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物理课的探究式学习

2020-05-06 09:00林长宁
中学理科园地 2020年1期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科学素养培养

林长宁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物理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教师应该在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做好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全面、积极参与探索物理新知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培养;物理新课程;科学素养

物理新课程教学更加注重科学的探究式学习,但在实施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实施教学方式多样化时,没有真正去想怎样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认为在物理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科学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然后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物理规律。其实这是对探究式学习的一种严重的错误认识,它对现代物理科学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带来负面的影响。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科学素养,所以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些认识,进行交流学习。

1  提倡新课程物理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新课程标准中大力强调老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并且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过去的教学模式,尝试对学生一辈子学习有影响的教学方式。如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科学探究:欧姆定律”这一节中,传统课堂中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教师做演示实验,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影响导体的电流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不能只是得出实验结论,而更应该注重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欧姆定律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对电压、电阻的认识进行猜想与假设。猜想不是瞎想,应该让学生根据了解电路和探究电路这部分的知识体系进行猜想、做出假设。结合(1)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2)电阻对导体有阻碍作用。引导学生猜想导体电流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流大小的因素。由于学生的能力不同,设计的探究的方案也有区别,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探究的方案进行启发指导。

1.1  要设计出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探究的电路

由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等因素都能影响电流的大小,所以应当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电压大小、电阻大小对电流的大小的影响;如何控制单一变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1.2  安排适当的实验步骤

(1)如何保持电路中的电阻阻值不变,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进行探究电压对电流的影响;

(2)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选择不同的电阻,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对电流的影响。

1.3  要明确实验需要收集的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电流表、电压表,明确要收集的实验数据。当保持电路中的电阻不变时,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时,应该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当接上不同的电阻,实验中改变滑片的位置,目的是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这时候也要观察两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

1.4  要能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象并进行实验分析

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以后,还要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象并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可能误差较大,结果并不十分理想,画出来的图象不能明显地呈现当分别控制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关系;控制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关系。

出现这种情况在传统教学中这个实验是不完美的。但是新课程标准已经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科学素养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再说我们学校在提出和执行225新的教学模式,也是重点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能力。因此我们不能只评价学生测量的数据是不是很理想,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科学素养。

1.5  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合作交流是其中的一个组成环节

合作交流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表现自我、评价自己的情境。在开展合作交流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通过交流探究成果,学生一方面可以分享探究快乐,使探究活动具有合作性,可以强化他们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在争论和讨论中发现和产生新的可开展探究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把握学生的探究方法和认知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思路,为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积累更多的经验。

探究式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活动,调动学生多方面智力因素的参与、完成一个个更高的认知过程。学生在学物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初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科学探究。

比如在光现象的教学中,光现象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有的实验探究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进行,学生可以利用家里的东西作为实验器材、操作也很方便。因此,教师的作用可以仅仅是提出问题,有条件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亲身经历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等过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

再比如“来自地球的力”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通过ppt课件展示,使学生认识重力的存在,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質量的关系,以及重力大小的测量方法。新课程要求让学生通过对重力的认识过程,体验重力的测量方法来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可以将寻找物重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设计为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来探究物重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大小的关系。使学生真切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而且也理解了物重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大小的关系,对计算公式G=mg有更深刻的理解。设计这样的探究式学习,符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另外关于探究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的教学,很多教师是通过让学生看挂图或ppt展示,很直白给出了重力的方向和重力作用点的位置。但是现在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在知识的构建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建立物理知识结构网络。这样处理目的是利用学生探究的科学素材,培养学生最初级的交流合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本学校提倡的新的225教学模式下,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并不是按部就班的程序进行简单的操作。而在于在日常学习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去熟悉掌握探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和提高科学素养。

2   突出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是来源生产和生活的科学,物理知识最终要为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服务。新教材在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中就引出了物理在自然中的神奇和在生活中的神奇,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出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科技发展的科学素养。比如在“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声音是怎么传播的教学过程中,从我们能听见老师的讲课、能听见汽车的喇叭声、能听见飞机的呼啸声;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物体发出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耳朵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是靠什么物质来传播的,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液体和固体。这些都是从生活中进行引入,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

再比如在“科学探究:摩擦力”的教学中,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什么情景要增大摩擦力,什么情景又要减小摩擦力。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新课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摩擦力的重要利用,启发学生多想想为什么;并且引导学生能够举出更多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例子。但是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活动中,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了猜想与假设,包括猜想材料的种类、滑动速度、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大小、压力大小等都能够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

3  针对实验理论与直觉的矛盾,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科学素养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往往会对问题提出多种不同的猜想,教师也希望能够根据猜想设计合适的实验,再通过实验对学生的猜想进行验证,整理出哪些因素是会影响实验结果;探究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总结物理规律。但是由于实验器材、实验环境都会对实验有一定的影响,造成实验误差;这样实验理论与学生直觉的观察就有矛盾沖突。

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用到了大小相同的两支蜡烛A、B,竖立在玻璃板前后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在这个实验中实验理论与学生直觉的观察就存在有较大的矛盾。

实验中没有用平面镜,而是用透明玻璃板,由于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我们实际观察到的是A蜡烛的两个不重叠的像,这样就给我们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小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找出原因,暗示实验设计中会存在的种种问题,了解这些问题是不是对实验有影响,应该如何设计实验,选择什么样的实验器材,提高实验效果,才能得出精确的实验结论。

因此:培养学生能够正确有效的进行探究式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在探究式学习环节中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引导学生自己去经历思考、探索、交流、发现、直到总结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探究式学习中让学生更加快乐学习、有效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3 ]。

参考文献:

[1]王永彬.浅谈物理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的改变[J].都市家教,2014(4).

[2]李森,于泽元.对探究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2002(2).

[3]阎金铎.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探究式学习科学素养培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浅谈化学课外小组活动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