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探微

2020-05-06 09:05茹亚丽
青年时代 2020年6期
关键词:工作策略高校教育思想政治

茹亚丽

摘 要:社会环境对大学教学的影响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便愈发重要。对此,本文将简要分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意义,并探讨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及教育目标,继而总结相关工作策略,以期能全面提升高校教学质量,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影响因素;工作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教育环境日益多元化发展,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等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校园生活。而在此背景下,社会对学生心理的干预作用也日渐加强[1-3]。因此,为充分发挥教学干预的积极作用,降低社会对学生心理成长的消极影响,教学及教学管理人员需要深入分析校园思想政治工作,为教学注入新动力,推动教学现代化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下简称为思政工作)涵盖了多方面内容,包括学生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及价值观等。分析大学生心理教育现状可知,在家庭环境、学习环境及网络环境三大因素的影响下,其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体系,因而易被外界环境所诱导,做出有违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行为。在此背景下,思政工作教育的意义便得以突显,其可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平衡家庭、社会及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完善学生思维体系,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其能保持思维的独立性,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對社会有益的人[4]。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一)教育体制

教育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政工作同时面临着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我国社会教育工作渐有所得,为学校思政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互联网快速发展,各种新型思潮受部分偏激言论影响呈现出极端化发展的趋势,增加了学校思政工作的难度。在此背景下,高校教育日趋社会化发展,思政工作教育体制的制定需要考虑的因素则更为复杂。但目前,随着教学现代化发展,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开展思政工作提供了方便,并可为完善教育体制提供可靠性资料。

(二)教育实效性

目前,思政工作的互动性并不强,导致思政工作的实效性不高。例如,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学生沉迷于手机,对思政工作重要性的认知有所偏差,其原因是方方面面的。第一,思政工作内容并未迎合学生生活需求,从而导致学生倾听兴趣下降。第二,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完善,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强制性的教育方法会引发学生逆反心理。第三,信息渠道的拓展。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学校并非其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学生更倾向于自主学习,并不重视学校教育工作。在此背景下,学校与学生之间便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教学信息无法传达给学生,其实效性便难以保证。

(三)教育方向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其主抓解决实际问题,缺乏对当下时代特性的分析,从而导致思政工作处于相对滞缓状态,教育方向的确立缺乏事实支撑。与此同时,受限于客观环境,师生互动缺乏有效途径,学生特性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例如,校园调查主要通过电子表格及纸质表格两种方式,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填写表格,信息可靠性难以保证。在此背景下,思政工作的教育方向仍以问题为导向,导致思政教育工作处于相对被动状态。

(四)工作推动力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专业队伍,阻碍了教学发展。近几年,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师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高校思政工作师资建设却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导致思政工作缺乏推动力。分析教学现状可知,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等,课时较短,集中于大一、大二,教学活力不高,缺乏针对性。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

社会对学生心理成长影响极大,尤其在网络教育盛行的21世纪,而媒体全民化的发展导致网络环境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需要客观分析网络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其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学生可通过网络见证人性的多元化,从而可更为具体地分析客观事实,也可为思政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由于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难以保证,网络中不乏偏激言论,极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理畸形化发展。此外,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日趋融合发展,也会相应地影响思政工作的内容及方向。

(二)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是影响思政工作质量的关键内容,其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都会相应地反映至教学效果中。此外,学校作为学生教育阶段的主要生活场所,学校文化也会相应的影响学生价值观。例如,社团文化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在部分院校中,学校社团日渐与社会接轨,甚至与国际接轨,如数学建模社团,其可带领学生走向国际舞台,可有效拓展学生视野,并使得学生能更为全面地看待社会。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感受到荣誉感,从而可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因此,在思政工作改革阶段,应当客观分析教学环境,提升思政工作的精神高度。

(三)学生个人因素

学生个人因素是主导学生心理成长及行为的主要因素。“人性本恶”及“人性本善”的争论一直是社会热点内容。荀子在其性恶论中指出人性有恶,从而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其在《荀子·荣辱》中提及,“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意在说明人皆有共同的欲望。但正所谓,性相近,习相远。人虽有共同的欲望,这其中却存在明显的差别,欲望虽具有共通性,但仍有舍生取义之人。学生个性的养成受多种因素养成,无法追本溯源,但其对于思政工作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

(四)家庭因素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具有其特殊性,其以亲情为载体,会相应地影响学生的主观判断。例如,红色家风概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家庭环境对个体思政治观的影响,红色家风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可利用亲情及国家荣誉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唤醒学生的民族使命感,使其正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五、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一)培养时代新人

在教育新形势下,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日渐紧密,教育实践也愈发受到社会关注。在此过程中,个体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也更加明显。在此环境下,需贯彻政治文化教育,深入教学改革。思政工作更应从时代特性出发,完善教育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使其具备时代新人应当具备的心理素养。

