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千年壮锦 传万代匠心

2020-05-03 13:57雷雨晴
三月三 2020年2期
关键词:壮锦织锦织机

雷雨晴

美丽的壮锦献给毛主席/献上我们壮族人民的一片心意/织上那壮山好风光/献给领袖毛主席/织上那壮家心里话/献给领袖毛主席哎……曾经,一首《壮锦献给毛主席》唱响大江南北,壮锦随着嘹亮的歌声传遍千家万户。

壮锦,是心灵手巧的壮族人民用心织造的艺术瑰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邕州左右江峒蛮,有织白緂,白质方纹,广幅大缕,似中都之纹罗,而佳丽厚重,诚南方之上服也。”其中的“白緂”即壮锦。

壮锦与蜀锦、云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是四大名锦中唯一的少数民族织锦。壮锦一般是用麻线或棉线染上各种色彩,以原色麻线(棉线)为经,以染色麻线(棉线)为纬,用本地木制的“土织机”手工精编而成。质地结实,结构严谨,图案别致,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

壮族妇女的“女红”

壮锦的发展经历了从单色到五彩斑斓,图案花纹从简单到繁复的发展变化。贵港罗泊湾汉墓出土的黑地橘红回纹锦残片,可看作是壮锦的滥觞。唐代,壮族的蕉布、竹子布、吉贝布、斑布、丝布等已成为宫廷贡品。但真正能够称为“锦”的纺织品则出现于宋代。

据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壮锦当时出产于广西左右江,称为“羰布”。当时左右“两江州峒”出产的“緂布”,“如中国线罗,上有遍地小方胜纹”。所谓“白质方纹”就是指当时生产的壮锦,其装饰花纹为方格几何纹,其色调为单色,这是早期的壮锦,具备了“厚重”和织有方格纹图案的基本特征。

到了明代,壮锦越来越流行,工艺也越来越精湛。明代万历年间,织有龙、凤等花纹图案的壮锦已成为朝廷的贡品。明清时期,壮锦已发展到用多种色彩的绒线编织,使壮锦呈现出绚丽的色彩,虽仍为皇室贡品,但平民百姓亦可享用。壮锦成了壮族人民生活中的日用品和装饰品,编织壮锦更是壮族妇女必不可少的“女红”,是嫁妆中不可或缺之物。生活日用品类有壮锦被面、壮锦床单、壮锦台布、壮锦坐垫、壮锦头巾、壮锦披巾、壮锦背带、壮锦枕巾等。

“通经断纬”织壮锦

在一间不大的屋子里,几台手工木质织机一字排开,“咔嚓咔嚓”的织锦声在这个不平凡的空间里轻轻回荡,充满了韵律感。

最原始的木质脚踏提花织锦机,俗称“竹笼机”,机上装有一个大大的竹制“花笼”用以提织花纹图案,用花笼起花为壮锦织机的最大特点,现已改进。在每一台古朴的木织机前都坐着一位“织女”,手起手落,穿梭引线,动作娴熟,手脚麻利。一根根五彩的纱线编织在历史的经纬之中,也在这华丽的方寸之间展开了壮乡因锦而生的历史长卷。抚摸着璀璨夺目的壮锦,就仿佛是触摸到壮族祖先生命的律动和灵光。以白色纱线为经,以各种彩色纱线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一经一纬循环往复,一幅美丽的壮锦就这样渐渐出现在织机上。

壮锦的编织工序十分烦琐,要经过纺线、染线、浆线、卷纱、拉纱、梳纱、穿棕、穿扣、结花版、编花等工艺流程。

壮锦图案精巧,色彩绚丽,既是精美的工艺品,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壮锦以其花纹图案别致,色泽鲜丽,坚固耐用,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而驰名中外。

传统图案有数十种之多,大都选取生活中的可见之物和象征吉祥幸福的花纹,尤以几何纹为多。传统图案有框边回字形饰纹、莲花、牡丹、蝴蝶纹、云纹、葫芦纹、水纹、“卍”字形、双喜以及各种花草,动物图像有蝶恋花、凤穿牡丹、双龙戏珠、狮子滚球、鲤鱼跳龙门等。凤的图案在壮锦中独占鳌头,“十件壮锦九件凤,活似凤从锦中出”,这是由于壮族人民喜爱凤凰,视之为吉祥的象征。

壮锦色彩既要艳丽夺目,还要经久耐看。壮族多喜重彩,以红、黄、蓝、绿为基本色,其余是补色,对比鲜明强烈,以红为背景,充满热烈、活跃、欢腾的气氛;用绿作烘托,有开朗的情调;以黄绿配置,则艳丽动人。一幅壮锦,常常用几种颜色甚至是十几种颜色搭配组成,由于配置得当,显得斑斓绚丽。

坚守,这条路任重道远

壮家“织女”李村灵从1989年开始在广西靖西县壮锦厂学习壮族织锦技艺,至今从事编织壮锦工作已有30个年头,她和壮锦厂的姐妹们一起,一梭一线,认认真真织好每一幅壮锦。

刚开始的时候,织好一幅壮锦需要一个月甚至更多时间,现在只需四五天,不仅工作效率提高了,壮锦的编织工艺和色彩编配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织壮锦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吃得了苦、忍得住寂寞。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动作,极其枯燥、乏味,如果稍不留神织错几道工序,一幅即将织好的壮锦很可能就前功尽弃了。

刚开始李村灵只是把编织壮锦作为维持生计的一门手艺,经过近30年的磨砺,现在织锦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隔几天不坐在织机前,心里总有些许不安。凭着对织锦这门传统手艺的热爱,她不断创新产品,并不辞辛劳培养年轻人,希望织锦这门壮族传统的手工艺代代传承下去,不断创新发展。

苦去甘来,每当看到自己和团队的作品展示在世人的面前,李村灵的心里便充满壮乡人的自豪和骄傲。

在无数个像李村灵这样不辞辛劳、担当重任的壮族民间技艺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壮族织锦技艺的荣耀接踵而来。

2007年,壮族织锦制作技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0年8月,一幅长6.6米,宽3.68米的巨幅壮锦献给上海世博会。这是目前为止用传统壮锦编织技艺织就的世界上最大的壮锦。据悉,这幅壮锦是中国工艺织锦大师谭湘光和她领衔织锦的8名“织女”,用了96天的辛勤劳动才创作完成的。

2011年,广西靖西县壮锦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017年12月28日,李村灵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壮族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019年,李村灵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壮锦,这种流传千年的手工织锦技艺,如今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中砥砺前行。闲暇之余,请您放慢匆匆的脚步,走到木织机前,细细品味壮乡大地上的民族文化瑰宝!

猜你喜欢
壮锦织锦织机
瑶族织锦
帛锦时韵*
保护与创新:非遗视角下壮锦创造性转化研究
披着“壮锦紫”的地铁三号线亮相
壮锦献给毛主席
织锦古韵(七绝)
喷水织机进入大面积更新换代期
实地调研国产中高端织机
喷气织机辅助喷嘴专利技术综述
喷气织机松经机构与后梁配合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