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0-05-03 13:56冯瑞艾买提
科教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冯瑞 艾买提

摘 要 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中,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孕育专业实践型人才的需要。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展嵌入式汉语教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行业,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拟将这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改革应用到我院民族学和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以期促进民族学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实践,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 本科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2.010

On the Mode of Undergraduate Talents Training Based on Embedded

Chinese Teaching + Major for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undergraduates in the 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of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FENG Rui[1], AI Maiti[2]

([1] 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30;

[2] Uighur Language and Culture College,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30)

Abstract In 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 tal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pecial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pecialty education, an important link to promote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requirement to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and the need to nurtur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alents. It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ethnic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embedded Chinese teaching +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among ethnic college students, so that they can go deep into the society, understand the industry and increase their talents. This study intends to apply the teaching practice reform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to the teaching of Ethnology and social work in our colleg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education of Ethnology and social work, and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talent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Keywords ethnic Chinese teaching; undergraduate talents; training mode

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展嵌入式汉语教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行业,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拟将这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改革应用到我院民族学和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以期促进民族学和社會工作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实践,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有以下两方面的现实意义:

第一,2014年5月中央在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推动建立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并在9月召开的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予以强调,成为交融理念向实践层面的延伸。互嵌式社会和社区环境的建立离不开双语型少数民族干部的参与和共建,而懂汉语又具有专业素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就迫在眉睫。嵌入式汉语教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的理念提出也就具有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把这一人才培养的模式嫁接于我院民族学和社会工作专业,为民族地区培养双语型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学应用型人才有广泛的现实作用。

第二,有利于促进民族学和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民族学和社会工作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专业,需要大学生走向田野,走进社区,做大量的访谈和调查,参与社区工作。而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不能很好地完成这样的口头作业和笔录以及社区的协调和沟通工作,嵌入式汉语教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以专业为目标,以汉语学习为工具,注重启发引导和互动参与,使少数民族学生通过一年的汉语学习和汉语水平考试(MSK)达到相应的汉语水平考试等级后,嵌入到本科四年的专业学习中,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汉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实现本科生民族学和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专业目标和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社区服务。

1 研究项目的缘起与现状分析

学术界目前关于嵌入式教学的研究现状分析:

第一,关于嵌入式概念的提出和解释。电子数字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在随后较长的历史进程中,计算机一直是在特殊的机房中使用,从而实现数值计算的大型昂贵设备。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微处理器,计算机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后来以处理器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以其体积小、价格便宜、可靠性高等特点,从机房中迅速走出来。高速数值计算能力的微型机,其智能化引起了控制专业人士的重视,他们将微型机嵌入到一个对象体系中,实现对对象体系的智能化控制。为了区别于原有的通用计算机系统,把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实现对象体系智能化控制的计算机,称作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可见,嵌入式系统诞生于微型机时代,嵌入式系统的嵌入性本质是将一个计算机嵌入到一个对象体系中去,这些是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出发点。随后,嵌入式技术和嵌入式产品已经渗透到科学研究、航天技术、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建筑工程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是新世纪的高新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吴磊在论文《嵌入式教学与实验的研究》中从课程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嵌入式技术课程教学与实验的思路,描述了实验与教学实现的具体方案和具体细节。通过建立嵌入式开放实验和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嵌入式设计竞赛活动,在嵌入式技术教学与实验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并获得了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经验。教学实践表明,课堂重基础,课后多实践的教学经验值得推广。从此,嵌入式教学模式被工科广泛应用。

第二,嵌入式系统的教学现状及课程特点,采取任务驱动的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工科学生实际动手的参与实验的能力、强化了学生工程实践素质、培养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及素质,更符合高校培养应用型和开发型人才的目标,符合市场的人才需求。基于嵌入式技术和工科嵌入式教学理念的提出,本项目结合自己多年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教学经验和民族学专业理论背景,大胆提出了文科教学改革中少数民族本科学生培养的模式应以理工科教学模式为模板,以专业学习为中心,以汉语学习为基础,培养适宜民族地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型双语专业人才。

“相互嵌入”究其将概念的理解,就是在确保各民族相对稳定的社会构成的结构下,经过疏导性的各民族居住格局相互嵌合,让其社区成员主动地相互理解、互容互惠,形成新型的各民族居住格局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从而形成彼此紧密连结的利益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相互嵌入式”结构是各族群众在彼此平等、尊重、互信基础上的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是感情上的其乐融融、联系上的来来往往、生活上的互惠互利。

通过对以上“嵌入式”教学与实验和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的论述,本文作者试图结合我院专业实际提出嵌入式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设想。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北民族研究院)的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西北民族研究所。在西北民族研究所学科建设的基础上,1998年10月创建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2001年7月中国第六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在西北民族大学召开之际,费孝通教授亲临研讨班,为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揭牌,成为系所合一建制。2004年随着学校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建立了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2008年7月更名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院有三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社会学一级学科、民族学一级学科、民俗学学科。有社会学、社会工作、民族学三个本科专业。目前学院有本科学生近1000人,但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学生数量非常少,每个专业班级最多3人。而恰恰是新疆、内蒙古、西藏这些自治地方在社区建设、社会服务、社会管理与把社会规划、社会机构运营、脱贫攻坚、社会福利行政、社会保障、民族团结、文化宣傳、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政策研究与政策评估等工作中需要大量的懂民族语言又精通国语的民族学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双语人才。因此,践行西北民族大学的“面向西北,服务民族”的学生培养初心和使命担当,在我院加大培养此类民族人才势在必行。

2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随着现代化和竞争机制进入人才市场,民族院校的各少数民族学生要想使自己在人才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就得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这也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需要。国家倡导在各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各民族语言的互通,来促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互繁荣和发展,各民族要有共同多元文化和历史的意识,明确指出必须强调国民意识,淡化民族意识。在一个拥有多民族的国家中,为了达到各民族在各个领域的相互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必须要有一种共同的族际语,这个族际语就是处于主流文化地位的汉语,这是中国各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与现实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社会因素所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只要是中国人都应学习“汉语普通话”。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初高中阶段汉语学习不够,导致进入大学直接学习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困难,建议大学第一年先学习汉语基础课,以听、说、读、写为主加强汉语水平。学制为1+2+4模式,即学生学习汉语1~2年,通过MHK四级汉语水平考试,普通话等级考试达到二级乙方可升入本科进行四年制专业学习。专业课学习嵌入其他汉语为母语的学生中,建立“多帮一”机制,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和专业基础。在这些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和不同语言和宗教,多元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中逐渐建立新的“国民和中华认同”,培养与加强大学生对 “中华民族共同体” 的认同意识,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改革方可实现少数民族学生本科人才专业培养的目标,为民族地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靠得住、懂专业的少数民族干部,这也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保障。

课题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嵌入式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民委发[2017]114号(项目编号:17035);西北民族大学本科教学建设项目“嵌入式民考民学生汉语教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民大发[2017]545号(项目编号:2017XJJG-0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