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应准备接受两种价值体系并存的世界

2020-05-08 08:28杨平张婧王儒西
文化纵横 2020年1期
关键词:西方人价值观文明

杨平 张婧 王儒西

作为一个西方人,我们今天必须习惯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强大的、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中国在世界格局中逐渐被边缘化,最重要的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教育中心都在欧洲和北美。但是现在中国已经重回世界格局的中心了。无论西方是否承认中国的价值观,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中国作为一个庞大文明体系的存在,并且很有可能在未来与西方体系长期共存。

今天,中美两大经济体对世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也会波及世界的每个角落。中美贸易争端在技术层面上我相信是可以解决的,但中美之间存在着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文化与价值观。全球将很快迎来一个最大经济体,而它与其他大型经济体却奉行着不一样的价值观,它是由中国独特的文明背景所支撑和约束的。这不仅对中国的自我认同带来挑战,也对全世界带来挑战。许多西方人对中国知之甚少,因此对如何应对这一非同寻常的新转变感到困惑。

两个体系

今天最深刻、也最需要时间去理解的问题,是没有任何人知道一个以中国价值观为基础的世界是怎样的。过去,中国的价值观只局限在中国国内,西方只把中国看成一个经济成功的国家。但是现在好像没那么简单了。中国作为一个经济体的突出地位,赋予了它特殊的潜力。在“一带一路”这些走出去的政策推出后,中国的价值观开始产生国际影响力。

正如百年前西方文明对中国人的巨大冲击一样,理解中国文明对于今天的西方人来说也是一次思维方式上的挑战,因为他们习惯于寻找有序、系统的世界图景和具有永恒性、唯一性的真相,不习惯接受模糊的、变动的实践性知识。我认为,寻找所谓的“真相”固然重要,但在不同文化维度下考虑什么是“真相”更加重要。如果西方和东方要进行富有成果的对话的话,首先需要的是“解放思想”,跳出西方自身的思维方式,理解中国文化自身的逻辑,而不是走向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统治。西方必须从对同一体系的幻想中解放出来,寻求新的精神秩序,而非地缘政治秩序。

将来我们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认为统一体系的世界将结束,将来我们必须接受一个有两个中心、两套价值体系并存的世界。既然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年了,中国还没有接受西方的价值观,那我们就必须承认它可能永远不会变成第二个苏联,而是作为一个与我们平起平坐的体系长期共存。这是我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的预测。这就使得沟通和理解成为下一个世界体系中的第一要务。在这样的格局下,中国和美国各有其势力范围,而界定一个相对清晰的边界就成为维持这一体系稳定持续的关键。

中国价值的多样性

对西方人来说,最困难的是理解中国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从1978年起,中国人在“解放思想”的口号下尝试着学习西方的思维和发展模式,但中国最终制定的依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中国比苏联要开放很多,既接受西方的一些思想,比如市场经济,又保留自己的价值和文化传统。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一个高度本土化的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模式。西方的观念一般追求普适性、去地方化的绝对原则,但又找不到一个现成的方法和框架可以去概括中国。对于他们而言,中国的特殊性很难处理。

在古希腊和罗马帝国形成知识传统、中世纪和中世纪以后基督教在欧洲范围内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文化也在蓬勃发展,其影响范围同西方文化比肩,其描绘的世界也与基督教的世界观具有同等的影响力。在过去两千年里,中国文化中出现了道家、儒家、法家、佛教、马克思主义等纷繁多样的观念体系,中国人以灵活、包容的思维适应了这些来自不同地方、常常大相径庭的思想和原则。而西方的知识传统则深受基督教一神论的影响,在各国的文化多样性下面共享着一系列基本价值,偏向于绝对化、系统化,并以一致性和完整性为目标。比如美国认为它的价值观是唯一的、普世的,以前有那么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这一套价值观;中国虽然并不反对你,但它会说我和你不一样。这对于美国来说其实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否定。美国不太能理解中国这种“各美其美”的逻辑。从这个意义上看,西方的价值观本质上是排外的。虽然在西方语境里,“多元化”(diversity)是欧洲知识界普遍肯定的一种价值,但现在面对中国这种  完全不一样的价值体系,出现了真正多元化的状况,欧洲知识界反而犹豫、质疑起来。这是最反讽的。

知識不对称

由于很少有人能够同时通晓东、西两大知识传统,因而这些深层次的知识和文化现象并不容易处理。就目前来看,西方与中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知识不对称:经过一百多年的学习,中国对西方的了解与学习已经十分深入,而西方对中国的知识传统则缺乏基本的了解。比如说,英国现在每年只有三百名研究中国的毕业生,这和二十年以前没有区别,而且英国的公共知识分子也很少是专门研究中国的,由此可见英国社会对中国的了解是不够的。欧洲和美国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增进对中国的了解,这样至少他们能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对手,而不是根据假设与偏见来行动。

比如,西方人不理解中国共产党自身所形成的一整套文化,包括它的实践和话语。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从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开始就比较强调文化与道德建设。今天,习近平主席常常用一种声情并茂的方式让普通大众了解到党是如何执政的,以情感性的话语来弥合政治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官方宣传部门也积极利用各种网络渠道,以创新的表达方式来与年轻人沟通,力图在民众与政治之间建立情感上的连接。这些都是中国政治中独特的文化与情感面向。

今天,中国以其旺盛的活力与庞大的体量在东方耸立,其速度与规模让西方来不及在知识上跟进,只得盲人摸象一般猜测、试探。几百年来,西方一直以人类文明中的先进者自居,很难承认中国这样迥异的文化也具有同等的文明性。但无论西方是否承认中国的价值观,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中国文明体系的存在,以及其将与西方作为世界的两大体系长期共存的事实。也许中国和西方这两个体系相互承认、相互制衡、相互沟通、共同管理国际事务,会是一个可以期待的未来。

猜你喜欢
西方人价值观文明
我的价值观
请文明演绎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