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文化重建”

2020-05-08 08:28
文化纵横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文化保守主义个人主义

2020年第一期《文化纵横》,以韩少功《个人主义正在危害个人》开篇。作者以文学家特有的敏感,揭示出建基于启蒙主义基础上的个人主义,给当下个体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困境。此文启示我们,“文化重建”正面临重新定义的迫切任务。

全球范围内,旧有范式逐渐失灵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陷入长达十余年的经济危机,东西方国家无一幸免,被全球化、工业化、市场化串联起来的世界,无不陷入危机的泥沼,全球经济政治,同频共振。

经济危机之下,政治光谱骤变,自由主义建立的“民主、自由、市场经济”的普世叙事,无一不受到挑战。美国的分裂政治,英国的强硬脱欧,法国的“黄马甲”运动,以及南美国家骤然爆发的政治动荡,印度近几个月的持续骚乱,等等,莫不指向代议政治的危机。自由主义建构的世界秩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经济、政治危机之下,社会文化思潮开始反转,自由主义及其文化主张,诸如个人主义、契约精神、权利本位意识……莫不受到质疑,法国大革命高擎的“自由、平等、博愛”三色旗,从未像今天这般颜色斑驳,风雨飘摇。与此相对应,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狂飙卷起,其背后的文化保守主义价值开始弥漫思想文化界,曾占据西方思想文化阵地主流的古典或现代、乃至新自由主义价值黯然失色。

在中国,面对代议民主政治的碎片化,面对发展中国家各种“民主之春”的广泛失败,自由主义阵营也开始发生分裂。中国进步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今天已不知从何说起,他们中一部分向保守主义靠拢,一部分向社会主义贴近,留在原地的,那些“反专制”“反蒙昧”的概念日益味同嚼蜡,连说的人自己都感觉无趣。

与自由主义边缘化的同时,是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对西方百年来强势文明的抵抗,对西方道路的质疑,今天大致集合在中华文明的旗帜之下,从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寻找中国道路的历史和现实合理性,从中西方文明对比中证明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优越性。但是,令文化保守主义意想不到的是,民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比如对穆斯林群体的疑惧)也开始在社会上泛滥。中国思想界的文化保守主义,在批判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时,也在不同程度上丢失了其中进步主义的价值内涵,日益具有相对主义的色彩。

今日中国,正与世界同频共振

“五四”一百年来,中国知识界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启蒙,无论是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尽管在左或右的道路选择上斗争激烈,但要拥抱西方,拥抱现代性,则是整个精英阶层共同的诉求。

“五四”一百年后,中国的工业化任务已接近完成,从发展阶段看,正推动产业链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从政治和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看,是构建适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以及相应的社会运行机制。发展,仍然是当代中国的主要任务;然而,与发展相伴而生的,是严峻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环境破坏问题、社会道德风气滑坡问题。当代世界所有发生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问题,在今天的中国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在发生。尤其当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不断向中国蔓衍之时,中国的经济社会,正日益与世界的经济政治周期同频共振,相互影响、相互激荡。

体现在社会文化思潮上的,是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日益深化背景下的个人主义价值的全面兴起。当代青年的主体人群,已经与其父辈祖辈的共同体主义、集体主义价值渐行渐远,权利意识、契约意识、金钱拜物教普遍流行,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也是建立在个人权利本位的基础之上,不再具有百年悲情背景下历代志士仁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英勇牺牲的献身精神。

客观评价,当代中国青年主体人群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仍然具备了民族崛起上升期的勃勃朝气,为了个人而奋斗的冲动,也创造着民族复兴的不俗业绩。但与此同时,个人主义放大自我的另一面,则是带来普遍意义感缺失的各种社会问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疾病(诸如抑郁症、高离婚率等),也在中国快速发生。

工业化进程中,中国与世界的问题日益趋同,发展阶段不同带来的差异日益缩小,而现代性的共同挑战日益明显。今日世界,无论东方与西方,环球同此凉热,西方的问题也是中国的问题,中国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人类问题的解决。中国道路及中国模式的探索,越来越离不开人类道路的探索。

创造新的文化,乃是中国今天的使命

经历过百年的文化启蒙,经历过激烈的社会革命,也经历过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挫折,并正在经历当代新自由主义落潮的当代中国,正处在新的历史十字路口。往回看,是中华道统的中断与重建,是新中国七十年与近代百年、传统两千年的断裂与延续,是中华文明历史合理性与当代合法性的再造。往前看,则是现代性的普遍挑战,是新技术革命产生的巨大不确定性,是人类社会在巨大危机面前的歧路彷徨。历史与现实,今天与未来,中国与世界,问题从未如此集中,挑战从未如此尖锐。

“五四”一百年后,中国再次面临创造新的文化的历史性任务,面临整合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以及文化保守主义价值并进而超越之的历史性文化使命。

超越自由主义,意味着继承其科学理性精神,扬弃其个人主义、权利至上、金钱至上的错误倾向;

超越传统苏式社会主义,意味着继承其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价值,继承其唯物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扬弃其僵化保守的社会经济体制;

超越文化保守主义,意味着继承其现实主义与历史主义思维,扬弃其“向回看”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扬弃其对于科学理性及进步论怀疑甚至拒斥的保守心态。

创造新文化,不可能仅面对中国问题,它一定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新文化,应该是融合东西方、融合中国与外国,并适应新技术革命挑战的新文化。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只有在与人类社会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创造出来。

一百年前,“五四”开创了新文化,它是推动中国走向现代世界的伟大开端。一百年后,中国仍然面临着“新文化”的崭新任务,这一次,它将不仅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将承担解决人类问题的任务。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为“文化重建”赋予的新的内容。

猜你喜欢
新文化保守主义个人主义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柏克的法律思想探究——保守主义者的节制与审慎
现象保守主义与塞拉斯两难——显像的规范化解读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新文化购买PDAL40%股权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新文化等级化·传承与创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与挑战以及韩国在未来国际合作中的角色
践行新保守主义的美国新智库:外交政策创议
俄罗斯保守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