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探讨

2020-05-09 10:41欧阳建友
职业时空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

摘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高职工科类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问题普遍存在,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目标缺乏、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习惯不佳,高职工科类院校教育教学模式落后,对高职工科类学生人生引导不足等是目前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学习者个体的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只有明确了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目标缺乏;学习信心不足

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问题普遍存在,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因此,分析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目标缺乏

高职工科类学生对就读专业进行选择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既没有对专业做过深入的了解,也没有结合自己的优势兴趣,是按家长的意见选择的专业。所以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既没有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规划和制订清晰可行的学习目标。他们从踏入高职院校的那天起,就有一种终于摆脱高三紧张学习的放松心态,学习目标几乎被遗忘。再加上高职工科类学生要学习的课程门类很多,既有基础人文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也有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学习的方式以及学校管理方式和高中又完全不同,更加强调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独立性。心智还不够成熟、自我管控能力还不够完善的他们习惯了凡事有家长和老师可依赖,习惯了学习有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一旦让他们独立面对学习,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学”,也不知道“为什么学”,更不会去考虑自己在专业上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有什么规划,只是被动应付式学习。他们不仅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现在要干什么,尽管人坐在课堂里,但心却不在课堂,没有目标也就没有方向,没有行进的路线,无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规划和实践,从而导致学习动机不足和缺失,容易对学习产生倦怠感。

(二)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信心不足

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录取情况来看,高职工科类学生的高考分数相对来说处于较低水平。高考失利带来的挫败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带来的沮丧感、学习方法缺失带来的无助感,使得高职工科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偏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再加上高职工科类专业学习内容较多,要求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并重,对学生的评价目前主要还是以学业成绩为主,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肯定和认可的机会少,更加重了本来就不擅长学业考试的高职工科类学生的挫败感,认为学习是件很难的事,对自己能力没有信心,更容易进行自我否定,学生自我认同感低。学习信心不足,必然无法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普遍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动机水平较低。

(三)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习惯不佳

高职工科类学生中拥有积极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较少,自我管控能力普遍不佳。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持一种消极态度,学习行为懒散,能不学就不学。而学习不仅仅是只要有兴趣爱好就行了,它不仅需要消耗学习者大量的脑力、体力,还需要学习者坚持不懈地努力和毅力,就其本身而言,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行为,不可能像玩游戏一样娱乐轻松。因此,面对学习时,需要学习者要能战胜自身的惰性和懒散,自觉主动地学习,迎难而上,勤学善问,苦练躬行。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工科类学生却把学习看作一种负担,当成一种苦差,既没有把学习当作自己成长的需要,也没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得过且过。

(四)高职工科类院校教育教学模式落后

高职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要求不仅仅是会技能就行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课堂是高职工科类学生获得知识、习得技能的主要场所,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但目前一部分高职工科类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落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陈旧的灌输式、填鸭式为主,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专业课程学习枯燥乏味。一部分高职工科类学生就以课堂学习太单调无味为由,以听不懂为借口,课堂上发呆、睡觉、玩手机等各种不良现象时有出现。教师缺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课堂学习效率低,学生提不起对学习的兴趣。

(五)对高职工科类学生人生引导不足

国发〔2019〕4号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结合的育人机制”。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高职工科类学生心智还不完全成熟,他们从紧张的高三学习转入相对宽松自由的大学学习,心中会有茫然和无所适从感,更需要老师在专业和人生路上给予充分的引导和指引。由于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任务重,老师更多关注点都放在对学生专业方面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人生规划、远大理想的引导、启发、教育不足。相对来说高职工科类学生的高境界远景性学习动机缺乏。

二、影响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的因素

影响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学习者个体的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一)影响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的主观因素

1.自我发展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学习动机的实质就是学习需要,自我发展需是影响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的最主要因素。根据马斯洛的需要七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认知与理解、审美、自我实现,由低到高共同构成相互作用的需要层次系统。不同层级的需要产生不同层级的行为动机,当需要被满足后,也就没有了产生行为的动机。各个需要层次之间是循序渐近的,在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才可能形成更高层次的需要。高职工科类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相对来说并不理想,不受老师和同学的重视,相对来说“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完全满足,进而容易导致学习动机不足。低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么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更难以形成,学习的动机、积极性就差,学习缺乏动力。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自我发展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所造成的。只有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才会产生持续而强大的学习动力。

2.个性特质。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其自身的个性特质有着极大的关系。学生的好胜心、自信心、毅力、求知欲、学习习惯等因素是影响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对学习充满信心、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有强烈的求知欲、好胜心强等个性特质的学生,其学习动机就强,能主动积极去学习,学习效果就好。高职工科类学生的高中学习成绩相对处于较低水平,他们既没有机会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也没有机会体会到学习带来的认可感、成就感,在屡战屡败中容易丧失对学习的信心、磨灭学习的热情。也许他们也曾努力过,但努力的结果却不理想,往往容易半途选择放弃,面对学习的失败感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要如何针对高职工科类学生的个性特质,调动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习动机,显得尤为重要。

