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情”未散

2020-04-29 08:20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琵琶行身世全诗

《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叙事诗是以叙述者的口吻来刻画人物、叙述事件的诗体。

《琵琶行》这首诗歌内涵丰富,所叙述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人物感情丰富、性格鲜明。它借助恰当的艺术形式揭示了深刻的社会内容,下面就叙事脉络展开具体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既是叙事的主干,也是人物活动的依托。《琵琶行》的情节不算复杂:首先是送客,其次是听乐,前后是琵琶女的自述,最后是诗人的独白。但叙事富于详略虚实的变化,脉络分明,曲折生动。诗从秋夜送客写起,由“举酒欲饮无管弦”引出琵琶声和琵琶女,这些过程都写得比较简单。接着用一段音乐描写,共二十二句,把曲调的变化、弹奏的技巧、曲中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写得很详尽。之后又是简单的交代和过渡,只用四句诗说明音乐的效果和琵琶女放拨插弦、整顿衣裳的动作,便转到琵琶女叙述自己的身世。这一段又是二十二句,写得比较详细,特别是她在长安的欢乐生活,连细节都写出来了。接着又是诗人的自述,贬谪以前的长安生活只字不提,着重写谪居浔阳一年来的寂寞。在这一段话里,反复三次强调没有悦耳的音乐,其他细节则一概从略。在诗人这番话的感召下,琵琶女作了第二次演奏。关于这次演奏,诗人略写、虚写,只用一句“凄凄不似向前声”便交代了过去,随即结束全诗。

二、音乐描写

这首诗歌的音乐描写贯串全诗。从开头的“无管弦”到“转轴拨弦”,到“四弦一声”,到“却坐促弦”,诗情随着乐律而变,琴诉心声。

乐曲的变化与琵琶女的情感起伏和身世的遭遇相照应。“转轴拨弦三两声”是琵琶女演奏前调弦校音的准备工作,此时已是“未成曲调先有情”。面对着陌生而又热心的客人,简单而又盛情的酒宴,琵琶女重操旧艺,昔日喧闹奢华的情景,刹那间重现于眼前,此时百感交集,心潮激荡的心情如同在她手下同时拨动的大小两根弦上所演奏的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而“間关莺语花底滑”的乐曲犹如黄莺啁啾,甜润、悦耳、欢快、流畅,恰似琵琶女一生当中最亮丽动人的时光,此时琵琶女仿佛回到了从前。然而时光如流水,青春易逝,琵琶女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后,走投无路的她委身为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生活再次将她推向无情的深渊。琵琶女的心冷了,泪流干了,“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不正贴合琵琶女苦涩孤寂的心境吗?她卑贱的身份,凄惨的身世,以及她那沦落天涯之苦、之恨,面对陌生人,她该如何开口?这正是诗人笔下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从无声的低谷猛然间爆发出高亢激扬的乐曲,那是琵琶女在期待,在挣扎。然而在那样的社会里,琵琶女的命运犹如一匹美丽的绸缎,最终要被现实这只无形的魔爪撕得粉碎,那正是“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三、景物描写

“江”“月”贯串全诗,创设了抒情意境。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营造出一种苍凉凄清的气氛。如“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明月江水寒”都是以静衬动,借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抒发出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无限感慨。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的形象,使读者能具体地想象出她“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的悲惨生活。

诗歌首段六句交代了时间,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浔阳江头,也就是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人物和事件,诗人给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伤感,何况又是在“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秋夜?“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与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琵琶女的突然出现营造了恰当的氛围。

四、情感描写

在叙事的过程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那女子的同情,真挚而隽永。诗人很善于刻画对方的心理活动,并在刻画对方心理的同时流露自己的感情。如邀请琵琶女相见的几句:“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把一个女子的迟疑、腼腆、既难忍受独守空船的寂寞,又不便在夜间与陌生人相会的矛盾心情,十分细致地刻画出来。“暗”当理解为“轻声地”,一个“暗”字形象地写出了主客对琵琶女的尊重。又如“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这些叙述都是诗人对这女子的理解、体贴和同情。

诗人在这首长篇叙事诗中,借一个沦落天涯的琵琶女的可悲遭遇来抒发自己仕途失意的愤懑和慨叹。诗中描写了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和凄凉身世,抒发了自己遭贬的悲愤感情。诗歌借用琵琶女因年老色衰而被弃,自己直言敢谏而遭贬鸣不平两件事,表现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猜你喜欢
琵琶行身世全诗
吕楠作品
小小数迷泽西之0的曲折身世
尘世的烟岚
数学符号的“身世”
数学符号的“身世”
朋友
劝学
柳树
本期主题:梅花
从《琵琶行》浅谈知音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