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络病学说”分析虫类药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2020-04-26 21:47陆鑫熠任建琳吕祥张莹瑄张功王慧吴杏黎
世界中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肿瘤

陆鑫熠 任建琳 吕祥 张莹瑄 张功 王慧 吴杏黎

摘要 “络病学说”作为重要的中医基础病机之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类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其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等机制研究与治疗均有理论指导意义。“络病”在形态与功能上与现代医学中的肿瘤微血管、微循环概念相似;瘀阻络脉与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类似,故运用“通络法”抗肿瘤具有充足的理论依据。虫类药是动物药的别称,作为通络药的代表,善于搜刮剔络,在肿瘤的防治中起到了活血化瘀通络、攻毒散结通络、搜风解毒通络以及补益培本通络等作用。通过梳理“络病学说”的起源、发展与成熟阶段的主要思想内涵,整理并总结现代肿瘤治疗中“络病学说”的相关研究与应用,并分析虫类药在通络法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开展中医络病防治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络病理论;虫类药;肿瘤;通络法;肿瘤血管新生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Animal Medicines in Tumor Based on the Collaterals Disease Theory

LU Xinyi, REN Jianling, LYU Xiang, ZHANG Yingxuan, ZHANG Gong, WANG Hui, WU Xingli

(Oncology Department, Shanghai Municip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71, China)

Abstract The collaterals disease theor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pathogene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ncers, and it has theore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mechanism study and treatment of tumor occurrence, development, metastasis etc.The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of collaterals diseases are similar to the concepts of tumor micro-vessel and microcirculation in modern medicine.The blood stasis collaterals is similar to blood hypercoagulability of tumor patients.Therefore, Tongluo methods have a solid theory foundation to treat tumors.Insect medicines, namely animal medicines,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medicines of removing obstruction of collaterals, are excellent at dredging collateral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umors, such as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removing blood stasis, attacking toxin, removing stasis, removing obstruction in collaterals, searching wind, removing toxin and removing obstruction in collaterals, and strengthening the body resistance by removing obstruction in collateral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main thoughts of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mature stage of collaterals disease theory, summarizing the researches and application of collaterals disease theory in modern tumor treatment, and analyzing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insect medicines in methods of removing obstruction in collateral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y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by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in collaterals diseases.

Keywords Collaterals Disease Theory; Animal medicines; Tumor; Tongluo methods; Tumor neovascularizati

中圖分类号:R282;R2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06.026

癌症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全球有1 810万新发恶性肿瘤病例,960万例死于该疾患。癌症有望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提高预期寿命最主要的障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5年的大数据估算,癌症成为70岁前死亡的首要或次要死因[1]。2016年发布于CA Cancer J Clin的2015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约有429.2万例,死亡281.4万例[2]。肿瘤的高发病率与死亡率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

目前针对肿瘤的西医治疗方案有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上述治疗方案在临床肿瘤类疾病的治疗中能够极大地改善病情,但其会引起诸多不良反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疗效。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发热、外周神经毒性、心肝肾毒性、骨髓抑制等。临床试验均表明中医药可极大地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3],并且中医药能够在对化疗起到增敏增效作用的同时,通过逆转多药耐药、增强机体免疫、减轻化疗药物对组织器官的损伤等诸多途径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预后[4]。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参与肿瘤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提高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命质量[5-8]。

“络病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病机理论之一,经过历代医家的反复临床实践,其理论体系日渐完善。肿瘤的发病机制可以从络病学说的角度去阐释,肿瘤的发生是由于正气亏虚,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水饮停聚于局部,络脉血运迟缓,甚则气滞血停,痰湿凝聚,络脉受阻则精微不布,病理产物堆积成“癌毒”,随着络脉循行,遍及全身,终致不治。虫类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攻毒散结通络、搜风解毒通络以及补益培本通络之功效。此外,临床和实验研究均已证实虫类药在肿瘤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故基于“络病学说”探讨虫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研意义,以推动虫类药的进一步研究和优化肿瘤疾病诊疗。

1 络病学说与肿瘤

1.1 络病学说的历代发展沿革

络病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至温病大家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达到了成熟阶段,后经过历代医家的反复临床实践和现代实验研究的验证,其理论体系日渐完善。

