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基本原则与实现路径

2020-05-06 09:05王雨欣
青年时代 2020年6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改革开放话语

王雨欣

摘 要:改革开放40年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成功走向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在这历史性巨变中取得的最显著成就是实现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积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经验。这些成就为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成功构建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入情况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等重要问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为话语体系建设指明了发展前进的光明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推进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和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孕育出的属于中国特色的创新性理论。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引言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不应该被理解为一种外在既定的中国特殊性话语体系,而是应该被塑造成建立在一定经济现实和历史文化基础上的创新性理论,它将成为我们国家和中华民族表达思想以及价值追求的工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应以全新的面貌走向大众,既有利于增进全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和认同,也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传播。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开篇,国家和社会发生大变革一定会触发思想理论的解放和创新。在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顺利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利用累积了一代又一代优秀领导人的思想精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要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抢抓历史重要机遇期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深入人心、广为人知,提升中国的政治经济学学术话语权,让中国的建设成果和发展经验为世界所知晓、所借鉴。当务之急是科学建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这光荣伟大却异常艰巨的任务只能中国人民自己完成。

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首要原则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思想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相结合起来,是改革开放40年历史进程中最根本最关键的一条基本经验,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与广泛的实践基础相统一的特点。中国能够把马克思主义顺利引进并成功实践是因为它符合中国的实际,是因为它具有开放包容以及与时俱进的品格。而作为其中最重要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它的中国化历史进程同样也是不断与中国实践水乳交融的动态历史过程。在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时期特别是今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关键时期仍然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要继续坚持发展其理论基础。

(二)价值原则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代表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发展出了一众优秀的领导群体中国共产党,由他们带领的工人阶级始终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培养出了扎根于中国前沿问题研究的理论人才为中国话语体系的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我们党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一同奋勇前进,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局面。改革开放40年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40年,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优良品格,始终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我们无论从中国共产党一贯秉承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来看,还是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根本追求和立足政治经济学的学科使命,“一切为了人民”都应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价值追求。

(三)基础原则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包括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在内的经济学,都不认为社会主义能搞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曾设想的,在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以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不存在私有制和商品货币关系。列宁则在此基础上明确的指出只有实行全社会化的计划经济制度,才能全部消灭一切剥削。在我国则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他在总结前期思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敢为人先提出了“经济民主”思想,这一具有远见的行为思想带领中国人民踏上对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探索的远大征程。此后进行南巡讲话时邓小平又集思广益提出了计划与市场的更多论述。这一系列思想成果为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清扫了路障。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在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指导下获得发展。期间伴随着经济发展诞生的理论文献和优秀经济思想成果源源不断的为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注入鲜活的能量。

(四)重要原则是坚持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原则

话语体系不可能乍然出现并一步到位演变成当代形态,它必须植根于传统基因和围绕着特定历史徐徐前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的内在吸引和完美融合,缓慢塑造成当代中国的话语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之魂、中国文化之根承载和孕育着传统话语体系。追溯古今、遥观中外无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具有相通性还是从中国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和对人类美好社会的想象与共产主义理想具有一定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在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有重视理论建设的优秀品质,每当社会发展实践前进,创新发展理论也会紧随其后。随着改革开放更新的具有中国特色话语集中地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理论成果,在其中凝练提取并编织成册是构建话语体系的重要方法。

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实现路径

(一)以中国实践的重大问题为导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从当前实际的经济关系和经济问题出发,它是科学的基于特定社会现实的理论。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时能够正确认识到中国国情与苏联不同,因此有别于苏联模式走出了中国自己的土地革命道路;邓小平提出进行中国建设和改革时要在遵从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学习借鉴绝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践已经遥遥地走在了前面,勇敢的实践创新会为理论创新开辟空间,理论创新一定要从问题开始,崭新的问题发生催促了新颖的思想产生。伟大的实践需要理论加紧对其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整理,并在此基础上逐渐予以阐明。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和发展,应该深深地立足于中国现实国情,发现实践新问题、探索发展新表述。完备的话语体系不仅仅只是运用头脑构思诞生的成果,更是凝结于社会实践闪耀着理性光辉的灿烂成果。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正走在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开天辟地的道路上,只有沉淀于中国特殊的社会现实之中,融入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之中,构建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创新性才能充分发挥进而实现。

(二)以范畴内涵嬗变与术语革命为方法

我们对待现代西方社会思潮和话语体系的态度不应该考虑是否要引进而是應该理性反思如何去对待他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具体理论观点我国学术研究者已经熟悉,但是由于学术界长期存在脱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所处时代背景以及忽视理论家们自身思想发展变化的研究评价方法,使得我们还很难说真正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核心理论。鉴于这种现状,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想要构建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需要对政治经济学关键概念进行与时俱进的时代把握。还有我们对西方话语体系曾经采取了忽视其产生的特定前提和适用范围而进行无差别运用的态度和立场由此产生了结局一度使我们陷入想要发展却停滞不前的迷茫。反思此种后果,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需要对核心范畴赋予中国特色,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具有生机与活力。当前中国的经济现实日新月异,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也瞬息万变,我们想要完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任务就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历史的现实的看待西方思潮与术语的核心内容,赋予其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内涵。

参考文献:

[1]邱海平.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正当时[J].经济导刊,2017(12):23-26.

[2]周文,宁殿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渊源、发展契机与构建路径[J].经济研究,2018(12):20-33.

[3]逄锦聚.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三个重大问题[J].经济研究,2018(11):106-117.

[4]王雨辰.论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与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18(10):5-11.

[5]刘刚,廖正贤,梁晗.市场经济理论及其中国思想渊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1):51-63.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改革开放话语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