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迎春教授治疗输卵管炎性反应中医特色七联疗法

2020-04-26 21:47陈玥婷张迎春
世界中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辨证不孕妇科

陈玥婷 张迎春

摘要 输卵管炎性反应为性活跃期妇女常见病,严重者可发展为输卵管炎性不孕。张迎春教授认为本病多与气滞血瘀、化热酿毒相关,临床以“通”为大法,独创中医特色七联疗法,疗效显著。七联疗法包括口服中药、外敷、灌肠、脐疗、穴位针灸、通液疗法和介入治疗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和联合应用。本文还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关键词 妇科;输卵管炎性反应;不孕;中医;辨证;气滞血瘀;中医七联疗法

Professor ZHANG Yingchun′s Seven-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TCM Characteristics

CHEN Yueting1,ZHANG Yingchun1,2

(1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Wuhan 430061,China; 2 Hube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Fallopian tube inflammation is a common disease in women with sexual activity. In severe cases,it can develop into tubal inflammatory infertility. Professor ZHANG Yingchun believes that the disease is mostly related to qi stagnation,blood stasis,heat and poisoning. In clinical practice,“Removing the obstruction” is the main method,and the unique seven-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s was created,which has a remarkable effects. One case is attached to prove it.

Keywords Gynecology; Salpingitis response; Infertility;TCM;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CM seven-link therapy

中圖分类号:R271.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06.019

输卵管炎性反应为现代医学中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的主要发病类型,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当炎性反应局限于输卵管部位时为输卵管炎性反应。此类疾病多发生于性活跃期妇女,频繁的宫腔内手术操作、性传播疾病的蔓延等均可导致该疾病的发生。输卵管炎性反应具有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等特点,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可进一步发展,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无法运输精子及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最终可致不孕症的发生。

张迎春教授系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30余载,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及中医特色方法治疗男女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先兆流产、月经不调、盆腔炎及盆腔包块、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小儿咳喘及腹泻等疾病。笔者有幸跟师临证,受益匪浅,现将张迎春教授治疗输卵管炎性反应的中医特色七联疗法报道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中医认识 中医古籍无“输卵管炎”之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妇人腹痛”“癥瘕”“断绪”“带下病”等范畴。《石室秘录》云:“任督之间,倘有病痕之症,则精不能施,因外有所障”,清代医家陈思铎已认识到生殖系统的损伤会引起两精不能相合而致“绝嗣”的发生。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为虚实夹杂证,素来体弱胞虚或久病穷及肾,病情迁延日久、耗伤正气者为虚,湿热、寒湿、气滞、血瘀、虫毒者为实,虚实错杂,本虚无力抵御外邪、难以祛邪外出,故病情反复进退、缠绵难愈。发病机制多与瘀滞相关:经行产后,胞门未闭、余血未净,正气未复、胞脉空虚或摄生不慎,房事不节,风寒湿热或虫毒之邪自阴部上行至胞宫,与冲任气血相搏结,瘀阻胞脉而不通;或脏腑功能失调,冲任损伤,气血失衡导致胞脉闭阻不通;或素性忧郁、久病致郁,肝失疏泄而导致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胞脉闭阻。刘宏奇[1]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热毒炽盛、湿热瘀结;若外邪内侵,化热酿毒,可致高热腹痛;若热毒或湿热下注,任带二脉受损,则带下量多色黄,气臭秽。该病临床辨证则以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结证、寒湿瘀阻证为多见,其病在下焦。