1.1.1 络脉与络病学说的起源

络脉的定义首见于《黄帝内经》,原文如是描述“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血液循行于经络的途径由小及大为孙脉、络脉、经脉,三者互相交通,“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络……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络脉除了沟通表里、通行气血、卫外抗邪等作用外,还具有渗灌气血、化津为血,贯通营卫的功能[9]。《黄帝内经》将络病的病因归结于外邪侵袭、内伤诸损、久病伤络;络脉病理表现有络脉瘀阻引起的疼痛、积聚、痈疽;络脉绌急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卒然而痛;络脉损伤形成出血证。上述症状均与现代肿瘤病症相似。

《黄帝内经》对于络脉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描述散见于各章,体现了上古时期医家对络脉和络脉疾病的朴素认识,却未形成系统的学说,但是其为络病学说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1.2 络病学说的发展阶段

医圣张仲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络病学说,提出六淫邪气、脉络空虚、瘀血内停、痰饮留滞阻于络脉的病机,并总结出疼痛、麻木、癥瘕包块等络病表现[10]。针对妇人癥瘕、疟母、肝着、虚劳、胸痹等络脉病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行气化瘀通络法、化痰逐瘀通络法、虫蚁搜剔通络法[11],创制不少通络名方,如:鳖甲煎丸、桂枝茯苓丸、大黄蛰虫丸等。其中虫蚁搜剔通络为张仲景首创,运用水蛭、虻虫、蜣螂、鼠妇、蛴螬、蜂房、白鱼、蜘蛛,取虫类药活血破血通络,善行络脉,无所不达。

张仲景基于《黄帝内经》对于络病的基础理论,在《金匮要略》中对络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均有了较为完善的论述,但尚未形成体系。其首次提出的虫蚁搜剔通络法对后世络病治疗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1.1.3 络病学说的成熟阶段

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在《黄帝内经》和仲景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络病理论。叶氏首次提出了“络病”这一病名,将络脉分为经络之络、血络之络和脏腑之络三类[12],针对络病的临证核心思想为“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及“久痛在络,营中之气,结聚成瘕”,临床运用辛味通络、虫蚁通络、扶正通络等法治疗络脉瘀滞,使络病理论真正成为系统、完整的络病学说[13]。叶氏继承了张仲景虫蚁搜剔治法的思想,《临证指南医案·积聚》中“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与攻击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医案中多用“蠕动之物,松透病根”,针对络脉瘀滞的病证,巧用虫药通络,临证多有奇效。

先秦时代《黄帝内经》奠定了络脉及络病的理论基础;医圣张仲景创建六经辨证,运用通络法治疗络病,其临证思路为后世所推崇;清代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病机理论,标志着络病学说正式成为中医病机学说之一[14]。

1.1.4 络病学说的现代发展

近代吴以岭院士总结历代络病理论,提出络病理论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15],研究了络病发病、病机、辨证、治疗,为络病学学科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络脉是从经脉横出分支、逐层细分、遍布全身、纵横交错,广泛分布于脏腑组织间的网络系统。络脉是全身气血输布的通道,其特点是气血缓流、面性弥散、末端连接、津血互换、双向流动。由于络脉细窄,当致病因素损伤络脉时,其病机特点是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15]。

近代对于络病学说的发展是将其理论与现代医学关于肿瘤血管病变的認识相结合,认为中医所谓的络病类似于西医的肿瘤微循环血管[16]。肿瘤会导致血管生长因子的调控机制失常,肿瘤血管的生成过程中促血管生成因子分泌增加,抑制因子分泌减少,血管生成的正负调节因子含量失衡,表现为络体迂曲、扩张,这与肿瘤患者病灶局部病态微循环的建立极为相似。

络病理论在现代临床中仍旧受到广泛应用,如非酒精性脂肪肝[17]、特发性肺纤维化[18]、原发性骨质疏松[19]等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的逐年升高,络病理论也被应用于肿瘤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中。

1.2 基于“络病学说”的肿瘤发病机制

中医对肿瘤的治疗历史悠久,早在殷墟甲骨文上就有了“瘤”的记载。中医学首次对于“癌”的定义出现在宋代杨士瀛的《仁斋直指附遗方》“癌者,上高下深,岩石之状,毒根深藏”。中医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故多以症状命名疾病,虽然古籍中从未出现“肿瘤”二字,但其属于中医“积聚”“癥积”“癌瘤”等病症的范畴。

