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切口开放腹膜前手术在腹壁疝修补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

2020-05-08 09:31柳会岭
健康之家 2020年15期
关键词:效果

柳会岭

【摘要】目的:研究腹壁疝修复中应用微小切口开放腹膜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9年8月~2020年8月于我院进行腹壁疝修补术的34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7例。参照组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实验组进行微小切口开放腹膜前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 h、12 h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术后2 h、12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腹壁疝修复中应用微小切口开放腹膜前手术的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微小切口开放腹膜前手术;腹壁疝修补术;效果

腹壁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应用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性手术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将疝囊清除,修补已经出现损坏的疝环。但是传统手术方式的并发症比较多,术后恢复较慢,很容易影响疗效[1~2]。本研究旨在探讨腹壁疝修复中应用微小切口开放腹膜前手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2019年8月~2020年8月于我院进行腹壁疝修补术的34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7例。参照组男10例、女7例,年龄44~80岁、平均(55.26±5.39)岁;实验组男9例、女8例,年龄45~80岁、平均(54.71±5.23)岁。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无精神类疾病,可以配合治疗。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方法为:于患者腹壁疝内口投射区域将皮肤切开,通过患者皮下组织或腹壁肌肉腱膜找到疝囊,再从疝囊到疝内环口分离粘连,还纳疝内容物,选取大小适宜的补片进行修补,固定后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实验组患者进行微小切口开放腹膜前手术治疗,具体方法为:将疝缺损当做手术的中心点,在视缺损的面积中作一个2~5 cm切口,剥离疝囊,游离腹腔粘连,将疝缺损的边缘提拉后切开患者腹膜和后鞘,进入肌后和腹膜前间隙,将腹直肌提起时需使用拉钩将腹膜前间隙和肌后空间展示出来;在腹腔镜下确定缺损面积是否要进行腹横肌松解术;若没有充分空间放置补片,需继续游离至视缺损区域及面积以上到胸骨后方的间隙当中,下方需游离至耻骨膀胱间隙中;游离完间隙后,将腹直肌后鞘或腹膜进行缝合,放置补片,补片和缺损边缘的重叠处不能超过5 cm,根据视缺损和补片大小确定需要使用的固定方法;于补片前间隙放置密闭式负压引流,在关闭缺损时利用单股不能吸收的线进行关闭,之后开始处理剩余的疝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在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最后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 h、12 h疼痛评分。采用VAS疼痛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疼痛程度越深。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术后2 h、12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导致腹壁疝出现的原因很多,如常见的腹壁强度逐渐降低、腹内压升高等因素,多發群体为中老年人。近几年,因我国老龄化日益加重,导致腹壁疝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可出现疝块位置胀痛不适、排尿障碍、便秘等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2 h、12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可见,应用微小切口开放腹膜前手术行腹壁疝修补术对患者伤害较小,可减轻手术为患者带来的疼痛感,且可促进患者术后较快恢复。

综上所述,腹壁疝修复中应用微小切口开放腹膜前手术的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永刚,王平.“微小切口开放sublay(MILOS)概念”在腹壁疝修补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21(7):833-837.

[2]王殿琛,陈建民,陈亚柯.改良Kugel圆片在腹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及复发的影响因素[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8,21(12):977-978.

猜你喜欢
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保湿喷雾大测评!效果最惊艳的才20块!
笑吧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创造逼真的长曝光虚化效果
四种去色效果超越传统黑白照
抓住“瞬间性”效果
期末怎样复习效果好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