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急处理方法

2020-05-06 09:05左磊
青年时代 2020年6期
关键词:应急处理学生管理高校

左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学生出现突发事件的概率不断攀升,不仅会影响学校的学习氛围,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应该加强学生管理、提高应急处理效率。基于此,本文将对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急处理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应急处理

一、引言

大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社会经验不足且思想观念不同,从而很容易发生突发事件,不仅会危及人身安全也会影响社会安定,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管理,积极预防突发事件,并通过有效措施处理突发事件,从而保障学生与学校的合法权益。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与分类

(一)特征

高校中的突发事件大多都具有突发性、扩散性以及后果严重等特征,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分类

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比较多,主要有心理问题、消防问题、交通事故等。第一,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会引发自杀、打架等突发事件,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些学生可能无法承受过大的学习压力或者情感压力就会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第二,消防问题。高校中的学生人数比较多,居住密度较大,很容易出现消防安全问题。比如,一些学生擅自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擅自接电源,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第三,治安类突发事件。治安类突发事件主要指高校内部及附近区域发生的侵害学生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的刑事案件。第四,管理类突发事件。很多高校的管理体制都不够完善,所以学生可能会对学校的某些管理条例或者处理方式产生抵触情绪,就可能会做出一些不良行为。第五,意外事故。部分学生在参与体育、实验等活动时可能会出现意外事故。第六,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一些疾病具有传染性,如果一个学生患了传染性疾病就可能会传染给其他同学,会造成严重后果。此外,如果食堂的饭菜存在问题的话就可能会引起学生中毒。第七,网络安全类事件。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比如说学生可能会受到网络不实谣言或者是不良思想的影响继而做出一些不法行为。第八,政治类突发事件。当代大学生都是比较爱国的,所以如果出现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时就可能会通过某种途径维护国家的权益,但是部分学生选择的方式比较极端,就容易产生突发事件。

三、高校学生管理中应急处理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管理意识淡薄

与小学生、中学生相比,大学生的年龄较大且自我保护能力较强,所以部分学校领导认为高校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比较低,而且不会对高校发展造成大的影响,从而造成高校的应急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在这种意识的影响下,高校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也没有加强学生管理,甚至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去处理突发事件,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的效率和应急处理的质量。

(二)应急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预防突发事件,也能为处理突发事件提供科学指导,但是很多高校的应急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首先,应急管理机制不完善。在制定应急管理制度时,很多高校都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甚至完全按照政府的有关制度制定应急管理制度,从而导致制度不符合实际需求,影响了应急处理效率。同时,很多高校没有建立应急预警机制,无法及时预测和控制突发事件,扩大了突发事件的影响。其次,应急管理信息平台不健全。高校突发事件具有扩散性的特点,也就是说高校的突发事件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开来,会对学校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解开网络误解,但是很多高校的应急管理平台都不健全,影响了应急处理效率。

(三)应急处理机构不健全

应急处理机构能够有效处理突发事件,但是很多高校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应急处理机构,没有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处理突发事件,从而导致无法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稳定。

(四)相关教育不足

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以及安全知识都比较少,高校应该加强相关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但是很多高校都没有加强学生教育。第一,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没有深度讲解安全的重要性,也没有进行安全演练,从而无法提升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第二,一些学生不太懂法律,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也不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的,所以学生可能会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做出一些違法行为,因此高校应该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但是很多高校都没有认识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研究,无法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也无法利用法律处理应急事件。

四、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急处理方法

(一)提高重视程度,完善应急管理制度

高校应该对之前发生过的突发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增强应急管理意识,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应急处理制度以及事后处理机制。第一,事前应急预防制度。很多突发事件在发生前都有一定的征兆,所以完善预防机制能预测和防范突发事件,减小突发事件的影响。事前应急预防机制主要包括监测、评估以及决策机制,高校需要根据保卫处和心理咨询中心提供的数据建立事件监测机制;需要根据检测系统的数据预估可能会发生的突发事件以及事件的影响和危害;也需要根据预估成果制订应急处理预案,积极预防突发事件。第二,事中应急处理制度。预防制度虽然能够防范突发事件,但是不可能完全阻止突发事件,高校应该利用事中应急处理制度进行应急处理。事中应急处理制度主要包括决策、保障以及沟通机制,高校要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减小突发事件的危害。第三,事后处理机制。在处理完突发事件后,高校需要对受到影响的学生进行心理治疗,还要调查事故原因。第四,高校需要完善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公布事件的原因和结果,避免他人对学校产生误会。

(二)健全应急处理机构

在进行应急处理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做好人员疏散、事件处理等工作,因此高校应该健全应急处理机构,落实组织保障。第一,高校需要构建一个专门的应急处理部门,让应急处理部门在第一时间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应急处理效率。第二,高校需要对应急处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应急处理队伍。应急处理人员的身体素质以及专业素质会直接影响应急处理的质量,因此高校应该提高应急处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三,高校需要加强日常训练。为了及时制止突发事件并且保护学生安全,高校可以对应急处理人员进行军训,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同时,高校也需要对应急处理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应急处理方法,从而提高应急处理质量。

(三)加强安全教育

高校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维护校园安全。首先,高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公共安全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高校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让教师深度讲解安全知识。其次,高校需要加强应急演练,通过实践演练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比如,高校可以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让学生掌握住逃跑的技巧,也可以让学生演示如何应对抢劫等情况,丰富学生的经验,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此外,高校还应该完善应急设备,比如说可以完善灭火设备,减小火灾的影响;可以完善安全设备,让学生在出现危险时可以利用安全设备进行自救。

(四)加强校园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在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应该提高对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法制建设,维护校园稳定。首先,高校需要认识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和校园安全、师生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利用法律法规维护师生的权益。其次,高校需要加强法律教育,要安排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高校需要通过网络平台宣传法律知识,鼓勵师生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五、结语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只有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才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应该提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同时,高校也应该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保障学生权益、维护校园安全。

参考文献:

[1]赵飞.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9).

[2]杨帆.浅析高校辅导员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法[J].农村科学实验,2017(8).

[3]马杰,刘锦.高校突发事件中辅导员应急管理能力探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4).

[4]梁政委.基于项目管理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J].才智,2014(16).

[5]叶逢杰,任微微.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长江丛刊,2016(2).

[6]龙建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29).

猜你喜欢
应急处理学生管理高校
雨季汽车涉水安全驾驶习惯与应急问题处理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发电厂一次风机典型故障分析及实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