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鉴赏与写作”课程思政示范教学探索

2020-05-03 13:56李亦文
科教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法

李亦文

摘 要 本文对高等工科院校“中外文学鉴赏与写作”课作为课程思政项目的示范性教育进行探索,对其示范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成效及考核等主要教育因素进行全方位梳理和研讨。作为课程思政项目的示范课,该门通识课程具有其他课程不可取代的思想教育和立德育人的功能。从课程思政角度确定了本门课在价值观培养、写作能力提高以及文学知识掌握等的教学目标,阐述了以作品为范,以育人为本的示范性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最后论述了示范性教学成效及其考核方式,为工科通识类文学思政课堂的尝试与开拓作了初步的摸索。

关键词 中外文学 鉴赏与写作 课程思政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2.069

An Explo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monstration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Appreciation and Writing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LI Yiwen

(School of Marxism,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72)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monstrative education of "appreciation and writing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as a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oject in higher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comprehensively combs and discusses the main educational factors such as demonstrative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assessment. As a model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oject, this general course has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which can not be replaced by other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is course in the cultivation of values, the improvement of writing ability and the mastery of literary knowledge are determined. The demonstration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works and education are elaborated. Finally, the demonstration teaching result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re discussed, which makes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for the attemp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eneral litera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of engineering.

Keywords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and wri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

1課程思政示范性教学目标

北大教授曹文轩指出:“文学……具有培养人之道义的得天独厚的功能——当初文学作为一种精神形式,之所以被人类选择,就是因为人们发现它能有利于人性的改造和净化”。[1]作为工科院校通识课的“中外文学鉴赏与写作”就确定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的目标。

本门课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文学课程提升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教书育人,思想服人,情感动人,文学感人的目的。课堂内容不仅要进行文学知识的传递,更要与学生做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文学课最大的优势就是变知识和审美为情感的传递,将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和写作能力与精神提升结合。在讲述文学现象和作家生平时,教师还要与学生的现实结合,以古论今、推己,使他们感受到真善美和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人生的选择,对待挫折和情感问题,以及心理层面加以疏导和引导,起到形象教学应有的效果。

针对思政课堂教学目的,教师讲授中外文学应采取讲座式、互动式教育。将所讲内容浓缩成学生感兴趣的议题,用话题引出作家作品的讲授。如讲《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时,结合当今市场经济下家庭伦理的变化分析其现实意义;讲到《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让学生们讨论冯谖求职的方式以及职场规律。从春秋历史散文精彩的外交辞令,讲述当今国际关系以理服人,不卑不亢的态度。讲司汤达的《红与黑》,结合当今社会的腐败现象及对青年人的影响,进行人性正邪善恶的教育,教导他们如何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讲到《安娜卡列尼娜》,让学生以今天的眼光探讨安娜的命运和婚恋观,思考当代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上面临的抉择和体验。讲到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了解作家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性真善美的体现。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和思考热点进行纵横交织的讲述,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每次课后留下思考题,让同学锻炼论文写作能力,增强其逻辑思考能力。

2 课程思政示范性教学内容

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2]文学课内容具有丰富性和综合性特點。本门课不仅是欣赏母语文学的平台,还扩展阅读范围,让学生从世界文学的角度理解文学的功能和价值。本课程从《诗经》这一诗歌经典开始讲起,引起学生对中国诗歌起源的关注和兴趣。通过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等国学著作阅读,探讨历史散文与后代小说的关系,以及中国哲学思想的博大意蕴。在历代诗歌欣赏中,讲到屈原“虽九死而犹未悔”[3]的爱国精神,李白诗歌中盛唐气象的豪迈自信,杜甫诗歌中“穷年忧黎元”[4]的担当品格。中国小说从魏晋志怪志人小说,到《红楼梦》,贯穿的中国哲学思想。中外文学以比较方法教学,将中国原始神话和希腊罗马神话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农业民族与生俱来的集体主义观念,以及英雄主义的悲剧意识。外国文学主要讲了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司汤达的《红与黑》、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雨果的《悲惨世界》、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勃朗特的《简爱》、果戈里的《钦差大臣》、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通过这些经典,使学生看到文学对于提升人类高尚情操和审美能力的意义,以及宣泄和疗救心灵的功用。

