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教师如何做课题

2020-05-09 10:39陈铁
江西教育B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题课文课堂教学

陈铁

一个合格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在不断学习与研究中成长的。教育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育教学的对象时刻都在变化,教学内容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教育环境在变化。基层一线教师要适应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化,如果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没有变化,就不可能适应新的学生、新的教育教学内容,也不可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要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教师就必须坚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因此,基层一线教师很有必要进行课题研究。

一、基层一线教师课题研究什么

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任务。因此,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课题研究是一个规范的研究过程,不少一线教师提到课题研究,就觉得是件高不可攀的事,其实不然,教育教学课题中有做理论研究的,也有做实践应用研究的,一线教师所要研究的课题应当是实践研究课题。一线教师不具备做理论、宏观的大课题研究的能力与条件,应避免追求“高大上”的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才是正确的选择,也是应当追求的选题方向。

在教学中,笔者曾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怕学生不理解所学的新知识,往往就用较多的时间去讲授知识,可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其他教师也是讲授时间过多,学生自学时间、思考问题时间、合作学习时间少,这“一多三少”的现象不仅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而且是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大问题,笔者决定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确定了课题研究的方向。

二、基层一线教师课题怎么做

课题应该怎么做,这是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师要根据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思考对策,首先,要查找相关资料,学习别人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经验,思考这些经验对自己解决问题有哪些帮助。还要查找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学习这些理论,比照自己的研究想法,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在此基础上,确立研究的课题以及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内涵。其次,确立了课题以后,就要认真思考从哪些方面着手来研究实践,分几个阶段去实施,各阶段的研究内容与重点是什么,初步构建研究的框架。最后,有了这些思考以后,教师就可以撰写课题申报书。如果被立项,再按课题的规范要求开展研究。

一线教师发现了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对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不一定要急于申报立项课题,可以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小范围的探索与尝试,初步掌握一手的研究资料。觉得自己的方法对教育教学的转变有效果,有研究的价值,再进行课题研究的立项申报工作。

例如,笔者发现在教学中存在“一多三少”的问题,就思考如何来破解这一问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感悟到要解决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时间多、学生自学时间少、合作学习时间少的问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进行“读、想、议”,把“读、想、议”定为研究课题。开始时,笔者在部分课堂中进行尝试,感觉效果还不错;然后,让另一个教师试试,他也觉得效果还可以;初步尝试,得出可以进行研究的结论,便开始计划研究的框架和内容。笔者根据自己对资料的学习感悟,结合初步的实践情况设计了如下的研究框架:

1.读中生疑。“读、想、议”课堂教学,首先就是高效地让学生“读”。学生在阅读中有了自己的感悟和思想,产生疑问,这样的阅读才是最有效的读。如教学小学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导入新课后,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并提出问题:通过看书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又反复阅读,回答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证明它吗?如此安排就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疑问,在疑问中阅读,提高了阅读的效果。在“读、想、议”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思边读,在读中生疑。

2.想中启思。这里的想是指学生在读后思考,而思则是指思维的品质,在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在想的过程中使思维品质得到最优的发展。如教学小学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安排:①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形成这一奇观的原因的语句,仔细读一读,体会“总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等词语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话说说滴水为什么能穿石。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指导学生朗读,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③读一读第三段,想一想文中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④文中谁的故事让你最感動?说说你的理由。这些人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这和“滴水穿石”有什么共同点吗?想一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⑤读第四自然段,说说雨水为什么不能穿石。学到这儿,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的启示:那就是——(学生读下文)想一想这句话中的“三心二意,半途而废”是针对谁说的。再读启示,想一想这句话是从哪些方面说的。这样安排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一步一步地深入,思维品质也不断提升。

3.议中求真。学生自己不懂的东西通过讨论可以弄明白,而且比被动接受的知识掌握得更牢靠,理解更透彻,学习效果更好。如教学小学语文《示儿》时,教师做了这样的处理:这位垂暮多病的老人在临终之前,竟然写下了这样一份遗嘱,同学们,请你们大声地读一读这份遗嘱,你们能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是怀着怎样一份感情写下这首诗的吗?诗人为何而悲?学生一时弄不明白,教师并没有马上给予讲解,而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大讨论,在讨论中使学生弄清了诗眼“悲”的含义。

