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装饰艺术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探索

2020-05-06 09:05刘佳琪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探索融入

刘佳琪

摘 要: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文化寓意丰富,蕴含着释儒道优良的伦理道德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装饰艺术文化,注重对其形象感知与审美体验的探索,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理论与形象的感官刺激相结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探索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党和国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开发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其面向现代化,其蕴含的伦理道德教育面向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古为今用”,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传统装饰艺术文化概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是因为它博大精深。传统装饰纹样作为文化艺术的一个方面,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积淀,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其创作题材来源于人们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创作者赋予这些人们约定俗成所喜爱的纹样元素以人格化的魅力和完美的品格,比如植物、动物、山川、云水等,并借用夸张、隐喻、比拟等手段,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纹样寓意丰富,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寄托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以及对爱国主义、诚信、孝道、勤俭朴实、清正廉洁等思想的歌颂,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例如,讲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体现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即为“德”与“仁”、“仁”与“礼”,而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文化中也有具体表达。在传统装饰纹样中麒麟代表“仁”,有“麒麟献瑞”“麒麟送子”等,其核心内容则表现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像诸如爱民、廉政、法制等这一类主题在传统装饰纹样中也均有表现,这些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宝贵的教学内容。

二、传统装饰艺术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本研究从探索传统装饰艺术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入手,以优秀传统装饰艺术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通过问卷调查,对温州市内5所院校,400份为样本总体进行抽样调查,同时结合师生座谈,深入了解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实践现状。通过调研温州各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情况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践环节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针对性及系统性等问题,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的伦理道德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千百年来潜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深挖传统装饰艺术文化资源中的伦理道德思想,将形象的感官刺激与抽象的理论相结合,以此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可以作为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加入传统装饰艺术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对枯燥理论学习的兴趣,以传统装饰艺术文化的丰富内容,通过视觉化的影像对国家规定的高校思政理论课内容进行说明和阐释,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三、傳统装饰艺术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学探索

(一)丰富教材内容体系

将传统装饰艺术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开发校本课程,编写传统装饰艺术文化的相关教材,丰富高校思政理论课内容,也是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水平的关键。思政理论课教材的编写是十分严谨的,要在国家教育部统编教材内容编写规定的基础上,灵活吸纳传统装饰艺术文化。高校思政教师可结合所在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情况,依据所上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创造性地运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教材,对传统装饰艺术文化中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理、提炼和升华,使之以读本、实例等形式呈现,并将其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重要的辅助教材,以丰富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达到育人效果。例如:在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相关课程时,以装饰艺术文化中的吉祥纹样为例,通过讲解吉祥纹样的组成、寓意以及在各建筑、物品等地方的使用,使学生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联系实际,启迪思想,以达到教育教学效果。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对传统装饰艺术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真正选择优秀的传统装饰艺术文化精髓,古为今用。

(二)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是将传统装饰艺术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将传统装饰艺术文化中蕴含的伦理道德思想引入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要打破以往的单靠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要创新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模式,以活跃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一是运用图画进行教学。根据高校思政理论课课程需要,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传统装饰艺术文化的有关内容,比如吉祥纹样、瑞兽图案、建筑彩画等内容,加深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理解,促进其优良品德的养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前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在讲授每门课课程时都可以将其与传统装饰艺术文化中蕴含的伦理道德思想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例,在讲授“客观规律”这一概念时,以传统建筑装饰纹样为例,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文化中表现古人讲究和谐、遵守秩序的例子有很多,如坐落于永嘉楠溪江畔的苍坡古村落,在村落选址、规划布局,单体建筑的设计上,注重于自然山水景观的融合,充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此来讲解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是活动教学法的运用。在新媒体新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将传统装饰艺术文化知识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课程教学,培养高校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这一节内容时,可通过组织相关课堂活动,如观看相关纪录片、VR影片,结合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让学生自由组合讨论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们思想道德产生的重大影响,使学生在讨论中迸发激情,与历史对话、与现实对话,积极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进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信心。这些方法的运用,最主要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他们能自觉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拓展实践教育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增长知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教学方式。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传统装饰艺术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拓展传统装饰艺术文化实践教育活动,即增添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将感性认识与理论思维相结合,可激发对枯燥理论学习的灵感。当然通过装饰艺术文化拓展实践教育活动,要有切实可行的教学实践方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古村落、古建筑等,这些建筑上一般都装饰着丰富的纹样及彩画。并根据学生的意愿选择实践场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传统装饰艺术文化教学实践专题,每个实践专题中包含若干个教学活动,以此来选择实践场地,以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亲身参与,亲自走进传统,与传统文化零距离“沟通”。通过考察这些真实的蕴藏着伦理道德教育的“教学载体”,再细细体会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与传统文化的接触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魅力所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的熏陶。

传统装饰艺术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课题,需要高校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为之探索。两者的融合,不仅有利于传统装饰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还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蕴。因此,拓展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以增强传统装饰艺术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对促进大学生优良品格的养成以及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国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4(7):65-70.

[2] 刘华政.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论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5(4):201-205.

[3] 杜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學版),2017,13(2):87-95.

[4]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探索融入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