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户外林业机械作业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2020-04-28 13:16陆人华
林产工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林区机械化林业

陆人华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0053)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机械加工能力与水平也得到不断提升,在我国东北、西南、华南等主要林区的户外林业作业中,依托科学化的规划,明显地提升了林业作业机械化、科技化水平。从而让我国的林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愈发成熟。但是,在这种改造的过程中机械化作业能力以及大型机械作业的强度优势越来越明显的同时,也加剧了劳动作业风险,在部分地区频发的户外林业作业安全生产事故中,几乎都与大型林业机械作业的不当操作有直接关系,因此,要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来保障户外林业机械作业安全[1-3]。

1 户外林业机械特点

很多人将林业机械化与林木资源采伐、运输联系在一起,其实林木资源的采伐及运输只是林业机械化的一个方面,结合目前户外林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几个西方国家工作实践来分析,户外林业机械化主要涵盖林木资源保护、一体机种植、机械化砍伐、流水线式粗加工、一站式物流运输等。据日本某大学人士对加拿大主要林区的户外机械化设备进行的分析显示,目前在除了选苗育苗阶段之外,其它的林业作业环节都可以实现机械化运行[4-5]。

1.1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全面加强了对天然林的保护以后,相关科技人员着手针对林业作业机械化进行了深度研究,经过不断的探索、论证与实践,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造林、育林、护林、木材切削与林业起重运输为一体的林业机械化作业体系。

一大批成套林业作业机械已经深入运用到天然林保护、速生经济林培育工作中。凭借较强的科技含量,户外林业机械化设备已经充分地体现出了高效、节能、寿命长、功能全、环保安全,性价比高等特点。特别是部分户外林业机械化工具在研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林区林业资源的实际情况,着重强调了便携式或者是一体化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少占用存放空间的需求,因此这些机械工具启动装置易操作,工作环境噪音低,节能效率高,排放的废气也会经过清洁处理,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实现无烟和无刺激气味,减少对环境资源以及从业人员造成的损害[6-7]。

图1 360°旋转式回转马达林业机械夹木器Fig.1 360° rotary motor forestry machinery clip

1.2 不可预见性操作风险高

户外林业作业中机械化能力的提高,会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这看似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一次升级,但需注意隐藏的一些问题。在传统人工作业模式下,一个户外作业班组的人员配备大致为12~15人,而机械化作业班组的人员配备仅为3~4人左右,且机械化设备与人员的匹配度基本上是1:1,一旦在流水线式作业的过程中,任何一台机械设备或者操作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意外,相较于工作进度受影响,对整套林业机械设备甚至是操作人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影响重大。相关技术人员在对林业机械安全事故进行调查时发现,机械设备的维护、操作使用不当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诱因之一。这充分说明了在户外林业作业中的部分操作规程,特别是涉及机械化作业设备的操作规程必须要加以完善,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不可预见性操作风险的发生[8-11]。

2 户外林业机械作业的安全隐患

除了一些机械性隐患之外,在户外林业机械作业中,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安全隐患较为突出,有些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整个林业作业的阶段性进度。

2.1 “人机不匹配”现象较为严重

当前在部分林区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的现象较为突出,以至于有些林业局即便是引进了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户外林业机械设备,也很难找到理论经验和实践能力都较强的从业人员上岗操作。那些年龄较大的从业人员虽然对传统作业程序较为熟悉,但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很难理解或者操作精密度和科技含量较高的户外林业机械,导致这些机械设备无法实现正常运转,有些机械设备的产能只能达到正常生产水平的1/3[12-14]。

2.2 “环境与机械不匹配”现象突出

由于国外对于林业机械作业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在部分操作工艺上,户外林业机械作业的自动化以及科技化程度较高,国内一些林区为提升生产能力,在对户外林业机械设备进行升级的过程中倾向于选择国外产品,这忽视了地缘因素对实际作业的影响,从而造成实际操作环境与机械设备之间无法匹配,进而影响了户外林业机械作业的国产化研究进度[15]。

2.3 运输保障措施相对落后

据交通部在2017—2018年对全国公路道路进行的一项综合性调查显示,尽管我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工程,然而有近万公里的公路没有被纳入全国公路网中进行整体规划,这些公路基本上属于国有林场道路。对这些道路缺乏有效管理,会直接影响林区户外作业的机械化能力,特别会对林木资源运输能力的优化产生不利影响[16]。

3 保障户外林业机械作业安全的防护措施

梳理户外林业机械作业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发现,表面看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然而究其本质,因为人为因素的干扰或者影响,才是导致目前户外林业机械作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匹配的直接原因,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来缓解目前的不利局面。

3.1 强化操作员业务能力培训

人力资源匹配的短缺,需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调节,结合现有人才资源,可以采取定期培训与不定期的业务技能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从业人员,尤其是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特别是现场操作、现场指导的业务能力培训工作,能够让操作人员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进而提升其综合业务素质[17-18]。

3.2 强化林业机械环境适应性

林木产业的机加工工作,其机械化能力只能够代表其科技化水平,只有充分体现出对区域性林业资源的适应能力,才能够保障其较优化产能得以体现。我国东北、西南、华南等地的林区,林木品种差异性较大,在户外作业中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加工机械,会造成“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出现。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各地林业局结合实际情况,在户外林业机械引进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在现场培训等情况下,针对不同树木的生态特性进行操作,让从业人员直观地了解到林业机械设备与环境之间的适用性,最大限度地规避安全生产风险与隐患。也进一步对这些户外林业机械的物理操作特性有全面且系统的认识[19]。

3.3 强化设备贮存运输安全性

良好的道路运输条件是户外林业机械作业产能最大化体现的基本保障,同样也是其安全防护能力提升的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出台了《关于促进国有林场林区道路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对国有林场的道路建设、维护与保养提出了明确的责任目标与措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国有林区林场已不再依靠木材生产“自建、自养”道路,中央及省财政的强力支持全面提升了林区道路运输能力。

3.4 制定户外作业安全防护预案

在户外林业机械作业中,必须结合操作工艺,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制定相关的安全防护预案。在这方面,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某林业局总结出一套措施,一方面要求所有从事户外林业作业的操作员都必须持有《特种林业作业许可证》,确保全员都经过严格的岗前安全培训后持证上岗;另一方面要求各管护区都成立一支10~20人的24 h待命应急救援队伍,确保管护区内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能够在1 h内调集本管护区及毗邻2~3个管护区的应急救援队伍达到现场,并按照《户外作业安全防护预案》进行施救;最主要的一方面是,林业局安全生产监督部门,采取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安全检测和不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户外作业安全防护预案》培训的方式,全面加强户外作业,特别是涉及大型林业机械化使用的户外林业作业安全防护工作[20]。

4 结语

全面启动户外林业作业的机械化升级与改造,是当前各大林区提高生产能力,优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点。本文通过介绍户外林业机械特点,分析了户外林业机械作业存在“人机不匹配”、“环境与机械不匹配”、运输保障措施相对落后等安全隐患,提出要强化操作员业务能力培训,强化林业机械环境适应性,强化设备贮存运输安全性,制定户外作业安全防护预案等措施,从而确保林区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持安全平稳运行。

猜你喜欢
林区机械化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land produces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柳林区块煤层气直井排采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