中医学中对于络病理论与肿瘤发病最早的论述见于《素问·缪刺论篇第六十三》,其中明确提出“令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奇病”即异于寻常的病,肿瘤类病症属于其中,往往是由于邪入侵络脉,致其受损,日久而成积聚癥瘕[20]。

现代络病理论应用于肿瘤的研究最早是从2005年开始,贺用和[22]提出肿瘤发病之根本是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络阻为标;恶性肿瘤的转移是以经络为传变通道,以痰瘀毒聚为转移形成的病理因素。翁超明等[23]指出络病理论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养络荣络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肿瘤;运用络脉理论的活血化瘀法纠正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陈惠等[24]运用中医络病病机理论将恶性肿瘤的形成及转移理解为气络、血络、痰瘀、癌毒、肿瘤、伏毒、转移瘤的依次传变。此外,运用络病理论指导,将各种通络药物有机组方,可推动肿瘤血管靶向药物的研发[25]。

肿瘤之发病多是由于先天及后天致病因素导致脾肾两亏、络脉虚滞,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水饮停聚,进而络脉血运迟缓,病久则气滞血停,痰湿凝聚,络脉受阻,精微不布,脏腑各失其职,病理产物堆积成癌毒,随着络脉循行,遍及全身,终致不治。《灵枢·百病始生》记载:“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痰瘀之毒蕴积络脉,影响其发挥输布气血精微的正常功能,络脉直接受损则络中之血渗出,留而为瘀;津不得入络化血,阻于络外,久而凝聚成痰,痰瘀交阻,局部阻塞日渐加重,肿块渐大,进而影响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此外,络病理论还可用于解释癌痛的发生,癌肿阻滞或损伤络脉,日久正气虚耗,络脉病久不通则痛,不荣则通,会产生强烈而持久的癌性疼痛[26]。

1.3 “络病学说”运用于肿瘤的现代研究

络病理论在现代肿瘤疾病的治疗中受到了广泛应用。秦竹等[27]基于络病理论提出用理冲生髓饮(含水蛭)治疗卵巢癌,现代实验研究也表明理冲生髓散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进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减慢血管生成速度,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28]。吴炳辰[29]认为脾虚络阻,阳气不达为胃癌的基本病机,以健脾通络为大法,运用辛香通络、祛瘀通络、祛痰通络法治疗胃癌。侯珊珊[30]运用络脉理论对胰腺癌的中医药治疗进行了剖析,认为胰腺癌的病机是各种因素导致胰脏络脉空虚,湿热痰瘀等病理产物积聚,邪滞成毒,阻塞络脉而成。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血液高凝状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早在1865年,法国医学家Armand Trousseau首次报道血栓栓塞事件与癌症患者之间的关系,此后医学家们将肿瘤患者并发各种血栓栓塞的病症称为“特鲁索综合征”(Trousseau Syndrome)。现代实验研究揭示了其分子机制是肿瘤细胞通过表达MET癌基因而激活凝血系统,该基因编码肝细胞生长因子/散射因子(HGF/SF)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将激活的MET癌基因靶向作用于小鼠肝脏,不仅可引起肿瘤细胞的转移和增殖,而且形成了血液高凝状态[31]。有证据表明,癌症本身与高凝状态有关,部分原因是由于恶性肿瘤组织中促凝血因子(如组织因子)的释放以及内皮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的炎性反应驱动激活[32]。2018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在指南中明确指出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在癌症患者中极为常见,增加了发病率和死亡率[33]。刘永惠等[34]发现肺癌患者血液多为高凝状态,微观血瘀证普遍存在于肺癌患者,尤其是发生转移的患者血瘀证更甚,这一发现为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及其转移提供了依据。

经典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均证实了“瘀”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水停,气血痰湿瘀滞日久,酿而成毒,阻滞于经络之间,阻碍气血津液的正常输布,首先在局部形成病灶,病久不去则影响全身阴阳之升降出入,癌毒沿着经络走窜,侵及他脏,最终导致全身整体的恶变。