1.2 西医认识 西医认为输卵管炎性反应包含管腔外周围组织粘连及管腔内碎片、血管、组织黏液栓阻塞,其发病原因包括炎性损伤、细胞毒性免疫病理及先天因素[2]。其中炎性损伤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卫生习惯不良、经期性交、性生活不洁,生殖道炎性反应感染,或阑尾炎等邻近器官炎性反应直接蔓延,或分娩、清宫术、宫腔镜检查、留置宫内节育器等宫腔内手术操作,造成生殖道黏膜损伤、出血、坏死等。其病理机制为输卵管长期在炎性反应作用下,会使其管壁增厚,影响肌肉收缩及内壁上皮纤毛正常运作[3],从而导致输卵管黏膜充血、水肿,进一步发生粘连、梗阻或积水,造成精子与卵子无法正常结合或无法到达宫腔内着床而发生不孕或异位妊娠。

2 临床表现

本病炎性反应较轻者可无症状,炎性反应较重者常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及下腹部一侧或两侧持续性疼痛,不可自行缓解,活动或性交后加重。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两侧附件区压痛及宫颈举痛明显,或可触及条索状增粗的输卵管以及活动受限的包块。若炎性反应感染严重,累及周边组织器官者,则出现相应系统并发症;导致全身感染者,可出现高热、寒战、头痛、心率加快等急性感染症状。输卵管炎性反应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输卵管粘连,使两精无法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运送至宫腔内,从而导致异位妊娠或不孕不育的发生。

3 治疗方法

3.1 西医治疗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抗生素治疗:根据经验性、广谱、及时、个体化的治疗原则,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最佳的抗生素治疗方案。2)物理疗法:采用红外线、短波、离子透入等物理手段,辅助治疗以改善输卵管炎性反应[4]。3)手术治疗:对于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满意、反复发作或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脓肿者,多考虑采取手术治疗。4)输卵管炎性反应导致不孕者,多需要配合辅助生殖技术以助孕。

3.2 中医特色七联疗法

西医采用抗生素治疗本病,长期使用可导致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且可能影响患者自身免疫力;手术治疗虽可较直接恢复输卵管形态及功能,但手术无疑也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存在2次感染、粘连的风险。中医药不良反应小、无耐药性,标本兼治,降低自身免疫力伤害及疾病复发率,且大量现代药理研究已证明中医药具有加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增强吞噬细胞能力、修复局部组织等作用,故近年来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本病的治疗,吾师张迎春教授对此颇有心得体会,自创中医特色七联疗法,临床疗效显著。

3.2.1 中药口服 中医学认为输卵管炎性反应以“瘀滞胞宫”为总病机,伴肝郁气滞、化热酿毒等兼症,故吾师张教授以“通”为大法,自拟“妇炎方”治疗输卵管炎性反应,重在活血祛瘀、行气通络。其组方如下:大血藤20 g、路路通15 g、皂角刺15 g、制香附12 g、荔枝核20 g、赤芍15 g、炒白芍15 g、王不留行15 g、败酱草15 g、金刚藤15 g、忍冬藤15 g等。方中大血藤、赤芍、王不留行善走血分、入血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同时,输卵管系肝胆经脉所行之处,《济阴纲目·求子门》又云“女性多气多郁,气多则为火,郁多则为血滞,故经脉不行,诸病交作,生育之道遂阻矣”[5],故吾师于治血之中加入制香附、荔枝核、炒白芍等疏肝理气之药,可引诸活血通络药物直达病所,以求气血共治之效,气行则血行,冲任气血通畅,生育之道遂通也。

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已发现该類药物具有改善输卵管血液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小板聚集、抑制异常组织增生、利于炎性反应物质吸收、保持管腔通畅、促进输卵管功能恢复等药理学作用[6],临床应用广泛。吾师治疗本病,口服自拟中药配合外治疗法2~3个月,均取得理想疗效。

