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在家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2020-04-28 13:16闵雨晨宋莎莎费本华
林产工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竹编手工艺编织

闵雨晨 宋莎莎 费本华

(北京林业大学木质材料科学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有关研究表明:人的一生有超过五分之四的时间在室内空间度过,而家具是室内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具是否绿色对人类的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生产给人们带来生产与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2]。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日益短缺使环保低碳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竹子属于可再生资源,生长周期短,3~5年即可成材,是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产品的绿色原料,以竹片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具有似木非木的特性,可替代木材作为家居产品材料[3]。竹材已以多种形式应用于家具设计,如竹集成材家具、竹装饰等。竹编是竹装饰的重要变现形式,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用于家具产品,既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又有一定的实用价值[4]。探究竹编在家具产品中的创新应用十分必要。

1 竹编工艺与竹编纹样种类

竹编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掘的草编席子残片中,其编织纹样已采用二经二纬的“二纹”编织法,与现在的竹席制作工艺无异[5]。可见竹编工艺经过千余年的传承和演变,其本质和核心不变,更验证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可传承性。

竹编是以竹子为原料的一种编织,把一支成材的竹子加工成品,需要经过锯竹、卷节、剖竹、起间、开间、劈篾、劈丝、抽篾、抽丝、刮篾和浑丝等工序[6],主要步骤如图1所示。竹编主要分为平面编织和立体编织两类,且编织大多为经纬编织,一般称被挑压的篾为“经”,而在挑压中编入的篾为“纬”。最基础的编织方法有“挑一压一”, 编篾在被编竹篾的下方,编篾挑起被编篾的技法为“挑”,编篾在被编篾的上方,用编篾压住被编篾的技法为“压”。在此基本技法上衍生出其他各式编法,如挑一压二、挑二压二、挑三压三等。

图1 竹编的简易工序[7]Fig.1 Simple process of bamboo weaving

平面编织(见图2)按照编织结构可大致分为三类:垂直编织、多角编织、环形编织,垂直编织有十字编(a)、斜纹编(b)、梯形编(c)等,多角编织有三角孔编(d)、六角孔编(e)等,环形编织有菊底编(f)、圆口编(g)。早期的竹编多为平面编织。

图2 平面竹编纹样Fig.2 Plane bamboo weaving pattern

图3 立体竹编纹样Fig.3 Stereoscopic bamboo weaving pattern

立体编织与平面编织不同,它主要依靠模具进行编织,先用篾丝起底,篾丝韧性强,可以编织出各种不同的三维立体造型,最后再用篾丝锁口。立体编织(图3)主要可分为平编(a~d)、斜纹编(e~g)、多角孔编(h~k)、绞编(l)这四类。立体编织不仅具有丰富的图案纹样,也具有各种不同的造型特点。

2 竹编在家具产品中的应用

竹材是一种生态环保材料,利用竹材作为家具材料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要求。竹编被应用于家具中,融入人们的生活。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梳理总结发现,竹编主要从造型、功能、文化三个方面影响着家具产品。

2.1 竹编对家具造型的影响

竹编造型主要分为平面造型和曲面造型,平面造型具有宁静、稳定、有条理的特点;而曲面造型给人以活跃、多变、运动之感[8]。竹编在家具上的造型是通过编织纹样的变化、编织技法的改变来体现的。灵活多变的可控性使其能够根据家具造型的需要实现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整体与局部的和谐统一。通过在编织过程中把握线与面的比例、收紧与放松的状态,使设计有大小疏密的变化,同时轻盈的竹编有一种介于动和静之间的美感。

日本设计师 Hiroki Takada 设计的茶道椅子(图4)[9],其设计概念源自日本传统茶道中的一个工具,在椅面的周围打孔,然后把竹子的一端破开,变成细条状,围绕着木板座面插入每个孔中,形成有弹性的竹编靠背,半包围状给人以安逸感。

2.2 竹编对家具功能的影响

竹编材质轻巧,透气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直接接触人体皮肤,能够形成面,可满足“坐”和“靠”的需求,因此平面竹编通常附着于实木、板材做成的框架上。竹编一方面可以取代家具中面的功能,减少大块板材的使用,从而大大减轻家具产品的重量,另一方面,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家具板材的伸缩、变形。刘肖健[10]等对竹编纹样进行了设计并将其用于椅类家具的座面和靠背等部位。用竹编做椅背和椅面不仅使座椅具有良好的吸汗特性,而且减轻了座椅的重量,方便移动。一般制作小巧精细的家具产品会选取综合性能相对好的竹材[11],因此应用于家具的竹编材料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其顺纹抗拉和抗弯强度均较好,用作零部件时可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竹编制成的家具以清爽温和的本色和沉稳内敛的碳化色为基色[12],同时与其他材料搭配(图5),具有很强的装饰功能,在高贵中透出淡雅,揉合了现代的简约风格与自然纯朴的气息。

图5 弗劳尔竹编家具Fig.5 Florian bamboo weaving furniture

2.3 竹编对家具文化的影响

在我国,竹具有特别的意义,它是一种气节的象征。制成的竹编产品古朴、自然,并具有天然弹性。这些特征可赋予家具更多的文化内涵。竹编材质本身有透光性,给人一种虚无朦胧的美感。因此,竹编常被用于茶室、书房家具上以体现主人的修养情趣和生活理念。设计师石大宇所设计的屏茶(图6)[13],完美地结合了竹编的透光性,通过运用空和实体的结合,展现空间内虚实相间的奇妙关系,同时也营造出一种雅致静谧的氛围。

