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引领下行校企协同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研究

2020-04-27 02:58刘敏蓝贤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1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资源库航运

刘敏 蓝贤钢

[摘           要]  在“双高计划”政策引领下,行校企协同建设专业资源库的研究与实践表明,专业教学资源库可带动高水平高标准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促进“互联网+职业教育”的线上教学资源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社会资源支撑作用,推动三全育人。

[关    键   词]  “双高计划”;行校企协同;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1-0037-03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日益完善,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标准建设不仅提升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实体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也不断得到增强。在“双高计划”政策引领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以下简称专业资源库)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升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旨在为国家培养一大批“用得上、下得去、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产业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为依据,扩大行、校、企共建共享联盟,积极服务社会,优化高水平专业群课程设置。

一、“双高计划”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回顾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及《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于2010年开启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对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引领性的指导作用。专业资源库启动建设以来,与国家产业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布点量大的高职专业,建设了一大批代表国家水平、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带动全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整体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1]的方针指导下,我国港口产业迎来全面跨越式的转型升级发展,对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人才的需求激增,同时也对全国高职院校港口与航运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在行业指导委员会的统筹下,集中相关高职院校和业内骨干企业的优势力量,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按时保质地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任务,促进高职专业群迈向“双高”建设。[2]在“双高计划”的政策引领下,由国家交通运输行指委协同珠海、深圳、青岛等沿海主要港口的高职院校,对全国港航企业和开设港航专业的相关院校进行了全覆盖调研,从而为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与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行校企协同建设专业资源库的调研情况

(一)突出服务行业、产业和区域的能力

港口航运专业是海事外向型专业,随着国家港口航运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和外向型经济比重的加大,港口航运企业对涉外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港口航运专业所处院校多为国家沿海经济带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的国际化、全球化特征比较明显,这些都为港口航运专业人才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由交通运输行指委承担指导港口航运专业和各类核心课程进行自我诊断、持续改进的统筹协调,在专业建设上则由国家骨干示范专业发挥重点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先行、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校企合作上汇集广大港航企业,为高职港口航运人才培养提供实习实训条件、岗位资源,从而构建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产学融合的良好行校企合作态势。同时,在此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部分企业提出需要突出港口航运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因此,在外语和海事课程设置上,做了两方面的调整:一是对专业英语的课程学时安排比重较大,加设了两门专业英语,分为港口航运业务英语和货代业务英语;二是对接国际海事管理的提升,对港口航运智慧系统和港口安全管理做了引导,加设了专业拓展类课程。专业资源库的课程建设突出了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社会支持度高、行校企结合好的发展态势,突出了专业教学资源库服务行业、产业和区域的能力。

(二)突出对“三教”质量的提升作用

“教师”“教材”“教法”(统称“三教”)的质量贯穿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要求的重中之重。[3]教学资源库的严格、规范建设作为提升“三教”质量的主要依据,在此次港航专业资源库的调研和制定过程中,要求主持和参建院校中港航、物流、国贸等相关专业的教师职业培训,必须增加专项“资源库学习”模块,保证专业资源库的教学和课程要求在一线教师中得到落实;发挥行校企协同优势,加强优质教材建设,促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以及“1+X”证书培训计划等方面的重要引领作用,使产业发展与新技术、新标准的教材同步对接,用高水平的资源库电子教材引领提升高职教育办学能力;将教法改革研究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在示范院校、专业群、实训基地、智慧校园等创建工程中继续强化资源库的执行落实。专业资源库的课程体系必须基于港口航运企业一线核心工作岗位,加强“教、学、做”一体化,促进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三)突出规范建设与行业适应相结合的特点

在资源库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预留各个院校根据当地港口航运业发展特点进行课程拓展和增补。如当地以内河航运为主的院校可以开设内河运输管理课程,以危险货物码头为主的院校可以开设危货码头操作管理等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不再在资源库上强制要求,各院校和港口航运专业可以自行开设。同时,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考证的新要求,主动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如倡导在专业群设立“1+X”证书和考培鉴定中心,开发分级证书课程,帮助学生获取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鼓励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资源库共建共享,面向中高端港口航运产业,契合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和需求,让港口航运人才培养更有前瞻性和针对性。