4.“读、想、议”课堂教学的整体框架。“读、想、议”课堂教学方法的整体框架是:读中生疑—想中启思—议中求真,形成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崭新局面。

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去读课文,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产生疑问,从而自觉地思考这些问题,再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解惑释疑,达到求知提能的目的。教学时,教师要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多重视“读”“学”“思”“说”“议”“创”“乐”的结合,使学生会学、乐学,把课堂变为学生求知与创新的园地,实现教学行为与方式的根本转变。

在这个研究框架中,包含了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便于操作。一线教师研究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是实践性研究,还是要设计出研究框架比较好。研究框架实际上是一个实践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实践研究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改进的过程。例如,读,怎样去引导学生读效果最好,这就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利用标点来帮助学生读好、读深、读透课文,可以使课堂教学效率倍增。比如破折号是一个用途广泛的符号,学生到了高年级接触破折号比较多。小学语文《天鹅的故事》一文有“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个很大的水面……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这句话。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天鹅们很兴奋,终于成功了。

生2:我体会到天鹅们在欢庆胜利!

师:这里用破折号有什么意义?

生3:用于声音延长。

师:那我们读的时候怎样体现出这个破折号?

生4:天鹅们好不容易才破冰成功,我把这破折号读得长些,读得上扬些,可以更容易让人体会到天鹅的喜悦。

从这个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抓住破折号指导学生朗读,学生理解到位后,朗读课文就更加感情充沛。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指导学生读课文,在读课文的同时,品词,品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如教学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教师出示教材课文内容:“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谁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这两句话主要写作者在孔隙中行进时的什么感觉?从作者的感觉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些词语最能够显示出你所体会到的内容?

生1:从“挤压”可知,孔隙真的很小、很窄、很低。

生2:我从这个“挤压”中读懂的是,作者当时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

师:同学们从这个“挤压”中不但读出了孔隙的窄小,而且读出了作者当时的紧张、担心,说明大家已经像作者一样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了。

生3:我觉得“稍微”这个词的作用也很大,同样显示了孔隙的窄小,也说明在孔隙中行进的惊险。

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做课题研究的目的任务与方向。

三、基层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反思与总结

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是实践性或应用性的研究,需要不断地实践与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要做到“三勤”:一是勤记。每次教学实践后,教师都要及时把具体实施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记下来,便于今后的研究,这是研究的一手资料,也要经常记研究日记或教学日记。二是勤思。教学实践以后要对实践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反思,实践中有哪些成功的地方,为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或者是哪些地方是失败的,导致效果不好的原因在哪里。通过深入的反思,才能使研究得以深入,从而寻找出最佳方法。三是勤议。做课题研究的往往是一个团队,就是个人课题也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探讨。要经常与大家进行交流,谈谈各自研究的心得体会,有哪些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并把存在的问题摆出来进行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来解决问题。

通过探索与实践后,要充分进行分析思考、总结概括,撰写相关的研究文章,这也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立項课题的研究最终还要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这是课题研究结题必不可少的成果。

研究文章、研究报告的撰写都是建立在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进行实证性的研究,没有进行充分的实践与反思,是不可能出成果的。如果教师平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尝试与实践,只要把一手研究资料稍微加工一下就能成为一篇研究文章,研究报告也是水到渠成的事。笔者出版的《读、想、议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专著,就是根据研究日记整理出来的,并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其研究的内容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发生了变化,这套方法的效果可能就要打折扣,必须不断地进行改进,也就是课题研究结题后,还要做好后续研究。本来是一个很小的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获得了一些成果,如果继续坚持研究下去,就有可能把小课题研究成大课题,也有可能从实践层面的研究提升到理论高度的研究。笔者研究的“读、想、议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结题后,还在继续研究,结题后还在《江西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文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九总小学)

猜你喜欢
课题课文课堂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