3 课程思政示范性教学方法

本门课教学方法上突出教学的研究性和专业性,注重讲解的理论深度性和审美内涵,达到教书育人目的。

首先,本门课内容采用比较文学,将中外古今文学的相关性内容放在一个专题讲授。如李商隐的诗与国内现代象征诗歌比较,联系庞德等西方意象派诗人对中国古诗的借鉴。将辛弃疾的爱国词与郑愁予的现代诗《错误》借婉约抒发阳刚之情比较。屈原《离骚》的贵族爱国意识,独白式风格,跟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对比。

其次,专题式讲座。一次课讲一个专题。采取联想触发延展话题。比如由“春天”开启《诗经》里春天的诗。讲述历代诗词里“伤春悲秋”的文人审美心理。从春天讲到“青春”,讲述青春文学如简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夏洛蒂 勃朗特《简爱》,还有戴望舒的《雨巷》,《长恨歌》中的青春。讲到校园的师生情、同学情和爱情。《金岳霖先生》《北大的回忆》,海子的《四姐妹》、徐志摩《偶然》、林徽因《那一晚》等。让学生在文学中得到美的享受。

另外,在写作教学上,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其一,将写作教学和写作讲评结合。把课下布置学生的电子作文,打在大屏幕上,老师课堂进行评改。其他未评的作文让学生互评,提高作文水平。

其二,将凭窗观察和感受想象训练结合,把无处不在的人生素材和诗词小说写作结合。让学生们从一个崭新角度感受文学对于现实人生的价值。意识到写作是当代人抒发情感,记载人生百态的最佳途径。

其三,将文学写作与新媒体写作结合。教师鼓励学生写博客、微信公众号、开荔枝FM,并引为范文。将师生摄影作品放进课程微信群,让学生在手机上配诗文,提高其观察、感受能力。教师办语文论坛博客,让学生进去写作,作为学期末的分数参考。专设微文细品、网文集萃等环节,将近年来网络文学的成果引入课堂,对学生们喜爱的网络作品进行研讨。

其四,将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的结合,普通文字写作和应用文写作结合。

通过朗读台词、讲课、报告训练等方式,从写作到个人素质等全方位引导。应用写作结合专业论文和日常实用文,如演讲稿、总结、广告、调查报告、产品说明书,随堂写应用文,模拟求职现场等。

4 课程思政示范性教学成效和考核

本门课以能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提高教学成效的衡量标准。如让学生就某章节内容准备后上台讲五到十分钟课。预期成果是学生听课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与老师产生密切的互动交流。

作为教师,在课堂应注重语言通俗生动、思路敏捷多向,有些思想的火花是在课堂的讲解中产生的,是教学互动的结果,教师还可根据不同课堂情况改变讲课方法。如进行英语电影配音,名画名曲欣赏等。

教学内容侧重点放在提高写作能力的成效上。本门课应坚持文学和应用文写作实践并举的方向,注重阅读、写作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每次课后留思考题,既作为点名,也作为写作课结业的实际成果。

本门课是高等院校通识人文素养课的一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创意写作能力,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它面对的多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在全面提高理工科本科人才的思维和写作能力,全方位完成本科教书育人,以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激发学生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担当重任,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从文学作品的鉴赏中获得鼓舞人心的力量,该门课将会起到以美育人,以德化人的作用。

根据高等教育以德树人的方针,该课在课程思政方面将起到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文学是人学,是思政教育的平台,是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窗口。从作家作品出发引导学生朝着立德树人,崇德向善的方向,回归初心和梦想。“中外文学鉴赏与写作”课程囊括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是课程思政项目,它较易实现课堂与现实的衔接,启动学生对国家的关注,促进师生思想情感交流。对教育和培养工科院校品学兼优,不忘初心的社会主义人才,对工科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引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基金项目:西北工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

参考文献

[1] 曹文轩.中国作家网.2018.5.26.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第十三章.

[3] 徐志啸.诗经楚辞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6.

[4] 葛晓音.杜甫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5-36.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How to Improve the English Learner’s Listening Dri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