吴以岭教授提出络病与血瘀证的区别[35],血瘀证重点是反映血液瘀滞、运行不畅的状态,但并未能反映脉络自身的病变。络虚不荣是络脉失养问题,不单纯是络中血液瘀滞造成的,是全身气血亏虚而导致的络脉失养。络脉损伤会导致出血,离经之血亦属于瘀血,血瘀也可导致血不循经而出血,此属血瘀和络脉损伤的相关性,不能简单地将络病与血瘀证完全等同,血瘀证只是络病的一小部分。因此,基于“络病理论”治疗肿瘤不仅仅在于活血化瘀通絡,还需要辅以其他通络治法,如辛味通络、虫类通络、藤类通络以及络虚通补等法。

2 虫类药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虫类药的运用在中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因独特的临床疗效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病证中,尤其是疑难杂症的诊疗中。近年来,随着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虫类药在肿瘤类疾病的诊疗中也常常应用。

早在秦汉以前的《大戴礼记》中提到“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36]。古代将“虫”字作为动物的总称,所以虫类药代表了所有的动物药。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有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仅有4味药,虫类药占3味。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67种动物药,其中全蝎、水蛭、僵蚕、蝼蛄、蚯蚓、蜜蜂、斑蝥、龟甲、鳖甲、牡蛎等迄今在临床上仍然被广泛应用。医圣张仲景开辨证论治之先河,提出虫蚁通络法,创立了多张以虫类药为主的名方,如抵当汤(丸)、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下瘀血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黄连阿胶汤、炙甘草汤,其组方严谨,药简效宏。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络病的理论,提出辛味通络诸法,认为虫类药“飞者升,走者降,有血者入血,无血者行气,灵动迅速,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王清任提出“久病入络为瘀”,在《医林改错》中运用地龙、五灵脂、虫、麝香、穿山甲等活血化瘀虫类药配伍的逐瘀血方剂9首。近代医家张锡纯、章次公、朱良春等均喜用虫药,在临床肿瘤疾病的治疗中应用颇多。

2.1 虫类药通络的中医药理

虫类药均为血肉有情之品,具有药性峻猛、性善走窜,其钻剔搜刮之性,无草木、矿石可比[36]。虫类药以其拥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活血化瘀、补益培本、搜风解毒等功效运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屡获奇效。

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病久痛久则入血络”[37]。叶案中总结的各种久病的症状与现代的恶性肿瘤晚期病症相似,治之之法,当从治络入手,“邪留经络,须以搜剔动药”“若非迅疾飞走不能效”,用药多以全蝎、地龙、穿山甲、蜣螂、蜂房、蚕砂、桃仁、红花等,为后世治疗恶性肿瘤的久病顽疾虫药的运用提供了理论和临床基础[38]。《灵枢·百病始生》中写道:“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邪气久居孙脉或络脉,稽留不去,久而成积致病。由于机体正气不足,邪气旺盛,痰浊瘀血变生为毒,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各种生理和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郁积于体内,以致邪气亢盛,败坏形体而转化为毒[39]。

2.2 虫类药通络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肿瘤均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久由气及血,由血入络,癌毒郁积于络脉,造成络脉瘀滞、络脉损伤,脏腑有失濡养。运用虫类药通络,不限于活血化瘀通络。癌毒蕴结日久,形成癌肿阻滞于局部,适当运用攻毒散结类虫药能够缓消癥块,以恢复络脉的生理功能。癌毒可通过络脉周流全身,故运用搜风解毒类虫药能够针对善行而数变且随络脉遍及全身的癌毒,并且发挥虫类药特有的止痛功效。此外,癌肿的形成多是由于机体正气亏虚,肝肾不足,气血生化乏源,使得络脉不能发挥正常的濡养脏腑的功能,在扶正健脾补肾中药复方的基础上加用补益培本类虫药,能够补足气血,提升机体抗病能力。以下将从虫类药活血化瘀通络、攻毒散结通络、搜风解毒通络以及补益培本通络四方面进行论述,并且略举几味典型虫药。

2.2.1 虫类药活血化瘀通络

根据“络病理论”,血瘀是中医肿瘤的主要病机之一,因而活血化瘀类药物的应用是中医治疗肿瘤的大法之一,而虫类药以其蠕动之性,具有搜剔络中瘀血,推陈致新之功。活血化瘀类的虫药有水蛭、土鳖虫、虻虫、蛴螬、五灵x脂等。

