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

2020-04-25 20:00蔡正怀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5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蔡正怀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教育实践中,中考既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也是对教师教育方向的引导。作为一线教师必须紧跟中考改革的最新动态,看到改革背后深层次的教育导向,并在教学实现中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完成更加高效的学习。基于此,本文以云南省2020年秋季新学期的中考改革为例,就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调整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考改革;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未来教育工作发展推进方向的指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内容较为广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对于学生的三观的养成、法治意识以及政治认同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从根本上調整教学目标,切实以学生的全面成长为目的,避免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紧跟中考改革导向不断地优化教学策略。

一、2020年中考改革方向解读

在2014年云南省就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进行了一次调整,总分由880调整到600分,其中历史、思想品德、地理、生物学和信息技术5个学科,成绩达合格及以上者每个学科按10分计入高中录取总分,低于60分者按实得分的10%(按四舍五入取整数)计入高中录取总分。我们可以看出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所占的分数比重并不高,这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师与学生减少了对该学科的重视。在2020年的中考改革中,道德与法治、历史及生物学的总分均100分,按实际得分的40%计入中考成绩。这一调整说明了教育改革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教师要把握住这一信号,加紧教学策略的调整。

二、新中考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通过政策解读,引导学生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端正学习态度

2020年云南省中考改革新方案之前,道德与法治学科在中考600分的总分中仅占了10分,分值占比导致学生和家长不重视,认为临时抱佛脚就能拿到满分,但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治观念、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和谐与人生价值等核心素养为一体的育人课程,“唯分数论”思想给道德与法治教师带来了极大困难。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并对“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提出新要求,明确了在大中小学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点明了思政课作用,在全国范围内把思政课提升到一个高度。2020年云南省中考改革新方案的实施,依据中央精神,对初中思政课的重视体现在了学业水平测试分值占比的提升中。此外,教师也应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仅是一门需要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的学科,学生在课程中更多的是要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人,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本学科,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科兴趣

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实践中,教师纠正学生“开卷即抄书,闭卷即背书”的错误观念,以丰富的课堂形式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内化,切实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作用。举例而言,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这节课时,需要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国家的治理需要依托法律开展,我们必须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公民。针对学生普遍对法律知识比较陌生而且兴趣不足的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将网吧等娱乐场所“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的标语用图片展示出来,并询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可以引出《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的知识,展开进一步讲解。

(三)引入生活时事热点,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体现出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特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引入生活时事热点,促进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让学生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举例而言,在八年级上册《心中有法》这节课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树立起法治意识预防犯罪,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新闻热点“刑事责任年龄拟调整,满12岁故意杀人或可入刑 ”引入课堂,让学生明白法律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与社会需求的变迁息息相关。同时这一调整,也进一步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和约束的呼声。通过这一时事热点,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法律底线不可触动这一铁律,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加强对个人言行举止的规范。

(四)运用议题式教学法,训练学生探究意识

议题式教学模式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学习引入这一课改理念。议题式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梳理,确定供学生探究的议题,让学生在相互讨论探究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度掌握和迁移创新。举例而言,在学习《我们的公共生活》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如何理解初中生与社会的关系?初中生有哪些社会责任?初中生如何服务社会?”这三个问题作为小组探究的议题。在确定完成议题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探究,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公益活动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说捐赠旧课本、服务社区、义务劳动等,这些常见的事情都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学生商量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思路,在议题探究中升华自身的思想,提高自身的认识,并在现实生活中作出切实的行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云南省新的中考改革中,加强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提升了分数占比,这一调整是对素质教育理念以及立德树人总体教育任务的践行。作为一线初中教师必须紧跟教育改革导向,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的重视,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丰富课堂形式、引入生活时事热点、运用议题式教学法等方面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晓蓉.浅谈初中道德与法制的教学策略[J].数码设计(下),2018,(8):293.

[2]李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情境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J].新智慧,2018,(15):44.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山市第一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