图6 屏茶Fig.6 Ping cha

3 竹编在家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目前竹编在家具设计上的应用多体现在外形造型方面,将时尚元素注入传统竹编技艺。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系统化的设计方法将会更广泛地用于竹编家具产品设计。家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满足大众需求,同时在家具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生产方式与当代生产背景相匹配[14]。混合工艺是在当今创客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跨界制作的概念,阿密特·佐兰等[15-16]将其定义为一种将数字化设计技术和手工工艺技能相结合的统一体。国内对于混合工艺的研究还不多,陶冶[17]将混合工艺这一概念引入到文化传承领域,提出了传统工艺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发展新策略,即数字工艺策略。如何把数字工艺策略应用于传统竹编工艺,并与家具产品相结合,焕发传统竹编技艺在新时代的魅力,成为当下重要的研究命题。通过对前期的资料搜寻和整理,未来竹编在家具设计中与数字化结合的创新应用可以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3.1 利用数字媒介开发竹编家具产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家具不仅仅只满足于简单的功能需求,更追求其设计的个性化、独一无二,定制家具因此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不少家具品牌企业推出了线下专属定制服务。用户参与式设计逐渐兴起。桑德斯(Sanders)[18]指出,在协同设计中,人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而专业设计师的角色也从专家(expert)转化成了“促进者”(facilitator)。

让用户融入到设计过程中,只需开发一个网站或者小程序,用户做简单的操作就可选择竹编的材质、色彩、尺寸大小等来设计自己喜欢的竹编纹样,用于对应的家具贴面上,并可实时查看最终的产品效果图,结合VR技术模拟最终竹编产品在家里放置的场景,确定最终产品样式后用户下单并自主选择配送包装方式,网站终端数据直接被传到工厂进行生产。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会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增加用户对于产品的满意度,同时也降低了时间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互联网+”时代可将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平台,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以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进而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19]。

3.2 利用数字系统优化竹编家具工艺

数字设计与制造的快速发展使3D打印已经成为一门应用广泛的技术。3D打印是增材制造技术的俗称。增材制造的原理是,以三维软件数据为基础,由散状的不同材料叠加后成为实体的过程[20]。由于家具的尺寸较大,完全3D打印不仅耗材多,其价格也比较昂贵。再者,目前3D打印的家具精细程度还不够,其观赏程度大于使用价值,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对于竹编家具,可以通过3D打印装饰用竹编,后期再与家具部件结合组装。竹编的工序复杂而繁琐,这样不仅实现了竹编的装饰价值,而且大大减少了时间成本,优化了工艺流程。Zoran[21]就曾尝试将 3D打印篮子结构部件与传统编织相结合制作混合艺术篮子(图7)。

图7 混合艺术篮子[21]Fig.7 Mixed art basket

采用3D打印,用户可自由选择打印场所,对用户的服务更加柔性化。新型技术的使用将会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竹编家具,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一方面,利用3D打印作为营销手段可增加人们对于竹编工艺的关注度,利于竹编工艺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对3D打印家具各种可能性的探索与研究。黄永良[22]提出,更新迭代的生产和营销模式将成为新时代发展的新模式。未来3D打印家具将是一个热度极高的行业。将3D打印的装饰用竹编应用于家具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3.3 利用数字平台开展跨界交流合作

目前市场上部分竹编家具已经实现了大批量工厂化生产,但是竹编是一门传统手工艺,竹编家具与塑料家具、金属家具的不同之处在于更有“人情味”。与机械生产的标准化制品不同,竹编手工艺产品凝聚了手工艺人的心血和智慧,即使是同一款样式在不同情景与心境下编织而成的手工产品也会有所区别,这也是手工艺的独特魅力之所在。但在社会大框架下,我国的传统手工艺人区别于设计师,且他们之间几乎很难有交集,因此优秀的编织工艺大多数只能重复应用于某类或将退出生活舞台的用品上。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则可以通过构建数字平台解决这一问题,竹编手工艺人与家具设计师通过这个平台达成合作,最终使设计师的设计得以成为现实,使手工艺人们的作品焕发新的生机。在这个数字平台上,设计师与手工艺人从合作探索竹编在家具中的应用创新设计到完成最终实物,这一过程将被记录下来,跨界合作的模式和手工制作的精细无疑会吸引更多用户的目光,加大对竹编工艺的关注度,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联合数字平台同时成为理想的家具产品营销平台。

4 结语

竹编工艺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竹编与家具更好地融合应用,既顺应国家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有助于推动传统手工艺的升级。现有的应用更多还停留在外观设计上,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可着重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研究:1)将竹编与家具的融合设计与数字化相结合,利用数字媒介开发竹编家具产品,并对服务流程进行创新;2)利用数字系统优化竹编家具工艺流程,对装饰用竹编的工艺生产进行创新;3)利用数字平台为竹编手工艺人与家具设计师构建跨界交流合作平台,同时对竹编家具产品营销模式进行创新。通过与数字化技术融合的多种形式,增强竹编家具发展活力,提升家具企业竞争力,使传统竹编工艺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竹编手工艺编织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体验编织的乐趣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竹编艺人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