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质提升的“辅导员+学业导师”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20-05-03 13:48张海洋司鸿翔
青年与社会 2020年6期
关键词:核心素质质量提升协同育人

张海洋 司鸿翔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文章主要研究探索辅导员和学业导师协同育人模式,提升大学生核心素质。

关键词:教育优先;质量提升;核心素质;协同育人

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部长陈宝生指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近20年,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进行了大规模扩招,2019年与1999年相比,高考录取率翻了一番,录取人数增长了近5倍,而高校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增长却远远落后于学生人数增长速度,而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要求又在不断提升,党中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更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工作要求,这要求高校必须探索适应新时代的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党委对高校工作全面领导,是回答好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的具体举措。

一、基于核心素质提升的“辅导员+学业导师”协同育人模式構建的价值[1]

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协同育人模式是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促进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工作要求,同时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非常重要的举措。

江苏科技大学2018年开始实施大学生核心素质报告书制度,这是基于3万名各类在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产生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中蕴含着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学校人才培养的大数据平台,全校各相关部门、相关教师、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实习就业企业等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这个中心目标形成合力,精准发力,全面发力。学校推行实施“辅导员+学业导师”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3年多,一直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特别是大学生核心素质报告书信息系统的实施应用,更是推动了学校协同创新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迭代完善。

(一)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形成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工作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指的是从时间轴上来看是要贯穿从入学到毕业的大学全程,还要延伸至社会大课堂。全方位指的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各学科在内的课堂教学融合思政教育内容为主渠道,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阵地,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合力机制。辅导员和学业导师占了全校教师的一半以上,他们是高校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主体教师,而且学业导师还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绝对主体,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辅导员+学业导师”协同育人模式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所在,特别是能充分发挥好辅导员、学业导师与学生高频度、近距离、心连心的指导交流的作用,对于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二)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特别是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大学生最重要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特别是要学好专业知识,练好专业本领。学业导师主要是在学业规划、专业教育、课程辅导、学业帮扶、课题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实践等方面教育指导学生,而且学业导师都是由学生所读专业的教师兼任,所有学业导师还是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主体。辅导员则主要在人生规划、就业指导、日常管理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组织协调等方面教育指导学生。辅导员和学业导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合力,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帮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通过课程实验、企业实习、项目研究等实践学习验证并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特别是通过组织开展创新项目研究和高水平学科竞赛,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特别是提升大学生奋斗向上的精神气质

大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最后一站,大学生走出大学校门就要符合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大学的教育不只是专业知识,还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成熟健康的心理状态形成、终身学习习惯方法的养成、奋斗拼搏精神的养成、组织管理能力提升、沟通交往能力提升等。辅导员和学业导师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接触最多的人,是对他们影响最直接的人,是对他们成长最应该负责的人,他们相互协同,通过课堂教学、开展主题活动、谈心谈话、实践指导等帮助大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素质,特别是通过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示范榜样作用,帮助大学生形成奋斗向上的精神气质。

二、基于核心素质提升的“辅导员+学业导师”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路径[3]

江苏科技大学学业导师制实施3年以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职权不清,按照学校文件制度要求,学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方面,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但实际工作过程中并不容易分清,在职责与权力上存在交叉和协同;二是有效指导不够,白天工作时间里学业导师和所指导的学生必须都没有课程安排才能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但是双方正好重合的课后时间并不是特别够,而且学业导师所需指导学生人数过多,不能做到精准精细指导。学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密不可分的,科学有效的学业指导,首先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立德立身,其次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然后对学生采用分组管理、任务驱动、日常辅导、交流提升等方式进行学业指导,提升学业指导效果,这些需要学业导师和辅导员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三是激励机制还需完善,本科生学业导师要承担着更为繁重和多样化的任务,也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目前学校给学业导师的津贴还是偏低的,过低的报酬影响学业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其他层面给予学业导师的激励政策还不够。分析总结试行3年来的经验和不足,在此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提升的路径措施。

(一)充分用好大学生核心素质报告书制度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辅导员和学业导师工作之间的粘合度、及时性、协同性和信任感,提高工作效率

