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急诊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的影响

2020-05-07 02:50孙黎博李西红
贵州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孙黎博 李西红

(1.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陕西 西安 710043;2.西安市第三医院,陕西 西安 71001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冠状动脉发生缺氧、缺血,从而造成心肌组织坏死,部分患者可伴有心肌酶活性升高,影响患者健康、生活[1]。临床上多以溶栓治疗为主,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降低临床死亡率[2]。氯吡格雷广泛用于预防、治疗由于血小板聚集引起的心、脑及其他动脉循环障碍[3];阿司匹林属于传统的抗血栓药物,被认为是预防心肌梗死、心绞痛及AMI的二线药物[4]。本研究旨在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急诊治疗在AMI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5~89岁,平均年龄(63.69±5.44)岁;病程0~6 h,平均(3.15±0.31) h。心功能分级:Ⅰ~Ⅱ级27例,Ⅲ~Ⅳ级16例;心肌梗死部位:下壁梗死14例,前壁梗死16例,前间壁梗死13例。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44~90岁,平均年龄(64.71±5.49)岁;病程0~6 h,平均(3.22±0.34) h。心功能分级:Ⅰ~Ⅱ级26例,Ⅲ~Ⅳ级17例;心肌梗死部位:下壁梗死12例,前壁梗死17例,前间壁梗死14例。纳入标准:(1)符合《内科学》[5]中AMI诊断标准,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2)合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适应证,且患者均可耐受;(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或入院资料不全者;(2)合并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恶性肿瘤者;(3)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异常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入院后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初始剂量每次取阿司匹林(永信药品工业(昆山)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12)300 mg,1次/d,3 d治疗后调整药物剂量为100 mg/次,1次/d,连续服用1个月(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初始剂量取氯吡格雷(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300 mg,3 d治疗后调整药物剂量为75 mg/次,1次/d,连续治疗1个月(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次日取外周静脉血(空腹)5 mL,离心后采用CA7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完成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PLT)测定[6];取上述分离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IL-6、IL-10水平[7];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安全性。记录两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发生率;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血尿、牙龈出血、鼻出血发生率。

2 结 果

2.1两组凝血因子比较 两组治疗前凝血各因子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PT、APTT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FIB、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因子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IL-6、IL-10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IL-6、IL-10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IL-6、IL-10水平比较

2.3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血尿、牙龈出血、鼻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安全性比较[n(%),n=43]

3 讨 论

既往研究表明[8]:AMI具有突发性、高危型等特点,发病后宜最大限度挽救濒死心肌,避免梗死病灶进一步扩大,而在AMI患者治疗过程中抗栓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氯吡格雷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能与二磷酸腺苷受体,并产生抑制功能,能阻断血小板膜糖蛋白IIa/IIIb复合物的生成[9]。同时,通过上述阻断后,血小板难以合成新的二磷酸腺苷受体,从而发挥持续抗血小板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凝血因子水平[10]。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PT、APTT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FIB、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能改善患者凝血因子水平,利于患者恢复。阿司匹林属于最为常用的抗血栓药物,能通对环加氧酶(COX)中具有活性的COX-1多肽链上的530位进行作用,从而发挥不可逆的乙酰化,能降低COX活性,抑制血小板凝结。此外,阿司匹林的使用能发挥持续抗血小板作用,药物作用更加持久。临床上,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联合用于急性AMI患者中能发挥两种药物优势,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药物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提高患者耐受性[11]。本研究中,观察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血尿、牙龈出血、鼻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能降低AMI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未增加药物安全性。

有研究[12]表明,IL-6表达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存在紧密的联系,过度表达能增加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能改善炎症因子水平。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急诊治疗AMI患者中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能改善炎症因子水平,药物安全性较高,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