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布司他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及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

2020-05-07 02:50刘红梅朱民刘琴
贵州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布司痛风性尿酸

刘红梅 朱民 刘琴

(1.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内科,上海 青浦 201799;2.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内科,上海 青浦 201799)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是指尿酸在关节炎、滑囊、软骨等组织中沉淀,引起机体出现炎症反应,好发于第一跖趾关节,是常见风湿病类型之一,以痛风为主要表现[1]。尿酸是嘌呤代谢产物,其致病机制为血清中尿酸升高至饱和,形成结晶体,在机体软组织中沉淀,随着天气、饮食等诱因出现变化而诱发机体炎症反应,该病临床治疗以溶解、取出尿酸结晶为主[2-3]。本研究探讨非布司他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及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3.52±4.25)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5.35±2.28)年。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3.59±4.34)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5.38±2.32)年。纳入标准:满足《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4]中相关诊断标准;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免疫系统或血液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服用了影响SUA代谢的药物;伴严重肿瘤者;认知功能异常者。本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要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别嘌醇片(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44021492,规格:0.1 g)治疗:初始剂量为50 mg/d,1~2 次/d,随着治疗时间增加,每周递增50~100 mg,直至200~300 mg/d,分2~3次服用,治疗期间每2周测量尿酸水平,根据测得结果决定是否增加治疗剂量,若尿酸水平持续增加,再增加剂量,但每日最大量≤600 mg。观察组患者给予非布司他(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58,规格:40 mg)治疗,起始剂量为40 mg,1次/d,治疗2 周后,检测血尿酸水平≥360 μmol/L,增加治疗剂量至80 mg/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 周。

1.3评价指标 (1)治疗效果: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清尿酸水平判定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血清尿酸水平达到目标值为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血清尿酸水平基本达到目标水平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未发生任何改变或病情进行性加重。尿酸正常水平<430 μmol/L,目标<360 μmol/L。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氧化应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 周后,清晨患者空腹时无菌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吸附法测定血清中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与3-硝基络氨酸修饰蛋白(3-NT),记录并对比分析。(3)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 周、8 周、12 周、16 周、20 周、24 周清晨患者空腹时无菌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 mL。检测方法为:将血液静置10 min,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10 min,将血清分离出来,置于-20 ℃的冰箱中保存待检,利用SUNOAB-101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血清尿酸水平(SUA)含量,记录并对比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57%(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9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0.024)。

2.2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8-OHdG、3-NT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8-OHdG、3-N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中氧化应激水平对比

注:治疗后,同组比较*P<0.05,两组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SUA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SUA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不同时间段,观察组SU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SUA水平对比

3 讨 论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由于尿酸排泄障碍,嘌呤代谢紊乱导致晶体性关节炎,常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及功能受限,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程度的影响[5-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OHdG、3-NT水平低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的段SU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给予非布司他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降低血清尿酸水平,抑制氧化应激水平。分析原因为细胞外液尿酸盐过度饱和,循环沉积在骨关节、肾脏等组织中,使机体炎症因子、吞噬细胞等受到刺激,通过介导关节炎症反应最终导致骨质及肾脏受到损害,故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及细胞外液尿酸盐对减少疼痛、缓解关节组织的损伤具有重要意义[7-8]。别嘌呤醇属于抑制血清尿酸的合成药,其与代谢产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起到抑制作用,将其合成尿酸的途径阻断,抑制尿酸合成,有效降低尿酸浓度,减少尿酸盐在肾脏及关节组织中沉积,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9-11]。有报道显示,别嘌呤醇虽然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但长期使用该药,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多,甚至导致患者出现脱发、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严重症状,从长远治疗效果考虑,其无法作为首选治疗药物[12-13]。非布司他为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是美国唯一批准可长期用于痛风伴高尿酸症的治疗,其对黄嘌呤氧化酶的选择性更高,对其他嘌呤、嘧啶等影响较小,药理机制显示,其与黄嘌呤形成的复合物具有较高稳定性,抑制尿酸的效果,高效、持续,且长期治疗过程中,因其对其他嘌呤及嘧啶代谢酶的影响较小,因此,其对机体的副作用相对较少[14-15]。

综上所述,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给予非布司他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降低血清尿酸水平,抑制氧化应激水平。

猜你喜欢
布司痛风性尿酸
喝茶能降尿酸吗?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非布司他的上市情况和新剂型研究进展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降尿酸——我是不是吃了假药?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3,5,2’,4’-四羟基查尔酮对小鼠尿酸及尿酸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影响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