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析

2020-05-06 09:05易梦颖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历史教学学生

摘 要:我们知道问题意识是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主动思考并积极找到问题的关键。通过不停地找到问题、对问题进行有效地思考和剖析并彻底解决问题的流程上,可以让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达到很高的层面。对此,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极其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育,通过采用实际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从而使历史教学的目的顺利达到。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析

我在新教改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不断改进,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育,受到教师的重视,这就是新教改中对教学课程的重中之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就需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上,能促进学生在学习的主导地位中,让学生的思想意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了重大的激发。对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育[1]。

一、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能力的缺乏

(一)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紧张的气氛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让学生遇到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由于历史学科比较枯燥,年代比较久远,好多事情无法考证。学生不敢提出问题,不能创建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师生相处模式并不友好,学生不能对历史学科更好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不能静下心来踊跃地进行思考,学生缺乏对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历史教师缺乏情境设置的设计

在历史学科中,历史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只是一味地教,让学生背知识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初中历史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很心急,历史教师采取单一的教学手法进行历史教学,这样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由于没有加入情境设置,这样一来就不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喜好,不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思维上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三)历史教师没有组织学生对问题的探讨

在传统的历史学科中,历史教师对历史教学没有深刻研讨,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环节中,就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在现如今的历史课堂上,许多教师都没有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有的学生想提出问题,看到别的学生都没有提问,自己也就不提出问题了,这样就很难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错误地认为学生全部都懂了,也就不会进行讨论,这样的历史教学,就会让学生十分讨厌,从而让学生对历史失去兴趣,认为历史就是死记硬背,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会让学生对历史科目彻底放弃。

二、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措施

(一)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营造学习气氛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努力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要运用创新性教学,来提升教学的环境,让学生感到轻松,学生不会有枯燥、无趣的情绪。师生要有正确的相处模式,教师要放下高姿态,和学生成为朋友,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也要理解历史教师的用心良苦,只有这样,对师生相处模式会更加有利。在历史教学中要有和谐地、轻松地学习气氛,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才会促进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历史科目的学习,还能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有效地培养。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秦朝的统一与灭亡的教学内容中,历史教师通过教科书让学生知道秦朝统一的时间、灭亡的时间、秦朝统一的原因和秦朝灭亡的原因。历史教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某学生对秦朝灭亡,提出自己的见解:秦朝末年,秦始皇大兴土木、為了抵御匈奴的侵略,无休止的对长城等重要的工程进行改造,大肆征召劳苦大众,增加人民的赋税,这一点上就是加快了秦朝的灭亡。秦朝虽然统一六国,统治整个国家。秦始皇没有对人民进行休养生息,反而大肆修建宫殿,砍伐大量木材,特别是修建长城,让大部分人去了就不会再回来了。这样严酷的环境和各种赋税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无休息的干活加快了人民的矛盾,陈胜吴广才能进行大规模地起义。经过仔细剖析,历史教师判断该学生的想法是正确的。根据历史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得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对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加入情境设置,才能激起学生的参与性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果加入情境设置这一学习环节,会让学生踊跃参加进来,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当学习西汉建立的时候,历史教师就一定要增加情境的设置。历史没有假设,但是可以让学生假设学生自己就处在那个时代,历史教师加以引导,这样学生就会有很多问题,历史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些问题来进行处理。教师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理解刘邦为什么可以当上皇帝,而项羽却失败了,让学生明白,狂妄自大者一定会失败,根据项羽的失败,还能悟出生活哲理,让学生明白历史知识点的同时,还能懂得人生的道理。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乐趣,还能让学生大胆地提问,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育。

(三)历史教师在课堂组织研讨,激起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

历史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很好地指引,从而进一步促使学生问题意识的培育,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踊跃地进行思考,进行提问,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还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的培育。在历史教学课程上,历史教师一定要很好地组织研讨会,让学生对研讨的问题进行研究,这样可以创造出很多的研讨机会。学生在研讨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把问题进行整理,即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念,还能让学生记住历史知识点,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地掌握,从而实现学生的能力、情感、知识记忆等目标的完成。真正能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在学习清朝预备立宪的时候,历史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研讨,提出疑问:清朝的预备立宪为什么遭到全国人民的反抗?让学生进行研讨,学生根据历史教材中的案例,可以得出预备立宪没有做到真正地民主,大部分成员还是皇亲贵族。由于晚清,西方列强的侵略,不仅仅给人民带来了困扰,还带来了新思想的冲击,这样人们也理解民主的含义。通过预备立宪,可以看出清朝还是想继续沿用封建的思想控制人民,不是真正想让国家更好,这样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从而刺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2]。

三、锻炼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提出正确问题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时候,也要正确指引学生提出正确的问题,不要问不相干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三国历史的时候,学生问与课本知识不符的问题。这就要看历史教师怎么应对,如果学生问的问题,属于课外知识,就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如果问的是无礼地问题,就要以搞笑的方式进行回答:你去问问当事人,问问他是怎么想的,这样才能纠正那些提出错误问题的学生。要想完成这样的过程,还需要做好到下面几个点:第一,历史教师应该改变自己提问的方法,将主动发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以指引的方式,进行发问,从而进一步实现学生提出正确问题的意识的激发;第二,选择问题的时候要找出有价值的问题,难度适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地指引,从而避开各种很随意的提问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想法,对问题提出相关的怀疑;第三,了解提问的时候,在了解学生思维规律以后,才能实现历史问题的正确指引,从而方便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事件,这样才能解决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在历史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培养”为指导思想,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快速提升。在新课程改革观念的指引中,积极地开展历史的教学,就一定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有效地参加到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去。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只是把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整改就可以了,还需要加强历史基础知识的教育,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对历史问题意识初步形成的重中之重。学生如果能够提出十分有利的问题,这对问题意识的培育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问题意识培育的前提是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到达了很高的层面,如果学生对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明白,就不会提出很好地问题,也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

总得来说,问题意识的培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怀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历史课程十分重要。对此,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育,进而让学生能够运用辩证唯物法来解释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從而促进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的显著提升,最后才能达到提升历史教学成果目标。

参考文献

[1] 成海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J].情感读本, 2015(32):84.

[2] 陈卫丽.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4(12):188.

[3] 苏传勇.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 2013(6):74.

【作者简介】 易梦颖(1973—),女,本科,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历史教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