实验研究证实液氮快速冻融法水蛭提取物(HE)可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凋亡,并提高Hep G2细胞对化疗药物氟尿嘧啶的敏感性[40]。诸佳瑜[41]通过体内外联合实验提示水蛭含药血浆、血清可能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产生抑制作用。土鳖虫水提物对H22肿瘤具有抑制作用,对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具有增效减毒作用[42]。谢斌等[43]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破血逐瘀中药虻虫能显著抑制荷H22小鼠肝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肝癌细胞坏死,降低瘤指数,升高脾指数及血清IL-2水平,从而增强机体免疫、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有关。郝晓伟等[44]采用碱水提取,反复冻融除蛋白等方法制取蛴螬总多糖,通过体内外多种实验证实蛴螬总多糖具有抑制肝癌细胞体外迁移、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和免疫调节作用。

另有大量临床虫类药复方的临床研究表明,虫类药配合益气、祛痰、养阴、扶正、健脾类中药,能够达到很好的临床疗效。杨丁友和刘献琳[45]运用泽兰虻虫汤(泽兰、生薏苡仁各30 g、虻虫3 g、川贝母、郁金、苦杏仁、黄芩各12 g,瓜蒌皮、合欢皮、百部各15 g)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合并胸腔积液56例,总有效率达到80.3%。武志等[46]用自拟益气消瘀汤(含土鳖虫10 g、守宫粉6 g、水蛭10 g)治疗食管癌80例,总有效率92.50%。

2.2.2 虫类药攻毒散结通络

虫类药多具有咸寒之性,具有攻坚破积、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的药性特点。肿瘤的发生多因正气亏虚,有形实邪停聚于络脉,导致气滞痰凝、痰气交阻、气血瘀滞、邪毒内结,病久坚硬如石。根据“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的治疗原则,在扶正祛邪的基础组方中加用虫药,往往能直达病所,缓解病情。常用的散结攻坚的虫类药有守宫、蜣螂、斑蝥、蟾蜍、穿山甲、全蝎等。

以虫药壁虎为例,其性寒味咸,功用祛风定惊、解毒散结、通络起废,主治瘰疬结核、历节风痛、中风瘫痪、风痰惊痫等诸多疾病[36]。在现代实验研究中,吕行直等[47]通过cck8、流式细胞检测技术、蛋白免疫印迹法证实壁虎活性多肽(GAP)可以显著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并且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其调控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Kim等[48]探索了壁虎蛋白(GP)的抗肿瘤作用,通过MTT法、免疫荧光染色、蛋白免疫印迹等一系列体内外实验等验证了壁虎蛋白能够抑制Akt通路并且激活Caspase通路,從而导致膀胱癌细胞的凋亡。此外,其团队还将提取的壁虎蛋白(GP)作用于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49],通过细胞转染、免疫蛋白印迹实验、质谱分析鉴定蛋白等实验揭示了GP通过抑制PI3-激酶/Akt途径发挥抗Hela细胞)的作用。

临床研究中,以中药鲜壁虎作为主要药的金龙胶囊的临床研究颇多。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善用虫类药治疗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曾自创扶正消癥方[50],由壁虎、僵蚕、龙葵、白花蛇舌草、黄芪、莪术、白毛藤、半枝莲、甘草组成,方中以壁虎为君药,取其解毒散结之功,屡获殊效。董亚楠等[51]收录中晚期宫颈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P方案(顺铂+多西他赛)对照组和金龙胶囊联合DP方案的实验组,通过对2组患者各项临床疗效指标的观察,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PS评分和肿瘤直径也明显优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项研究说明金龙胶囊联合DP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此外,金龙胶囊联合化疗在临床上还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52]、结肠癌肝转移[53]、肺癌[54]、胰腺癌[55]、胃癌[56]等多种癌症,均有增效减毒的良好临床疗效。

2.2.3 虫类药搜风解毒通络

风者,善行而数变。恶性肿瘤的患者多出现转移,并且会伴有全身各处的癌痛,此症状与风邪特性相似。虫类性善走窜,长于治风,有搜风通络、解毒止痛之功效,故结合“络病理论”,运用搜风解毒通络的虫类药,如地龙、蜂房、蜈蚣等,针对善行而数变且随络脉遍及全身的癌毒,可获良效。

