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探究

2020-05-08 09:31孙文萍周英
健康之家 2020年15期
关键词:疼痛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生活质量

孙文萍 周英

【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8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持续质量改进,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3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骨科创伤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对各项护理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优化并完善,可增强护理措施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骨创伤患者;疼痛护理;生活质量;满意度

在骨科创伤患者术后恢复期间,为加快恢复速度,改善预后质量,减轻疼痛对患者的影响,促使患者主动配合实施相应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提升对患者疼痛控制的重视程度,并落实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往护理中采用的常规护理措施难以满足患者需求,临床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须对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改进和升级。持续质量改进作为一种以推进质量管理全面发展为基础,以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为重点的新型质量管理方式,考虑内容更加全面,可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从多方面环节患者疼痛,临床使用效果理想。目前,该护理方式已经获得大量相关研究认可,并在临床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1]。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骨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持续性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在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 ~4月收治的108例骨创伤患者为护理管理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17 ~79岁、平均(49.8±1.6)岁;观察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18 ~78岁、平均(50.1±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纳入标准:经诊断后,患者符合骨科创伤指征;无精神、意识等功能障碍;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无有颅脑、重要脏器损伤。排除标准:合并严重传染性疾病者;合并严重心肺肝肾障碍者;无凝血功能障碍者;无免疫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对疼痛严重者适时遵医嘱进行药物镇痛处理,对于部分疼痛较轻的患者采用音乐疗法和转移注意力等物理方式缓解疼痛。

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策略。具体措施:(1)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重视过程管理、环节控制,选择经验丰富的骨科护理人员成立骨创伤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组,小组成员包含护士长1名、高资历护师2名,护士3 ~4名,入组前先进行相关知识和护理能力测试,合格后允许参与护理工作。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能力提升,通过骨创伤护理专业知识讲解、实践能力训练以及座谈会分享经验等方式,不断提升护理人员能力水平,树立全面的护理意识并结合患者病情以及需求制定个性化疼痛管理方案,以此为指导,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相应的护理操作。(2)疼痛程度评估:护理人员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数字疼痛分级法以及面部表情量表等方式,综合患者精神状态、面部表情以及睡眠质量等方面,综合评估疼痛程度,鼓励患者主动表达疼痛感受,帮助换掌握评估方式,根据患者自身感受确定病情严重程度,为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提供指导。(3)强化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给予骨科创伤疼痛相关知识宣教,并根据患者需求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如发放健康手册、视频讲解和一对一指导等,并利用病友教育和张贴疼痛评估措施、缓解措施等,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患者对疼痛的认知。(4)综合使用多种护理措施:对于出现疼痛症状者应提前指导患者放松身心的方式,以减轻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降低疼痛程度;并在患者出现疼痛后及时评估疼痛等级,根据疼痛程度遵医嘱使用药物止痛或音乐疗法、心理干预、冷敷等物理止痛方式,提升疼痛控制效果。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汉化版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健康状况调查SF-36表[2],围绕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状况(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几项生活质量指标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参考每项指标总分均为100分。(2)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根据疼痛严重程度分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3]。(3)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分[4],总分为100分,满意程度等级为:非常满意(≥90分)、较满意(70 ~89分)和不满意(<7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30%,对照组满意度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讨论

现阶段,在对骨科创伤患者进行治疗中,疼痛控制已经成为关注重点,关系到患者身体舒适度和恢复效果。而具体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可用的方式有多种,不同护理方式使用效果存在差异。以往的常规护理方式缺乏对患者疼痛程度等因素的考虑,针对性不足,不仅难以取得相应的止痛效果,而且易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5]。因此,需要对以往采用的护理措施进行完善,提升医务人员对疼痛控制的重视,并通过实施持续疼痛控制改进干预措施,优化护理措施对患者疼痛控制的力度,进而提升护理水平。落实相关措施期间,为保证实施效果,应先做好患者病情和疼痛程度的评估工作,并通过沟通交流掌握患者需求,要求护理人员完全掌握各项评估工具和措施,及时在术后结合患者状况给予止痛处理,减轻患者不适感,實现有效的持续疼痛控制管理,从而提升患者对各项护理方式的认可程度,改善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增强身心舒适度,提高护理配合度,促进术后恢复[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疼痛状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无痛占20.37%,轻度占42.59%,中度占33.33%,重度占3.70%,对照组分别占3.70%,18.52%,61.11%和16.67%,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总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96.30%,对照组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相比于常规护理方式,通过对各项护理措施进行优化完善,结合实际需求落实持续质量改进,可提升护理措施应用效果,更加利于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对骨科创伤患者进行护理期间,采用各种常规护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影响患者影响因素的控制,促进患者创伤恢复,但护理方法作用有限,难以满足患者需求。而在对各项护理措施进行持续完善和改进后,护理措施对患者病情改善效果明显提升,增强对患者创伤疼痛的控制效果,减少患者不适感,且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促使患者更加认可相应的护理方式,利于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袁萍,金力芳,沈吉芳.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旬刊,2017(9):142-144.

[2]陈小华,隆晓涛,熊浩岚,等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疼痛管理模式对下肢骨折患者疼痛管理效果的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8,34(9):838-842.

[3]张丽娟.持续质量改进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3):3234-3237.

[4]张琼.以PDCA循环模式为框架的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下肢骨创伤患者对疼痛管理及功能康复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9(18):169-170.

[5]皮玲丽,古楚璇,殷国华.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0):15-17.

[6]何小东,贾晋莉,欧阳建安.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疼痛程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8):95-97.

猜你喜欢
疼痛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生活质量
持续质量改进在管理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疼痛护理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应用效果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施行意义评价
骶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呼吸感染护理中的运用观察
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科病房应用后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