3.2.2 外敷 科内自制外敷包:当归15 g、红藤20 g、天丁15 g、荔枝核20 g、乌药10 g、路路通15 g、王不留行15 g、败酱草15 g、忍冬藤15 g等。用法:嘱患者将外敷包放入布袋中封口,每晚睡前隔水蒸30 min后,干毛巾包裹热敷于小腹部,以耐受不起泡为度,直至药包冷却即可,用后晾干,可反复使用10~15 d,避开经期,妊娠禁用。功效:活血祛瘀,通络止痛。药包热敷除中草药直接作用于局部发挥药效外,同时热敷可加快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炎性反应因子吸收,使局部组织粘连得到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3.2.3 灌肠 自制灌肠方,以温阳散寒、活血通络药物,浓煎取汁100~150 mL,取近体温温度。嘱患者排便后,侧卧位,以导管插入肛门14 cm以上位置,保持适宜速度注完药液,保留灌肠。此方法需避开经期,妊娠禁用,1次/d,疗程为配合口服中药同时进行。中药浓煎保留灌肠是利用女性生理解剖特点,子宫、输卵管与直肠相比邻,药物通过直肠黏膜的毛细血管、淋巴管等吸收,有利于药物渗透,直达病所并迅速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7]。同时局部给药可避免肝脏首过消除效应,提高药物利用率,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可长期应用治疗。此方法可改善病变局部微循环,促进瘀阻病变的转化和炎性反应吸收功能,减少炎性反应渗出,抑制结缔组织增生[8],从而有效松解慢性粘连,使输卵管通畅并恢复正常功能,提高宫内妊娠率。

3.2.4 脐疗 脐疗即隔姜灸,集生姜、中药及艾绒为一体,共奏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功效。选取神阙穴为治疗部位,中医学认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神阙作为任脉之经穴,主任胞胎,与女性经、带、胎、产均息息相关,同时人体诸阳经、阴经交汇于此,为“神真往来之门户,元神出入之枢”,与五脏皆密切相关。故姜疗本穴,能温运阳气、活血散寒,调整人体全身气血阴阳,又因治疗部位邻近女性子宫、输卵管,局部热疗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性反应吸收,缓解宫腔粘连,以达到温补下元、调经助孕之目的。脐疗多7~10 d治疗1次,避开经期量多,妊娠禁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颇著。

3.2.5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根据经络学原理,针对疾病进行辨证取穴,从外治内,通过刺激体表穴位以达到疏通病变局部及全身之经络气血的目的。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瘀阻胞脉,冲任失调。《妇人良方》又云:“妇人病皆由冲任劳损而致”,故治疗本病重在活血通络,调理冲任。

有研究表明[9],以气海、关元、子宫、归来四穴为主穴,另根据具体病情辨证配穴治疗慢性盆腔炎3个疗程,临床有效率高达90%。张教授亦选用此四穴及其他要穴治疗输卵管炎性反应,均取得良好疗效。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交会穴,《针灸大成》又云:“关元主月经不通,绝嗣不生”,故针刺关元可起到培元固本、调经助孕之功效。配合气海,二穴合用可引气归元,调理气机并输布全身,气行则血行,从而改善血液循环,病变部位即可气血顺畅而自通。远取三阴交,此穴乃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又为妇科经验用穴,擅治妇科诸类病症;太冲、太溪分别为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阴肾经之原穴,针刺两穴可起疏肝补肾之功;血海位于足太阴脾经,足三里位于足阳明胃经,诸穴配伍,可从肝脾肾三脏同时入手,调理冲任胞宫,行气活血、祛瘀通络。于腹部针刺部位配合艾灸,可温经散寒、活血散瘀,有利于输卵管炎性反应的吸收。

现代研究发现,针灸调理冲任以治疗输卵管炎性反应是一种多方面、多层次、多环节的综合调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输卵管TNF-α和血清IL-6水平有关[10]。针灸能够改善病变局部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从而促进局部炎性组织吸收,抑制纤维化产生,减少组织粘连,以达到恢复输卵管正常结构及功能的目的[11]。

若输卵管炎性反应较重,已发现盆腔积液或盆腔囊肿者,可于针灸后配合外敷自制膏药,神灯(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照射,2~3次/周,连续治疗1~2个月,临床疗效显著。