地龙,味咸,性寒,具有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之效。在食管癌、肝癌、鼻咽癌和胃癌的治疗中,运用地龙均可达到抗肿瘤的作用。地龙抗肿瘤的机制主要体现在增强机体免疫;地龙活性成分能够有效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中药地龙具有纤溶酶,能够改善肿瘤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肿瘤转移所带来的危害[57]。刘松江等[58]通过皮下注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用地龙提取液进行灌胃,通过实时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等检测技术测定,结果表明地龙提取液对小鼠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及血管新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3通路有关。李金荣[59]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收录60例卵巢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加地龙对其血清CA125水平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表明桂枝茯苓胶囊加地龙联合化疗能够降低血清CA125水平,提高生命质量,且对白细胞及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医学衷中参西录》描述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蜈蚣提取物在体内外实验中也证明其有抗肿瘤作用[60-61]。蜈蚣因其止痛、消癥、增强免疫力,在肿瘤类疾病中广泛应用。

2.2.4 虫类药补益培本通络

《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肿瘤患者络脉受阻,一则是气血痰毒凝聚,形成局部实邪;二则是因为素体正气亏虚,气为血之帅,气血推动乏源,则导致血行不畅而瘀滞络脉,造成本虚表实的病理状态,因此在肿瘤的治疗中,祛邪是关键,扶正是根本。常用的补益培本的虫类药有养血补血之阿胶、补益肺肾之冬虫夏草、补肾纳气之蛤蚧、紫河车,滋补肾阴之龟甲等。

复方阿胶浆是由阿胶、人参、党参、熟地黄等药物组成,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癌症患者的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癌因性疲劳(Cancer-Related Fatigue,CRF)[62],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恶病质症状[63]和肿瘤相关性贫血[64]。许海玉等[65]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复方阿胶浆辅助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发现其能够直接调节癌症细胞分化、生长、增殖和凋亡,具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同时通过补血、提高免疫力,对肿瘤有辅助治疗作用。动物实验也验证了复方阿胶浆能够对5-氟尿嘧啶(5-FU)抗小鼠H22肝癌具有明显的化疗增效减毒作用[66];并且可拮抗环磷酰胺化疗引起的外周血象下降现象[67]。

3 小结

络脉作为经络的分支,散布于全身,给各脏腑组织提供精微物质,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也是病邪播散的路径。由于先天或后天失养导致机体正气不足,卫外御邪的能力下降,脏腑功能失调,络脉之中的气血运行不畅,局部气滞血瘀,痰凝毒聚,郁结日久而成积块,阻滞于局部络脉,使得络脉不能发挥正常的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的功能,毒邪蕴积与体内,日久形成癌毒,病灶中的肿瘤细胞经过无限增殖后随着络脉血运转移至他脏,终致不治。回顾络病学说的历代沿革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络病学说在症、因、机、治等方面与肿瘤疾病的相似之处,为临床中医药治疗肿瘤提供借鉴之处。

4 讨论

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可补益气血,其以咸味、辛味居多,辛味能散、能行,可入气分;咸味软坚散结,可入血分。根据“久病入络”的络病理论,肿瘤之为病,癌毒深藏于络脉之中,晚期随络脉周流全身,虫药性善走窜,搜刮剔络,攻坚破积,邪实可攻;正虚之时又可用补益正气类虫药补足正气,扶正抗邪,正气得充。现代实验研究也证实虫类药可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抗新生血管生成、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68]。

在肿瘤临床诊疗中运用虫类药,首先要整体辨证,明确本虚与标实孰轻孰重,根据不同症状和体质,合理运用活血化瘀、理气开郁、清热解毒、化痰除湿、扶正祛邪、以毒攻毒之法,不可用峻猛之虫药一味攻伐,徒伤正气。其次,由于虫类药物大多有毒性,在用药期间需注意避免药物毒性事件的发生,灵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可因小失大,忽略了患者对峻猛之药的耐受性。

现代许多体内外研究已验证虫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效果显著,与放疗化疗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肿瘤的远处转移,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在未来,针对虫类药的单體成分的实验研究以及临床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系统深入地探索虫类药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能够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Bray F,Ferlay J,Soerjomataram I,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CA Cancer J Clin,2018,68(6):394-424.

