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大学生朝汉双语混用的研究

2020-05-06 09:05张星宇许红花李荣祺
青年时代 2020年6期
关键词:语用功能

张星宇 许红花 李荣祺

摘 要:朝汉语混合使用是朝汉两种语言长期接触过程中产生的语言变异现象,现已成为延边地区使用频率很高的日常口语交际的形式。校园里双语混用现象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语言自身原因、社会因素、交际者个人的因素以及家庭环境影响等,同时也体现了语用学的合作性原则和礼貌原则。

关键词:延边大学;朝汉双语混用;语用功能

一、引言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普及、双语教育的发展以及朝鲜族同学和汉族同学沟通联系日益深入,朝鲜族学生会在不同场合、不同程度上出现朝汉语混合使用的语言现象。在中国,双语混用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的,金钟太在《朝汉语码转换句的成句条件限制》(2000年)中多方面细致分析了朝汉语码转换的成句条件限制,除此以外,朝汉语混用方面研究甚少,因此本文借延边大学作为地域背景,目的在于针对朝汉语混合使用现象的具体状况,分析两种语言相互转化的原因,以及分析其中的语用学原则,提出指导朝鲜语语言规范教学的措施和方法。此项调查研究对于朝鲜族大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作为可参考的依据。对于朝鲜族学生来说,具备良好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才能更好地与其他民族的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适应我国多民族的社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二、语码转换的语料来源

笔者通过发布调查问卷和对个别同学进行访谈,归纳出延边大学朝鲜族同学双语混合使用的语料大致来源于以下几类。

(一)课堂上

在延边大学,大部分教师具备双语熟练使用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会有意或者无意的对朝校学生与汉校学生用他们熟悉的语言进行教学,目的是为加深学生理解,活跃课堂气氛,这就导致学生在直接或间接地习惯这种交际方式并把它当作一种日常的沟通方式去使用。比如:

(1)在课堂上点名时:XX,??? ????(XX,你作业写完了吗?)

姓名的翻译问题,而导致在传达时汉语姓名与朝鲜语整句搭配说出。

(2)?? 2?30?? 东部?? 英语课????

(今天2点30分在东部有英语课。)

这是受学校地理名词翻译不同时以及传达较快方便的影响导致名词朝汉语混用。

(3)?? ?? 无知??

(你真是无知啊。)

这是情绪影响导致的语言混乱产生混用现象。

(二)互联网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人数占全国青年人数的一半,大学生作为追求时尚的前沿,更加关注并且更容易接受新的语言现象,从而作为一种潮流广泛使用。用网络进行沟通中,故意创造出来的双语语码混用可以增强亲切感和理解力,给沟通带来便利。而且受韩国文化的影响,大学生追星更容易学习他们的说话方式从而产生混用现象。除此以外,同学同辈间的对话,更容易产生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用汉语拼出朝语字词,比如:????(麻辣香锅)、???(麻辣烫)、??(淘宝)、???(小龙虾),这种新兴的打字方式更为容易,省去了两种语言之前切换输入法的必要,因此广为流行。再如:

(1)A:???(吃鸡吗?)

B:??(好啊。)

(2)A:????????(斐乐的鞋好看吗?)

B:????????(嗯,在淘宝看了)

由于新兴网络汉语名词出现而导致朝语词汇未翻译的缺失,将汉语直接同音翻译,形成以便传达的形式。

(三)对话中

笔者对朝鲜族同学进行访谈式调查,让两个同为朝鲜族同学进行随机对话,记录下他们的对话,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口语的双语混用现象普遍发生,并对此粗略做了统计,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朝汉语混用词的词类分布

类型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合计

数量 140 29 32 5 206

百分百 68% 14% 16% 2% 100%

由此可見,词类在朝汉句内语码转换中单独出现受一定条件的限制,主要限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三大实词类,还有口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副词。其中动词和形容词语码转换时,常与朝鲜语形式动词“??”结合使用。

(1)A:?????(你要去哪里?)

B:走了

(2)A:????????.(快考试了。)

B:?????(什么考试)

A:期中

B:?? 期中???(这么快就期中了?)

A:??? 第九周?.(嗯,都第九周了。)

(3)A:???????(你现在在哪?)

B:我在食堂。??????(我在食堂。你在哪?)

A:家 ????????(家,我们一会去哪啊?)

B:万达????.(去万达看看。)

三、大学校园语码混用现象的成因分析

(一)语言自身原因

1.语对效应

在交际过程中,话语接收者为了对应说话人的说话结构而进行的呼应效果。比如:

A:?????????(最近有代金券吗?)

B:????????(代金券是什么?)

A:代金券。

B:啊~代金券。

通过这段对话得出,B为了适应A的说话结构而进行的语码混用现象,更为流畅与同步,也可以拉近谈话双方的距离。

2.朝鲜语与汉语自身的关系

朝鲜语是粘着语,形态发达,语序也比较自由,逻辑关系可以依靠形态标志来体现。而由于朝语虚词比较完备,会出现汉语实词加韩语词尾这样的语言结构。例如:????2000? 手写??????(下周要交两千字手写。)

因此,朝鲜语句子中转用汉语语码都比较方便,并且不影响整个语句的意思。

3.在朝鲜语中有的词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所以用汉语代替

生活在中国的语言环境中,有一些专有名词在朝鲜语中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或者这个词的朝鲜语说大部分人不會理解,所以选择运用汉语的专有名词连接句子,来填补话语中的语义空位,进而产生了大量的混用现象。比如:

(1)A:?????????????????????(不是要考教师资格证吗?)