3.2.6 通液 输卵管粘连者,可配合通液治疗,使消炎药物与局部病灶直接接触,抗菌消炎、软化溶解纤维瘢痕组织,且治疗时产生的机械性液压,可使轻度粘连输卵管松解分离[12],通液过程中产生的压力数据可反映输卵管通畅程度,故不孕症诊疗仪通液乃是结合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常用方法。

术前予白带常规及血β-HCG检验,结果均示阴性者即可施术。将0.9%氯化钠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制通液用药,指导患者排便后取膀胱结石位,对其外阴及阴道、宫颈口进行常规消毒后,以卵圆钳将双腔通液管置入宫腔内,利用仪器泵技术,使液体匀速、稳定注入双侧输卵管。根据推注药液时压力数据的变化以及液体有无外溢、返流,患者有无腹胀疼痛等情况,可判断输卵管通畅程度及治疗效果[13],数据打印保存,术后对患者予以中药口服消炎或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输卵管粘连较轻者,可于月经干净后第3天、第6天不同房施术,每月2次,连续治疗2~3个月;伴积水者,改为每月治疗1次;若输卵管粘连严重,阻塞不通者,多不采用此治疗方法。通液治疗具有简便、损伤小、诊断数据化等优点,临床应用广泛。

3.2.7 介入 介入又名输卵管再通术,即在影像学引导下,将导丝插入输卵管,利用导管导丝的扩张分离作用以及造影剂的机械力,使输卵管阻塞部位分离复通的一种方法[14]。术前常规白带及血β-HCG检验,术后予抗感染治疗。此方法多适用于双侧或单侧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及壶腹部等近端阻塞,有效恢复输卵管形态结构[15],提高临床妊娠率。

4 病案举隅

4.1 典型病例 某,女,31岁,因“继发不孕2年余”遂于2018年4月9日初诊。生育史:G2A2,A1为2010年人流,A2为2015年孕2+个月胎停行清宫术。后一直未避孕至今,仍未孕。平素月經欠规则,4~5 d/40~42 d,量少,色红,有少许血块,痛经(-),末次月经LMP 2018年3月21日。刻症:未诉其他特殊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沉细。妇检:双附件区压痛(+),右侧明显,余(-)。辅助检查:白带常规示白细胞(++),生殖系统抗体EmAb+AsAb+AoAb等均(-),性激素及超声正常,男方精液常规正常。2018年1月17日行输卵管造影HSG示:子宫正常,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西医诊断:继发性输卵管炎性不孕症;中医诊断:不孕(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处方:活血藤20 g、天丁15 g、制香附12 g、荔枝核20 g、赤芍15 g、炒白芍15 g、王不留行15 g、败酱草15 g、三棱15 g、莪术15 g、当归15 g、三七3 g等,共10剂,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配合外敷、灌肠,1次/d,脐疗每7~10 d 1次。2018年4月19日复诊,诉睡眠欠佳,易惊醒,余未诉不适。处方:守上方加酸枣仁20 g、夜交藤20 g、茯神20 g,共10剂,每日1剂,水煎服,余治疗同前。2018年4月29日三诊,患者诉双附件区疼痛较前缓解,睡眠症状改善。处方:继服中药,共10剂(嘱患者避开经期服用),经期方等(嘱患者经期服用),余治疗同前(避开经期),并嘱患者于下次月经周期第12天就诊。2018年5月14日四诊:LMP 2018年5月2日,今月经第13天,行卵泡监测示ROV 1.1 cm×0.7 cm。处方:注射用尿促性素(HMG)75 U 隔日1支,共2支,配合针灸治疗。2018年6月29日五诊:LMP 2018年5月2日,现停经59 d,无阴道出血及腹痛,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2 965.0 IU/L,孕酮P 18.58 ng/mL。处方:予本科室自制中药方“固胎合剂”等保胎治疗。