[2]Chen W,Zheng R,Baade PD,et al.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J].CA Cancer J Clin,2016,66(2):115-132.

[3]琚皇进,罗莉,龙奉玺,等.中医药改善化疗毒副作用的临床运用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1):179-181.

[4]靳祎祎,林久茂.中医药对肿瘤化疗药物增效减毒作用的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药,2019,50(1):85-88.

[5]于彤.大黄牡丹汤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13(8):73-75.

[6]李冬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J].临床研究,2018,26(8):127-128.

[7]崔娟.评价肝癌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10):58-59.

[8]赵雅楠.晚期恶性肿瘤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6(10):145.

[9]耿晓娟.浅论《黄帝内经》中络脉与络病学说[C].烟台: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5.

[10]郭叙喜.从《吴鞠通医案》看吳鞠通对仲景学说的继承和发展[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11]程革.《金匮要略》络病理论探讨[J].中医药学刊,2004,22(12):2308-2309.

[12]刘翀羽,年莉.叶天士络病理论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3):116-119.

[13]张靖芳.浅议叶天士络病学说[C].山东枣庄:第三次全国温病学论坛暨温病学辨治思路临床拓展应用高级研修班,2016.

[14]吴以岭.脉络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0-21.

[15]吴以岭.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学科价值[J].前沿科学,2007(2):40-46.

[16]李焕荣,李秀荣.中医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转移的可行性探讨[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4):378-382.

[17]高蕾,陈曦,欧喜燕.基于络病理论从VAP-1/SSAO通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8):85-86.

[18]辛丽丽,姜淼,张赓,等.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0):3859-3865.

[19]王珍萍,陶锡东,袁湘尧.从络病理论论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8,16(6):690-691.

[20]孙永辉,李彦霞,常丽萍.从脉络学说论治病毒性心肌炎[J].世界中医药,2016,11(10):2176-2179.

[21]杨巧慧.基于络病理论探讨VEGF、MVD、LVD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22]贺用和.恶性肿瘤络病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5):75-77.

[23]翁超明,祝玉泉,孙永章.络病理论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前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6):381-383.

[24]陈惠,龚婕宁,渠景连.以中医络病理论试论恶性肿瘤发病及其转移的病机证治[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6):1012-1015.

[25]翁超明,黄弈,王传社.络病理论在肿瘤靶向血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疑难病杂志,2007,6(1):28-30.

[26]卢成美,张琪,方文岩.浅析络病理论与癌性疼痛[J].中医研究,2016,29(3):1-2.

[27]秦竹,肖乔,韩凤娟.从络病理论探讨卵巢癌的病机及理冲生髓饮治疗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7):2879-2881.

[28]邱丽楠,韩凤娟,吴效科,等.理冲生髓饮对Fischer344大鼠卵巢肿瘤组织的抑瘤作用及对VEGF表达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1):939-941.

[29]吴炳辰.从络病论治胃癌[J].吉林中医药,2010,30(5):376-378.

[30]侯珊珊.试从络病理论探究胰腺癌的病机[C].上海: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9)-第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2013.

[31]Boccaccio C,Sabatino G,Medico E,et al.The MET oncogene drives a genetic programme linking cancer to haemostasis[J].Nature.2005,434(7031):396-400.

[32]Ay C,Pabinger I,Cohen AT.Cancer-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Burden,mechanisms,and management[J].Thromb Haemost,2017,117(2):219-230.

[33]Streiff MB,Holmstrom B,Angelini D,et al.NCCN Guidelines Insights:Cancer-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Version 2.2018[J].J Natl Compr Canc Netw,2018,16(11):1289-1303.

[34]刘永惠,邓景元,杨晓峰,等.肺癌及其转移患者微观血瘀证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3,18(2):1-3.

[35]吴以岭.络病是区别于血瘀证的新研究领域[J].疑难病杂志,2006,5(3):189-190..

[36]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56.

[37]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2.

[38]刘涌涛,刘通强,石志超.“久病入络”学说的理论探究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5):197-198.

[39]雷燕.络病理论探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2):18-23.

[40]黄晓蒂,郭永良,黄立中,等.水蛭提取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诱导凋亡机制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6):2094-2096.

[41]诸佳瑜.水蛭含药血浆、血清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迁移及VEGF影响的研究[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17.