大学生核心素质报告书制度是学校党委在新时代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提出的对大学生科学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体系标准,报告书制度将当代大学生的核心素质归纳为六大类,分别是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素質、身心素质,下面又分若干的子类,每个类别研究对应了相应的观测点、观测数据和计算方法,以离散和连续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全面、系统、科学的描述学生个体的状态以及变化曲线和趋势。

大学生通过自我对照认识自己的现状和变化的曲线,从而制定更加适合自己成长成才的目标和方法;学校各位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状态数据和群体分析报告,不断改进完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帮扶,以达到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各部门、各级领导以群体分析报告为基础能更加清晰的认识人才培养的客观状态,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评判和科学高效的决策;社会各单位通过查看学生的成长曲线更加科学客观地认识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岗位,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更贴切的规划指导,以及为高校人才培养及时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有效推进高校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辅导员和学业导师是这个制度、这个平台最迫切、最频繁、最受益的用户。

(二)努力形成客观科学的考评机制,正确分析评判辅导员和学业导师的工作业绩

研究学业导师的工作业绩是否等同认定为一定量和一定等级的教学业绩,与学校现有的人事考评和人事分配制度有效对接。我们还需要制定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辅导员和学业导师工作的考评体系,这个要以所指导的学生成长成才的变化状态作为监测指标,指标数据就从大学生核心素质报告书制度信息平台采集,以大学生的六大核心素质为主体采集范围,以客观的、动态的学生成长数据作为基础量化辅导员和学业导师的工作业绩。根据工作业绩,目前我们对于学业导师工作的认可是给予一定的现金报酬,因为报酬不高很难提升学业导师的工作积极性,每个专业教师都有担任学业导师的职责使命,学业导师的工作是属于教学工作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学业导师的工作量应该算作教学工作量,根据工作业绩,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相应的等同教学工作量,这样在学校现有的分配制度下才能真正让每个学业导师有充分的积极性、高度的认同感和光荣的使命感。

(三)努力用好现有的资源和政策,形成更加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

让辅导员、学业导师和学生三方都有愿望和动力共同提升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学校的办学资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和社会捐助,还有社会影响力、校友资源等隐性资源,我们要把这些资源的绝大部分重点用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用于广大学生和广大教师身上,这个是优化内部分配的问题,我们还要极力地再去争取学校办学更多的资源,这个更是要靠所有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学生在大学里学习知识成长成才,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一边做贡献一边也在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教师和学生都有满足成长的需求,而“教、学”就是他们共同成长的载体,辅导员和学业导师是大学教师的主体,更是教育服务学生的主体,如何用好资源和政策,让教师和学生有相对一致的价值追求,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频共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是高校的初心和使命。学校目前的机制政策总体来说是非常合理高效的,但是我认为在激励一线教师特别是辅导员和学业导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培养更加优秀学生方面还要持续改进完善,比如说教师的科研项目如何能对大多数学生学习成长起作用,学校提出通过在校学生参加创新项目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但是在资源配比上还不够,我所在的能源与动力学院学生参加创新项目今年已经达到100%全覆盖,我们除了学校和省里的财政拨款,还争取了超过财政拨款3倍以上的社会资金,在保证每个项目都有一定的基础研究经费之外还有相对足够的经费来激励和培育高水平的项目,我们要求每个学业导师都要指导学生创新项目,特别要求科研能力强、科研项目多的学业导师要着重指导培育高水平的项目,除了学校的实验室资源,我们还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辟了相对稳定的企业实验室资源,并且把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创新项目的业绩作为其工作业绩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源分配、绩效奖励、评奖评优方面给予该有的认可。在学生评价激励方面,我们能源与动力学院专门出台了《能源与动力学院本科生评奖评优补充规定(试行)》,侧重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成果,激励学生要提升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通过3年的试行实施,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并带动其他能力素质全面提升,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学生对学校、对学院、对教师的满意度也在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训兵.高校辅导员与学业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2] 马飞.基于本科生学业导师视角下的学业导师制度分析[J].科教导刊,2018.

[3] 徐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班主任、辅导员和学业导师之间工作职责区别[J].教育管理,2018.

猜你喜欢
核心素质质量提升协同育人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民航运输航空飞行人才核心素质剖析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