3.学习目标与价值定位。学习目标与价值定位是特殊的靶子,有了靶子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就会激励学生去采取相应的学习行动。学习目标与价值定位的高度和学习动机强度成正比。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目标定位越高、价值取向越高,其成功的愿望就越强烈,学习的动机就越强大。设定目标时不仅要设定整体目标,还要设定分步完成的阶段目标,在整体目标的基础上,设定清晰、具体、可行的阶段目标并一步一步脚印实现阶段目标,产生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一部分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停滞不前,就是因为进入高职学习后学习目标缺乏,没有前进的方向,茫然不知所措,没有学习的动力;或是因为学习目标与价值定位低,仅限于物质方面的追求,认为学习主要是为了以后找份好工作、多挣钱,甚至还有极小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这样必然就会造成学习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失去学习动力。如果能把个人的学习目标、价值定位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相联系,必然会形成强大动力,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作用稳定而持久。

4.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能对高职工科类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持续的内在推动力。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的第一个境界是“知之”,学习就是学习,仅在于完成任务就行了;学习的第二个境界是“好之”,主动热爱学习,努力喜欢上学习;学习的第三个境界是“乐之”,以学习为乐趣,学习能够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快乐。如果高职工科类学生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产生积极愉快的学习情绪,会主动自发地去学习,学习效率就会高,学习效果就会好,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进而又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良性循环形成强大的内在学习动力。因此要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就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影响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的客观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的氛围和家长的观念、态度、行为对高职工科类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如果家庭文化氛围浓厚,家长对学习持积极态度,家长热爱学习,那么家长就会倾其所能为学生进行教育投资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学生在这种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和家长正确的引导下,无形中就会形成高尚的、正确的远景性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好,学习动机强烈。但如果家长持消极的教育观念,认为知识没多少用处,还不如直接工作赚钱,对学生就读高职工科学院只是为了混个文凭,必然会影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行为。不过随着高职工科类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知识积累的增多、见识的增多,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庭对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越来越小。

2.社会因素。社会舆论对高职教育的看法和态度,直接影响着高职工科类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与评判,进而影响着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根深蒂固,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术,传统的等级制度和身份观念使社会普遍认为“白领高人一筹”“蓝领低人一等”。高职工科类院校主要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即“蓝领”技术工人,导致很大一部分人看不起高职工科类院校,认为工科类职业教育是次等教育;再加上高职工科类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远远低于普通本科工科类院校,高职工科类学生自然就被看成是考不上普通本科工科院校的“落榜生”,成绩差、起点低,很大一部分人就看不起高职工科类学生,对高职工科类学生抱有偏见和歧视。高职工科类学生处于这种被轻视的负能量社会舆论中,很容易失去自信,丧失学习的信心,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增涨迅猛,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用人制度又长期以来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倾向,用人单位在招聘新员工时普遍存在倾向于追求“名校”、追求高学历现象,从而导致一部分高职工科类学生不能在毕业时找到理想的工作。预期和现实的差距使得高职工科类毕业生深受打击,认为“高职文凭”无用、高职生被人瞧不起,在高职工科院校的学习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消极负面的情绪自然会蔓延至低年级学生当中,加剧了高职工科学生学习的自卑感、茫然感、焦虑感、倦怠感,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随着高职工科类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和社会的接触面越来越广,社会对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改变社会对高职教育和高职工科类学生的偏见,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健康积极的社会环境,激发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对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越来越重要。

3.学校因素。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高职工科类院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对高职工科类院校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引导教育的功能,具有渗透性,于无形中对高职工科类院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学习氛围,熏陶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陶冶学生品德情操,对高职工科类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班级风气:班级风气是一个班级的行为风气,能形成一种无形的氛围和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对高职工科类院校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约束作用,对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的影响非常明显。好的班风,为高职工科类院校学生的学习营造不可或缺的优良学习环境,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班风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在这种无形的浓厚学习气氛感染下,就会自觉地努力学习,勤奋进取。反之,班风也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如果一个班级班风差,那么班级的学习纪律必然松散,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懈怠,不思进取。高职工科类院校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期,很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因此,班級风气对高职工科类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教师是高职工科类院校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等都会直接影响高职工科类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直接因素。如果教师本身治学严谨、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无形中就会感染其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学生自然就会予以积极的回报,爱戴教师,学生就会因为喜欢教师进而喜欢上其所教的课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高职工科类院校学生在课堂中既要学习晦涩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学习复杂的实践操作技能,如果不能充满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课程内容本身的无趣性必然会削弱他们的学习动机。实践证明,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形成一种激人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更能增强学生的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就是课堂教学氛围的主导者。教师要竭尽全力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多给学生以鼓励和赞许,给予学生正能量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创造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结语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只有明确了高职工科类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玲玲.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浅论[J].人才资源开发,2016(01).

[2]  杨梅.高职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及其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2).

[3] 宋锦韬.高职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和培养对策[J].中国市场,2016(10).

[4]  吴薇.加强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的几点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4(09).

[5] 宋国强.高职工科专业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研究综述[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

[6] 欧阳建友.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对策和途径探索[J]. 河北职业教育,2017(0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9〕4号(2019.2.13)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国内英语学习动机三十年研究综述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浅谈初中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中学生亲子关系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
浅谈我国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Factors Influencing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for Non—English Majors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