[42]牛宗新,李兴暖,何巍,等.土鳖虫水提物联合环磷酰胺抗肿瘤增效减毒作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6):1264-1265.

[43]谢斌,周志愉,余功.破血逐瘀中药虻虫对荷H22肝癌小鼠免疫功能及細胞凋亡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8(5):75-78.

[44]郝晓伟,靖会,李萍,等.蛴螬多糖组分HDPS-2Ⅱ的理化性质及对肝癌的抑制作用[J].西北药学杂志,2019,34(1):51-56.

[45]杨丁友,刘献琳.泽兰虻虫汤配合化疗治疗肺癌合并胸腔积液56例[J].新中医,1998,30(3):33-34.

[46]武志,纪凤锦,吕希利,等.益气消瘀汤配合化疗治疗食管癌8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9):653-654.

[47]吕行直,李瑞芳,李钟杰,等.壁虎活性多肽对线粒体通路诱导的人食管癌Ec 9706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6):543-546.

[48]Kim GY,Park SY,Jo A,et al.Erratum to:Gecko proteins induce the apoptosis of bladder cancer 5637 cells by inhibiting Akt and activating the intrinsic caspase cascade[J].BMB Rep,2015,48(11):642.

[49]Jeong AJ,Chung CN,Kim HJ,et al.Gecko Proteins Exert Anti-Tumor Effect against Cervical Cancer Cells Via PI3-Kinase/Akt Pathway[J].Korean J Physiol Pharmacol,2012,16(5):361-365.

[50]何峰.朱良春扶正消癥法治疗恶性肿瘤经验[J].中医杂志,2015,56(17):1453-1455.

[51]董亚楠,鲍英丽,王圆媛.金龙胶囊联合DP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2):3250-3253.

[52]李淼,安红梅,沈克平,等.蛇莓抗肿瘤作用及临床应用[J].世界中医药,2019,14(2):505-509.

[53]李捷,毛春芳.金龙胶囊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9):1322-1324.

[54]房财富.金龙胶囊联合铂类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C].广州:2017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2016.

[55]黄作超,曾春生,郭守俊,等.金龙胶囊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36(1):61-63.

[56]李丹,刘延庆.金龙胶囊抗肿瘤的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8,40(8):57-60.

[57]杜航,孙佳明,郭晓庆,等.地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吉林中医药,2014,34(7):707-709.

[58]刘松江,孙姮,闫珺.地龙提取液对小鼠结肠癌移植瘤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2(1):70-73.

[59]李金荣.桂枝茯苓胶囊加地龙联合TC方案对血瘀型卵巢癌CA125及生存质量的影响[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

[60]薛珊,王程,杨蕾磊,等.蜈蚣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比较及体内活性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4):331-334.

[61]徐晓燕,田红剑,李赛,等.蜈蚣提取物对裸鼠肝癌原位移植瘤EphA7表达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4):148-150.

[62]李娜,陈信义,李潇,等.复方阿胶浆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565-567.

[63]张洪珍,尤金花,段昕波,等.复方阿胶浆治疗癌性恶病质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2):10-11.

[64]黄金菊,周跃华,殷东风.阿胶治疗癌症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7):167-169.

[65]许海玉,王松松,杨洪军,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析复方阿胶浆辅助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6):3148-3151.

[66]栗敏,马洪宇,沈继朵,栗俞程.复方阿胶浆对H22肝癌荷瘤小鼠5-FU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0):216-219.

[67]孙叙敏,刘福鼎,陈信义.复方阿胶浆对保护环磷酰胺导致移植性Lewis肺癌小鼠外周血象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5):60-61.

[68]潘宏宇,陈培丰.虫类药抗肿瘤作用研究现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4):352-356.

(2019-06-15收稿 责任编辑:杨觉雄)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873279,81473628);上海市科委医院引导项目(19401935200);上海市卫计委临床专项(201840325);上海中医药大学预算内项目(18LK057)作者简介:陆鑫熠(1995.10—),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医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E-mail:luxinyi629@126.com通信作者:任建琳(1968.01—),女,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E-mail:renjianlin666@126.com

猜你喜欢
肿瘤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肿瘤标志物检查需要空腹吗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肿瘤标志物,你该知道这些事儿
肿瘤标志物也有“障眼法”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