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革命遗址,传承红色文化

2020-05-06 09:05任高楠
青年时代 2020年6期
关键词:临汾市遗址革命

任高楠

摘 要:革命遗址、遗迹是临汾红色历史的见证,作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汾这方沃土上撒满了革命先烈的鲜血,留下革命先辈的足迹,培养了我党、我军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成为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宝贵财富。

關键字:革命遗址、遗迹、红色文化

一、引言

革命遗址是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缩影,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爆发70周年仪式上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科学保护和开发革命遗址,既是当代中国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也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国人爱国情感的必然要求,更是发展红色旅游经济,带动全市经济协调发展,完成中华民族伟大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二、临汾市革命遗址基本情况

革命遗址、遗迹是临汾红色历史的见证,作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汾这方沃土上的革命遗址较多,全市革命遗址总数有388处,其中尧都区24处、侯马市8处、霍州市19处、曲沃县16处、翼城县47处、浮山县14处、襄汾县45处、洪洞县30处、安泽县28处、古县26处、汾西县25处、蒲县21处、乡宁县16处、吉县12处、大宁县9处、隰县28处和永和县15处。从类别上分:重要党史事件和机构旧址97处,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85处,革命领导人路居地14处,烈士墓15处,纪念设施73处。从革命遗址的保护类别上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6处,未划分类别的257处。从利用级别上分: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0处,未确定利用级别的314处;纪念场馆6处。全市保护较好的并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革命遗址共有72处,占遗址总数的20%。

三、保护、开发和利用红色革命遗址的重要意义

保护和开发利用革命遗址,可以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红色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可以说保护和开发革命文化遗址意义十分重大,是对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进一步解读,也是最好的宣传和教育。

(一)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红色革命遗址是“固化”的党史和革命史,是“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加强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英雄事迹,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宗旨,努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有利于推进六大发展,促进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临汾市有100多个革命老区乡镇,让革命老区尽快发展起来、尽快富裕起来,是党和政府的重大历史责任。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就是要更好地整合革命老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实现“红”“绿”结合,优势互补,使革命老区在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中实现快速发展。

(三)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市

做好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分布全市的革命遗址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红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建设文化强市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弘扬和发展红色文化。分布全市的革命遗址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发展红色旅游,就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中蕴涵的红色精神,培育红色品牌,弘扬红色文化,使其成为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临汾市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

(四)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临汾市革命遗址的现状

临汾市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这些革命遗址都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是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这些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具有不科学性,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临汾市的革命遗址遗迹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遗址建筑及纪念设施或者旧迹受自然或人为因素损毁严重,急需修缮。受风雨侵蚀、山体滑坡、地震地陷等自然因素破坏,加上保护利用遗址的意识不够,许多遗址受损严重。第二,对革命遗址宣传力度不够,开发利用更是严重不足。临汾市保护利用状况较好的革命遗址不足遗址总数的1/5。这些遗址只有极少部分有专项经费、专人管理,很多革命遗址都是在所在乡镇财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偶尔投入少量的经费加以管理和保护。第三,投入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够规范。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产权不明晰,使革命遗址管理责任主体不够明确;二是缺乏公共财政投入的保障,民间投资开发也因受市场回报率过低的影响而没有真正进入;三是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没有明确的制度规章,监督检査更是乏力,多数处于有人使用无人管理的混乱状态。

五、保护开发革命遗址的启示

针对临汾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管理体系,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各级政府要对各类遗址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明确革命遗址的管理保护责任主体,杜绝各种人为破坏革命遗址的现象,同时吸收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专门小组成立专门机构,建立完善的革命遗址保护机制,强化管理手段、落实管理措施,保障管理资金,科学指导,用较短的时间对各类革命遗址进行有效的维修和保护建设。

(二)强化革命遗址的保护措施,建立遗址保护开发和利用的长效机制

保护革命遗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针对遗址现状,拟采取以下有效措施,根据不同遗址情况分别进行保护。第一,由国家和当地政府共同筹集专款,对一些损毁较严重的重要遗址尽快加以修缮;第二,对一些已不复存在的革命遗址,在纪念地立碑或设立陈列馆、纪念馆,以文字或图片展览的形式,向人民群众介绍革命先烈的事迹;第三,对于一些资金短缺暂时无法修复的革命遗址遗迹,可先设立警示牌,保护起来,防止人为破坏,以便后期的修护;第四,对那些散落在山野乡村、城市之间的革命遗址,在进行城市改造、公路拓建、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应尽量保存好革命遗址原貌,不能随意拆除和人为损毁。

(三)加大宣传力度,合理保护革命文化遗址

首先,党史部门要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和党史资料,整理出在遗址地发生的革命事件,进而挖掘、提炼其内涵。其次,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介,多角度、多视角、全面展示临汾市的革命遗址。再次,已挂牌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不能徒有虚名。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在每个学期设“革命传统教育周”活动,积极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党、爱国、爱家”主题活动,真正达到革命传统教育的效果。

(四)树立红色主题,打造临汾旅游精品线路

目前,临汾市正大力推动由资源型城市向旅游型城市转型的进程,特别是最近以“中国根·黄河魂”为竞演主题参加申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的推介活动,更是提高临汾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将临汾市打造成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带来了机遇。临汾市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将红色旅游资源与人文历史资源、黄河自然资源以及民风民俗资源进行整合,推进景区联动,以便更好地宣传和保护革命遗址。首先,进一步完善红色景区的规划。正在规划中的景区,要坚持原地、原貌、原物的保护三原则;正在改扩建和重新布展的景区应充分体现其特色;将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不得随意拆除和人为破坏。其次,改善景区周围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与全市旅游规划接轨。

(五)落实经费问题,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提供物质保障

为了更好地保护革命遗址,让后人牢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一方面应该将保护革命遗址遗迹列入当地政府的财政预算,每年拨出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遗址保护。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导民间投资者合理开发利用革命遗址,鼓励社会捐赠、私人捐赠、企业参与等多种形式的保护方法。政府及主管部门必须对民间投资者加以正确引导,防止革命遗址在开发中走样,使革命遗址真正发挥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应有的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临汾市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既是教育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又是发展地方经济的潜在动力。我国要进一步增强革命遗址的保護意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在推进全市转型跨越发展中充分发挥其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2]中共临汾市委党史研究室.红色记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临汾市遗址革命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临汾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临汾市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的住房改造问题研究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
临汾市城市形象塑造问题研究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