三、“双高计划”引领下专业资源库建设的推进路径

(一)行业对标,规范专业群课程体系

在资源库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对照专业认证的标准要求和理念内涵,以行业标准为导向,全面推进专业群,尤其是带动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规范建设。因此,交通教指委、行指委在修订工作中全面把握港口航运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多次召開协调工作会议,由主持建设工作的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和滨州职业学院根据编制和修订要求,深入开展调研论证工作,认真分析港口航运专业群的人才需求规模、结构和发展潜力,主动对接人才培养的产出导向,明确专业群的毕业要求和核心能力,做到专业资源库和人才培养方案论证的无缝衔接。深圳盐田港、广州南沙港、珠海高栏港、上海港集团、青岛港集团在该项工作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协助调研和访谈达千次以上。在专业资源库修订中注重对接行业高端技术,吸收各院校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港口航运专业群课程体系的规范建设。通过行校企多方研讨和论证,切实提升此次专业资源库中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规范性、前瞻性和针对性。

(二)规划引领,在行校企中普及推广

如何使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普及推广在高等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中树立重要战略规划引领意识,同时与行业企业发展实现普及推广,是行校企协同推进港口航运专业资源库建设中所面临的重要难题。在港口航运专业资源库的应用中,以国家交通部的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为规划方向,引领专业资源库建设与行业发展前沿趋势相融合。同时,紧跟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充分适应数字经济和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课程教学资源库,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切实提升港口职业教育质量;促进行业企业与港口航运专业群的交叉融合和优势互补,打造以服务学生为对象,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以模块化教学改革为主要途径,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平台,构建产学研联盟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机制,打造以沟通协作为纽带的融合创新型教学资源库。

(三)课程思政,融合创新职业人才培养目标

如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课程思政嵌入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课程更新,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是港口航运专业资源库修订中面临的又一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一是通过调研数据量化统计各课程重要程度,为专业群核心课程的设置与界定提供了可靠的调研依据,参照专业群的职业岗位技术等级,对接行业最新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以“爱岗敬业”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更新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也为专业拓展课程的开设奠定了开课依据。二是统一制定了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将港航专业的港口安全、海事管理和守护国门等教学要求,分别与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时安排、师资及实训场所相对应,使各院校和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专业实训和办学条件能得到更好的融合。三是通过岗位设置及能力需求调研,对专业群的毕业生规格提出了更适当的培养要求,坚持就业为导向,科学合理确定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四、“互联网+职业教育”的示范作用

2020年,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国家、省级专业资源库协同建设单位纷纷组织相关在线教学活动,有效促进了专业资源库的线上教学资源的引领与示范。港口与航运专业资源库行校企协同推出“互联网+港航职业教育”[4]的线上教学和社会服务,充分利用专业资源库的公益性普及应用,持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不断更新优质专业教学和职业培训资源,使全国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了解现代港口企业的前沿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转型升级的趋势,更好地指导专业教学和课程建设,帮助学生分清形势,成为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更大范围服务相关专业的线上教学。同时,合理调配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资源,组建并扩大港口航运共建共享联盟,除了在广大高职院校之间进行推广应用之外,遵循企业的市场导向和用人特点,服务更多的企业员工,适应企业发展创新的需要。目前,港口与航运教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已完成结构化课程23门,核心课程9门,课程资源总数21000多条,特殊时期在线学习达22000多人。特殊时期港航专业资源库线上教学启动后,每周师生互动咨询达5000多条,充分发挥专业资源库行校企协同“能学、辅教”功能,指导相关院校和专业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对接行业企业前沿发展趋势,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教学和社会资源支撑作用。通过交通强国、中国港口史等微课、慕课的在线普及,实现思政教育与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机统一,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

参考文献:

[1]杨涛.贯彻交通强国战略的若干思考[J].交通与港航,2018(1):5-9.

[2]周建松.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抓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6):76-78.

[3]潘菊素,刘锐.产学研联盟视域下职教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5(30):71-75.

[4]方灿林,郭庆志.专业教学资源库:“互联网+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率先落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9):8-12.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资源库航运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高职高专护理教学资源库建设浅谈
构建可持续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若干思考①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航运服务指南
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船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