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财务”下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2020-05-09 10:41管晨智
职业时空 2020年2期

管晨智

摘要: 随着“智能化财务云”在会计行业的广泛运用,综合管理职能将取代会计核算的基本职能,会计行业对人才职业素养与技术技能的要求较前期有根本的区别。高职院校不但要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配套性改革,在教学模式上也要以能力为目标、以课程为基础进行契合性的改革。

关键词:职业目标;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契合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的产物,它既要将相关的教学理论具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又要将多种形式的具体教学实践的表象进行总结、提炼,抽象出规律性的问题回归到教学理论去检验。教学模式一般有传递式、自学式、探究式、巴特勒式、情景式、范例式、现象分析式、奥苏贝尔式、合作学习式与发现式等十二种,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的不同进行不同的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智能技术、移动互联、云计算在会计行业的广泛运用,会计的基本职能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会计的教学目标也将由单向的知识和技能型向综合的职业能力型转变,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也必将随之改革。

一、目前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合一是抽象化的课程教学模式,这三种模式是一个有机体,存在着内在的辩证关系。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度发展,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了大家的热门话题,每个学校、每位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与课程均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传统型——“唯我独尊”

传统型的教学模式即是知识传递式,是按照下列主要程序进行:简要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针对教学对象选取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传授新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课堂作业设计巩固新知识,通过布置课外作业与课前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存在的疑点与难点教师进行必要的进一步解析。该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传输较多的知识量,大大减少了老师的课堂设计与课堂组织工作量;最大的缺陷就是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局限于对初学者的纯理论知识的传授。但高职院校教师进行专业教学时,大多还是不加思索地简单采用此方法,认为自己才是知识的掌握者,学生可能什么都不懂,为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就主动地“满堂灌”。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储存器”,其主体作用无法发挥、创新的逻辑思维无法培养、个人的特强个性无法彰显,高分低能就是在此教学模式的“温床”下形成的。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各种网校应运而生,学生若仅想获取一定的知识,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可以达到目的,没有十分必要进驻学院的课堂,这也是对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挑战。

(二)跟风型——“人云亦云”

随着“大”“智”“移”“云”的发展,以信息化技術为手段、以网络为载体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层出不穷,如微课、慕课、精品课程、智慧课程、教学资源库等等,但其成果的适用性与使用效果还有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验证。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了体现自己改革的理念与政绩,大多利用公权力推行,如采取项目立项、比赛等形式,大多学校为了迎合或为了政绩也跟风而上。上述课程教学模式从理论的表象看确实不错,非常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气息,殊不知若要有效实现其功能必须要有成配套的设备设施、高水平的技术设计制作大师及卓越的教师团队。不考虑学院主客观条件的许可度,不研究每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与适应范围,一味的跟风而上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大多就是:数量多、范围广、质量差、可用度低。粗制滥造的“产品”,不仅浪费了学校与国家的物力、财力,也使得老师疲于奔命,劳民伤财。

(三)教条型——“死搬硬套”

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教学的实践中没有成熟的具有规律性的经验可借鉴,故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既有理论上的探析,也有实践性探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改无可非议,而且也是不断探寻教学规律的必经之路。作为探究性的改革需要职教界的同仁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其进行不断地修正、完善,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死搬硬套别人提出的某种教学模式。但现实的情况就是“拿来主义”,一旦理论界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大家首先不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分析思考该模式的适用范围与优缺点,而是不加思索的搬用,其结果就是弄巧成拙。如“教、学、做”合一模式应是职业教育的一般教学模式,但并不是适用每门课程与每一堂课,但有不少的学校将该模式作为评价老师每堂课好坏的标准,使得老师绞尽脑计地去迎合。殊不知,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课程、同一门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模式的选取上都是不同的,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综合性的借鉴。

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职业能力契合性的改革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有效运用,有规律可循的不断重复繁杂的会计核算工作即将被智能技术系统所取代,传统知识技能的会计核算人才也将被信息技术的发展所淘汰。未来的会计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数字识别、计算思维、决策管理与综合职业能力,高校不仅要针对市场的需求进行课程的配套改革,而且还要以能力为目标、以课程为基础进行契合性的教学模式改革。

(一)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适应性

教学模式模式的采用具有灵活性,其形式与内容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选用要与信息技术发展、行业职场变化与培养目标变化的要求相适应。

1.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相适应。过去的教学靠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位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结合体,一位教师要面对几十位学生进行无差异化的教学,学生知识的主要获取渠道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高速发展,内涵丰富的大数据、应用广泛的互联网、携带方便的移动终端,为教学平台、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系列改革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与内容变得多样性,每个人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与个性爱好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不同的学习方式,既可线上、也可线下。教师在教学模式的确定上必须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特性并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