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学会课堂提问,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2020-05-09 10:39何捷
江西教育B 2020年4期
关键词:道理青年教师断层

何捷

几乎可以这样去假设:教师学会了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课堂教学的成功就有了保障。其中,学会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

如何提问,这是个老话题。但非常值得我们一说再说。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问着问着,就随意了;问着问着,就走样了;问着问着,就不知道自己在问什么了……不会提问,无效提问,甚至提不出好问题,困扰着大家。本次和青年教师分享课堂有效提问的4条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提出好问题。

第一条建议:提出一个“大问题”,減少提问数量

提问,不要问太多,要尽量设计出“大问题”。有时候只需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足矣。这一“大问题”与其他“中问题”“小问题”之间,并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线性排列,而是一种全息的关系,多元、多边,多方关联,互相制约。只是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能带出其他各个问题,并影响或决定着教学目标能否达成。

例如:教学统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的《鹿角和鹿腿》一课时,笔者就设计了一个简明的大问题: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该如何探索寓言之中隐藏的道理呢?这个大问题分为3个小问题,随之将课堂教学划分为3个板块:1.道理,你藏在哪里?让学生阅读并找出道理,明确寓言表述道理的大致位置。2.道理,你如何写出?让学生阅读课文,明确作者是如何通过故事一步步、一点点地透露并揭示道理。3.道理,你的背后还有道理吗?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探寻道理的源头,发现人生的哲理。各个板块虽各自有教学任务,但都在大问题的统领之下,回答的结果都能对揭开“大问题”的答案有益,板块之间也因此有了紧密的联系,学生对整个寓言故事也有了全面周全的理解。

第二条建议:改变提问的角度,增加思考的容量

改变角度去提问,让提问与回答成为“百变魔方”。当教师善于从不同角度去提问,就会发现学生也因为思考的角度改变,思考的容量、难度、乐趣等都随之增加。

关于角度,我们谈两点:

大部分教师喜欢切中文章的本体提问,这属于常见角度。比如:问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到底有什么含义;问课文的留白之处,到底可以作何补充等。过于常见,不再赘述。我们分享一类相对陌生的、高级的提问类型:问在文章结构的断层处。“断层”一词来自地质学,通过一个断层剖面,可以看到地质清晰的发展演变历程。引入文章解读和教学领域,就是引导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关注文章结构特别的地方,例如:表述的矛盾处,文脉的承接处,内容的对立处,表现形式的重复处。这些“断层”都是作者为读者留下的清晰的创作思考痕迹。提问在断层处是新颖的角度,但还是问在文章的本体。

还有一种全新的提问角度——问在文章的“胚胎”阶段。文章还没写成,作者在构思酝酿时,文章就像处于胚胎阶段。而这一阶段是极为关键的,决定着文章的整体品质。我们阅读的是结果,是文章落地生成后的样子,但可以通过对胚胎阶段的探索和关注,触及作者的创意、构思,问题指向“问怎么写”。试想一下,提问角度改变,让学生换一个思路去想、去学,价值更大,收益更大。

第三条建议:更换提问的主体,提升问题的质量

从教师提问转为让学生提问,让问题“物归原主”。实际上,教师提问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所以,如果学生能为了达到学习目的,自己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之后解决问题,不就成了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吗?所以,可以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来提问,这样也能提升提问的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让学生提问,我们可以分3种类型:

1.预读之时,提出问题。初读时提出的问题,一般是出于好奇,相对浅显和直接。有时候,会因为天真而触及本质,青年教师要予以甄别,做出恰当的反应和判断,同时,将这一类问题有选择地应用在接下来的教学中。

2.教学之中,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细读文本,此时又会有发现。建议大家更多地关注这一类问题。经过教学,学生开始明确学习目标,并有集中的指向。在此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往往更容易贴近真实,锁定目标。此时学生关注的问题,于目标抵达而言,采用为教学中的“话题”,性价比更高。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金钱的魔力》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马克·吐温的文学创作风格,大致为简约、简明。然而在这个故事中,马克·吐温笔下的“老板”向“我”介绍衣服时,无比啰唆,相当烦琐,而且语无伦次。这一鲜明的反差,引发学生的关注与质疑,他们提出疑问:这是为什么?经过提炼话语中的信息,对比马克·吐温其他文学作品后,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明白了作者特殊的表达意图,领略到这一高超的文学创意。

3.同伴互动时,提出问题。在组织学生互动、进行共读时,同伴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这一方法在日常教学操作中多有出现,此文不再赘述。

第四条建议:减少对问题的依赖,降低提问的总量

之前谈到的3点建议,都带有最后一条建议的意图——减少提问量。

此时单列一点,重点分享这一观点:有时候,不提问、少提问也不错。

让·皮亚杰概括传统的教学法是讲授法、活动法、直观教学法。提问也是非常传统的方法,归属于讲授法这个大系统之中。有时我们一门心思琢磨要怎么提问,其实反过来想:不提问,也并非大不了的事。况且,还真有3种情况可以不问。

1.会的,不问。这点显而易见。

2.问了也不会的,不问。这点青年教师要想通。不要用问题为难自己,为难学生。超过认知水平太多的,不能问,问了也无人搭理。

3.不该问的,不问。中国人爱讲“不该问的不要问”。什么是“不该问”的呢?这主要是指提问的时机不对:学生还在想的时候,让他们好好想想,不要不停追问;学生感到困难的时候,不要一直问,那等于雪上加霜;学生感到没意思的时候,不想思考了,就不要勉强问。

可见,提问要注重“天时”,找准时机;同时匹配“人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还要注重“地利”,符合当下的学习氛围与整体环境。

给青年教师的4条建议,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需要,酌情采纳,随学情而定。

(作者单位:福州教育研究院)

猜你喜欢
道理青年教师断层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喜欢你,有道理
断层破碎带压裂注浆加固技术
关于锚注技术在煤巷掘进过断层的应用思考
断层带常用钻进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