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2020-04-25 19:23毛在春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5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道德与法治初中

毛在春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课在初中阶段起着不容忽视作用,怎样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已然成初中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为切入点,据实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策略

所谓案例教学法,其实就是通过描述具体的教育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针对这一特殊情境进行有效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教师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就是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现如今,部分初中学校取得的良好的教学效果也逐渐显现了出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尤其是将日常生活的时事政治结合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来,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方式。实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了解国家基本法律的内涵及道德素养的意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进而成为一名具有高尚道德且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重视课本知识的讲授,不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致使学生无法掌握道德与法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缺乏实践性;其次,初中生本身处于叛逆期,不能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或处于兴趣不高的状态,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模式化、静态化,没有时间甚至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方式,长此以往,加重了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巧用案例讲述,提高学生法律认知水平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法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合适的案例与教学效果之间有着之间关系,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注重案例的选择。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针对课程内容合理选择,既要符合又要保证真实。让学生在这种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使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提高对法律的认识。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制天地》时,就正当防卫这一内容,教师可向学生讲解案例:“某日,刘某和其20岁的女儿在车内等待加班的妻子,轿车停靠在路边路灯下,此时,张某途径此处打算在车前“方便,”由于女儿已成年,刘某遂下车出言制止,张某离开数分钟后又折返回来挑衅和威胁刘某,随即,张某叫来的人赶到抵住刘某的车头,这时候,刘某担心被打找不到行凶人,就让女儿拍下对方的车牌号并打110报警。此时、张某拉拽刘某,刘某无意间将张某推倒在地,无法站立。(后经检查,腿部骨折)”讲到这里,教师提出问题:“案件中,刘某女儿的行为是不是属于正当防卫,刘某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要求学生思考获益小组的形式讨论。学生甲说:“刘某被拉拽后,担心被打,进行反击,属于自我保护,因此,是正当防卫”;生乙说:“在还不确定张某对刘某施暴的情况下,刘某推到张某,致其骨折,属于防卫过当。”然后,教师将案件的处理结果公布出来,即:刘某属于正当防卫的行为,不需向张某支付任何赔偿费用,更不需要付法律责任。通过真实的案例讲述,使学生明白了正当防卫的基本概念,学生有了这种基础认知,教师再进一步讲述如何区别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因此,选择合适的案例,并巧妙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法律认知水平。

(二)巧用案例解惑,培养道德素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案件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所必备的能力,在实现质疑解惑目的的同时,提升中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遵守公共规则》时,教师以“公交霸座事件”引入课堂教学,一辆有石家庄驶向北京的客车上,一女子霸占其他乘客的座位,并寻理由说自己是残疾人无法站立起来,遂无法将作为归还,乘务员劝说没有任何效果,便将乘客安排到其他座位,这名女子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且严重违法了公共规则。在案例展示完后,教师从道德方面进行引导提问:“霸占座位的女子行为是不正确的,同学们能不能列举出正确的行为?国家、乘客、乘务员谁有权利制约这种错误的行为?这个案件反应了哪些问题?乘务机制有没有问题?”等,这件《公交霸座》所涉及的这些探究性问题,延伸到多个层面如:个人的素质问题、社会常态、行业体制等,促使学生多方面展开思考,拓展思维。因此,利用事实的案件质疑解惑,不仅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道德素养。

三、课堂延伸,提升实践水平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不仅对塑造初中生人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还关乎着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案例,為学生创造深入社会的契机,并加以指导。例如:在学习《服务社会》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一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或事进行收集,如某学生收集到了“钟南山院士不顾个人安危,身处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为社会,为人民付出所有”的事迹、还有的学生搜集到“某公交司机由于心脏病复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平稳地将公交车停下,保证了人民的生命安全”的事迹等,诸如此类的服务社会的人或事还有很多,都需要学生用心发现。此外,教师还可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慰问敬老院老人、帮助拾荒老人收集废品、帮助清洁工打扫卫生等,使学生亲身体验服务社会的自豪感,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

结束语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适用于道德与法治课,不仅是由于其具有生活化、直观化的特点,还是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支撑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善于用于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巧用案例,为学生答疑解惑,不仅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还使学生法律认知水平得到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道德素养。同时,将课堂内容进行延伸,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从而将案例教学法多元化的功能充分发挥在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徐慧惠.“一课一例”案例教学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以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命的韧性”一课教学为例[J].现代教学,2020(22):49-51.

[2]梁爽.探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1):141-142.

[3]杨荣德.精心筛选 科学运用——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58):87-88.

(作者单位:湖南省祁阳市大忠桥镇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