4.2 案例分析 患者继发性不孕2年余,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通而不畅,西医诊断为继发性输卵管炎性不孕症,中医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瘀阻胞宫,《千金方衍义》言:“女子婚后多年不孕,大多是受精孕胎的器官有气血阻闭,治疗时当用大量峻破瘀血的药物方能有效”,故吾师张教授根据30余年临床经验,在本病的治疗上,以行气活血为主,加入清热解毒之药。方中活血藤、赤芍、王不留行、当归、三七从血而治,香附、荔枝核、白芍从气而治。三棱为血中气药,善破血中之气,莪术为气中血药,善破气中之血,二者相须为用,诸药配伍,气血兼顾,以达破血行气、祛瘀通络之功。同时吾师考虑气血瘀滞日久易化热酿毒,故加入败酱草、皂角刺等药清热解毒。亦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败酱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各种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16],能有效缓解输卵管炎性反应。予患者中药口服的同时,配合外敷、灌肠及脐疗、针灸等中医特色外治法,内治与外治结合,全身与局部共调,临床收效显著。

5 结论

输卵管炎性反应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亦缠绵难愈,炎性反应较重者可引起疼痛、广泛周围组织粘连,甚至最终可导致异位妊娠或不孕症的发生,给患者生理及心理上带来巨大折磨。西医对此治疗一般局限于抗生素的使用以及手术治疗,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损伤,而中医学博大精深,治疗方法灵活多样,在治疗输卵管炎性反应方面突显其优势,更易被患者接受。张迎春教授根据其30余年临床经验,针对输卵管炎性反应的治疗,独创中医特色七联疗法,具有安全、无不良反应、有效率高等优点,大大提高临床妊娠率,给无数输卵管炎性反应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

参考文献

[1]张敏,周杰.刘宏奇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4):265-266.

[2]司玉红.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6,14(1):104-105.

[3]夏瑞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治疗,2017,25(3):20-21.

[4]颜嘉楣.女性围绝经期健康大讲堂(之四十四)女性更年期常见病之二十附件炎[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9):66.

[5]李卫红,陈慧侬.陈慧侬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经验[J].广西中医药,2017,40(4):60-61.

[6]刘荆银,高坤炀.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120例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13):31.

[7]范莎,陳晓勇.中药灌肠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80例[J].江西中医药,2017,48(7):36-38.

[8]李海燕.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现状[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1):149-150.

[9]王玲,许丽华.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7,10(9A):170-171.

[10]何利利,田丽颖.针灸调理冲任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9):1504-1507.

[11]白莉蓉,田丽颖.针刺干预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相关机制发微[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4):458-459.

[12]吴夕.输卵管通液术结合卵泡监测、心理治疗对输卵管堵塞的治疗作用[J].医学信息,2015,28(33):374.

[13]杨红霞.输卵管通液治疗不孕症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4):107.

[14]王学静,王泽鑫,李建明,等.温经化瘀汤联合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治疗寒凝瘀阻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J].临床误诊误治,2018,31(1):89-92.

[15]Prokopetc K,Collin

s T,Bartoli A.Automatic Detection of the Uterus and Fallopian Tube Junctions in Laparoscopic Images[J].Inf Process Med Imaging,2015,24(8):552-563.

[16]孔令冰,赵杰.败酱草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8):114.

(2019-09-25收稿 责任编辑:王杨)

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cfc095)作者简介:陈玥婷(1993.04—),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的研究,E-mail:cytyueee@163.com通信作者:张迎春(1963.04—),女,硕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的研究,E-mail:zyclb1717@126.com

猜你喜欢
辨证不孕妇科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研究
健康教育在妇科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张琦教授临证思维探析
二甲双胍+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的效果研究
文渊阁《四库全书》明人别集卷首提要辨证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亲一下就“不孕”!超可怕病毒接吻传播
“不孕”前妻生了双胞胎,负心老板痛悔已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