(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价值观是学生行为的主导因素,对此,思想政治工作应深入分析學生心理状态,工作人员也应正确对待学生的叛逆行为,避免教育不当激化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目前,高校学生对社会生存压力的感知能力有所提升,因此,学生以就业为发展导向,学习功利性较强,其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若不加强教学引导,则会导致学生丧失情感感知能力,出现情感冷漠等问题。对此,思政工作人员需加强教学方法研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平衡利与义的关系。

(三)推动高校教育现代化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其不仅需要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更应提升思想水平,使其能正确运用技能。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以人才培养为首要任务,并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思想高度,使其能在现代环境下保持原则,从而实现真正的现代化教育。

六、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优化策略

(一)向家长普及心理教育方法,全面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有关人员应当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向家长普及心理教育方法,避免家庭教育激化矛盾,产生相反的效果。例如,对于学生夜不归宿、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教学人员可联系家长,用亲情的力量感化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学人员需要先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行为原因,并询问其沟通意愿,在获得学生许可的情况下邀请家长来校沟通,但务必告知学生家长学生的表现,避免事态恶化。与此同时,在向家长普及心理学知识前,教学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大学生心理并非仅来自于学校单方面,因此,在开展思政工作时,可从家庭环境出发,奠定校园思政工作基础。

(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拓展思政工作平台

学校作为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场所,相对于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对其心理影响更大。在先进校园文化的引导下,也可更为顺利开展地思政工作。对此,学校方面应当深入分析学校文化,加强思政工作与学校文化的融合。例如,可引入红色文化,培养学生政治观,在此期间,可通过校园广播弘扬革命事迹,并可跟进社会动态,增加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了解。同时,也可完善社团文化。例如,可创建心理学社团,定期开展主题辩论大赛,对社会热点心理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强化校风的影响作用,并可实现学校与学生的相互促进,并可以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思政工作,使得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三)深入分析社会时事,提升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分析思政教育工作现状可知,高校思政教学活力并不高,其原因之一为教育内容的单一性。对此,教学人员可深入分析社会时事,丰富教育内容,同时,可通过有效的教学干预降低网络环境对学生三观的影响,从而提升思政工作的时效性。例如,教师可搜集热点较高的网络事件,将其作为思政教育工作主题。如,目前热度较高的垃圾分类、网络暴力等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加强教学合作,联系文章阅读量较高的平民作者来校交流,并可邀请事件主人公来校参加讲座,从而实现真正的教学社会化。这一现象较为常见,学校中举行的讲座上座率普遍不高,通常情况下需要强制学生参加。相对于名人效应,平民效应可更好地吸引学生关注,学生能在交流中获得较强的认可感,其交流兴趣也会有所提升。但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化教育为交流。

(四)打造专业思政队伍,完善教育体系

针对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思政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为提升思政工作教学活力,学校方面需要深入分析思政工作现状,打造一支专业的思政队伍。对此,需要从3个方面着手。第一,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确定思政队伍工作成员的组成;第二,明确组员分工,并制定管理制度;第三,完善人才培养链条,从而保持思政队伍的长足发展。分析时代发展要求可知,社会所需要的应当是综合性人才,因此,在组建思政队伍时,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首先应确保成员兼顾思政工作方方面面的要求,可将思政队伍分为心理教育部门、思政内容研究小组、工作反馈部门等,并为其配备相应的人才。其次,可建立责任制,确保每一个工作细节都可找到对应责任人。最后,可完善工作分析指标,为人才培养提供数据支撑,并可加强教学人员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每一为教学人员创建电子档案,对其进行针对性培养。

(五)强化法律教育,完善学生价值体系

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便是学校法律教育缺失,导致学生思维体系不完善,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合。法律作为国家性文件,其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需要强化学生法律意识,促进学生完善思维体系。对此,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例如,可加强与法学院的合作,既可为法学院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也可为思政工作注入新动力。在此期间,可开展法律讲堂,让法学院学生作为流动嘉宾参与法律演讲,并可以常见违规行为演讲主题,如草坪践踏现象,在此可引入公共财产概念开展法律讲学活动。在此基础上,可优化教学调查方法,化书面调查为访谈,搜集学生法律盲点,进行针对性的法治教育。书面调查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学生并未充分意识到调查的重要性,因此,访谈人员可整理并筛选学生意见,反馈至教学管理处,同时,利用校园宣传平台播放访谈视频并报道事态发展进度。法律教育作为思政工作重点内容,相关人员需要深入分析教学环境,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强化学生法律认知,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价值体系。

七、结语

在校园教育中,思政工作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此,教学人员应深入分析教育本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分析思政工作现状可知,其面临着时代的巨大挑战,互联网环境的多元化、学生个体差异性、家庭环境的复杂性等皆影响着其工作进展。因此,学校方面需要加强师资建设,引入社会时事政治丰富工作内容,并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弘扬时代新风,完善思政教育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纪玲妹,秦卫明,潘晓东.“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培育人文精神的途径[J].科教文汇,2019(11):57-58.

[2]赵培举.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担当立德树人光荣使命[N].佳木斯日报,2019-11-28(003).

[3]韩职阳.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47):62-63.

[4]曲欣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探微[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21(3):17-21.

猜你喜欢
工作策略高校教育思想政治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关于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