B:???????(对啊,昨天学了。)

A:????(今天呢?)

B:???(哈哈哈。)

A:你这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啊。

上句对话中出现的汉语歇后语属于汉语独特的词汇系统。

(2)A:???????????????????????

(今天逛街的时候试了一双鞋,真的很满意。)

B:盘他!

(二)社会环境原因

身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地区,历史上本身语言是朝鲜语占主流,随着各民族联系的日益加强,截至2017年底,汉族人口125.92万人,占总人口的59.92%;朝鲜族人口75.72万人,占比为36.04%。除此以外还有回族、满族,这大大冲击了朝鲜语的主导地位,如今,在超市、商场沟通还是汉语为主,并且汉语的普及导致双语交替使用现象更加明显。比如:

A:珍珠奶茶????(珍珠奶茶好喝吗?)

B:??(好喝。)

(三)交际者个人原因

调查问卷显示,40.7%的同学支持朝汉语混用现象,59.3%的同学对朝汉语现象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只是认为这是一种便捷的沟通方式。但是笔者认为,语言混用会导致说话者语言思维的混乱,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朝鲜族同学的汉语水平有限,在对汉族同学说话时,会出现一些词想不起来从而一句话中混用一个朝鲜语词的现象,但是汉族同学会根据整句话的意思从而推测出朝鲜语的意思,不影响正常的交际,比如:

A:我今天去了 ????(游乐场),就是能玩旋转木马,摩天轮的地方。

B:啊~游乐场。

A:对!对!

(四)家庭环境影响

调查问卷显示,24%的同学家庭环境中全部都用朝鲜语,31%的同学家庭环境中运用朝汉语比例各半,41%的同学家庭环境中以朝鲜语为主会附加少量汉语。由此可知,家庭环境中大部分家庭以朝鲜语为主附加少量汉语,这就导致朝鲜族同学自幼受到这种朝汉语混用的熏陶,最为明显的是即使三四岁只会说几句话的小孩子就会说“??打开”,这和家庭的影响关系密切

四、语用功能分析

(一)从语言学视角来看,大学校园内语码转换是为了实现其交际功能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Gr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做的《逻辑与会话》演讲中,提出了在言语交际中要遵守合作原则。格莱斯(Grice)认为在正常的交际过程中,交际的参与者会围绕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向或者目的进行交谈。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指出说出的话要清晰明确,要简练,双语混用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使话语简练并且符合交际者的意图同时使听话者明白说话者的意图,从而更方便进行交际。

(二)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大学校园内语码转换具有调整双方心理距离的功能

拉科夫(Lakoff)认为在某些交际场合当中,礼貌受到三方面原则的支配:不要强加,给人以选择机会,友好相待。在大学校园中,为了更好地与同学维持关系而使用朝汉语混合交际的现象。比如朝语掌握者对话时出现汉语母语者而导致语言转换,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不显得尴尬而会使用转换。比如:

A和B是朝校,C是汉校,会出现如下对话:

A:????????????(今晚吃什么?)

B:米村??????(去米村吗?)

A:??.(是吗?)

C:你俩聊啥呢?

A:讨论晚上吃什么。

B:你也要一起吗?

C:好呀!

A:我们要去米村。

C:OK,走吧

还有一种混用是为了顾及对方的面子而进行混用。社会心理学家戈夫曼Goffman(1995)提出了“面子行为理论”。他认为面子是行为选择的自主权,每个人意欲为自己争取公共的自我形象。中国人的传统思想特别看重面子,为了与交流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就必须维护彼此的面子。有时候过于直截了当会造成双方的不适,从而影响交际效果,于是把一个词用另一种语言替换掉是为了与对方保持一致和避免尴尬,缓和气氛促使交际顺利进行下去。比如,朋友之间说:你可真是??呀。(你真傻啊。)

由于是朋友之间的谈话,没有直接说“笨蛋”这两个字,而用“??”替代,他给听话人留了面子,还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这样不至于使两人产生心理距离,关系也不会因此而闹僵。

五、评价

(一)可取之处

从语言学视角来看,双语混用是为了实现双方实现必要的交际功能,使沟通更简单;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双语混用具有拉近双方共同的心理距离的功能,一般只有非正式场合使用混用现象的情况多;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双语混用具有促进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功能,使朝鲜族同学对中华文化更好的了解。

(二)不足之处

语言与思维具有统一性,双方彼此伴随,且相互依存。语言是思维的具体体现,双语混用势必会导致说话者思维的混乱进而导致语言功能的退化。久而久之,说话者习惯一种语言内找不到合适的词就用另一种语言替代,从而使思维不明确,语言系统不完善,不利于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朝汉语混合使用的前提是对话双方都是双语人才,只有对方同时能够解码和编码才能达到交际目的,这对于毕业以后到其他地区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有局限性的。

六、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社会生活的直接体现,大学生自身的性质就决定了双语混用的特点,因此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笔者认为今后教师应该大力发展朝鲜族同学的汉语水平,强调建立较完善的第二语言认知系统,使其第一语言认知能力转移到第二语言的能力提高,可以主动根据不同人选择恰当的语码转换,而不是被动的为了说出某一句话而进行语码混用。(指导老师:许红花)

参考文献:

[1]金钟太.朝汉双语语码转换研究[M].延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大学出版社,2000.

[2]Goffinan,E.On Face work: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J].Psychiatry,1955(18):213-231.

[3]关辛秋.朝鲜族双语现象成因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4]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语用功能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
浅析英语标识语的文本特点及语用功能
英语课堂中教师模糊语的使用及语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