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现代化的高职专业群构建路径

2020-05-09 10:41刘镇
职业时空 2020年2期
关键词:建筑业课程体系

刘镇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建筑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带动上下游50多个产业联动,支柱产业地位凸显。但是,国内建筑业创新技术不足、能源消耗巨大、交易模式落后、精细管理缺失等问题较为突出。为了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加速建筑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建筑现代化,近几年,我国相继出台了若干相关法规、意见、通知等。要实现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建造绿色化、技术创新化、管理精细化、咨询一体化等的具体目标,就必须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时代人才队伍。要实现人才创新培养,就应当以职业教育与产业联动为基础,贯穿全产业链育人,构建符合建筑现代化的专业群。

关键词:建筑业;建筑现代化;高职专业群构建;课程体系

一、建筑业转型升级背景分析

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时期,我国建筑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支柱产业地位持续增强。建筑业总产值和建筑业增加值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但近年来增速放缓,并且利润率持续走低,加强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一)主要成就[1]

1.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能力明显提高。工程项目的覆盖范围和行业逐步扩大化,房筑、市政、公路、高铁、海港、能源等领域中高、大、特、新、难的项目层数不穷,世界瞩目。

2.工程项目的科技与创新逐步得到应用。建筑业企业积极采用行业先进技术,形成了一大批专利和工法,信息化融合得到加强,工程建造效率提高,工程品质得以提升。

3.工程项目的绿色和节能取得突破进展。相关法律法规日趋完善,可执行的节能标准更加细化,既有建筑项目的节能改造面积不断攀升,绿色建筑成效初步显现。

4.行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实现有效保障。行业从业人员学历不断提升,具有行业执业资格的人员逐年递增,技术工人的培训日益加强,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素养进一步提高。

5.国际市场的开发和经营成果稳步增长。伴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国内建筑企业参与海外项目承包方式更加多元化,功能新、体量大、施工难度大的国际项目参与度越来越高,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二)主要问题[1]

1.行业生产方式粗放不精。建筑业劳动密集,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现状没有明显改善。建筑企业组织管理方式精细化不够,核心技术不足,创新能力有限。建筑行业规模经济不足,同质化竞争过度,特色不鲜明,国际竞争力不足。

2.行业人才技能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新技术继续教育,导致技术创新推广速度缓慢;建筑工人受教育程度低,知识和技能掌握不足,缺乏系统化的培训和鉴定,造成建筑人才职业、技术素养与建筑业升级要求不匹配。

综上分析,“十三五”期间,国内建筑业已经正式步入市场风险增多、发展速度变缓的平稳时期,建筑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应确立努力健全市场机制,开拓国际市场的指导目标;培育自主核心新技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造就优质劳动力的战略方针;全面打造适应市场供需结构,拥有新需求的建设能力和创新服务模式的现代化建筑产业。

二、建筑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关联分析

高职土建大类作为建筑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其专业结构设置应主动与建筑产业结构相适应,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对建筑业转型升级有着极强的支撑作用。同时,建筑产业的升级变化也带动了社会对土建类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科学预测建筑业升级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主动应对专业结构调整,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使之与建筑产业结构变化相吻合。

目前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目录是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标准。专业结构在目录中分为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其中土建大类设置了7个专业类、32个专业。然而建筑业的升级转型突破了原有传统产业运行,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的应用使得专业设置滞后于产业升级变化,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明朗化。因此,即使某个专业实力雄厚,也无法满足建筑现代化产业发展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新要求。推动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创新,有针对地培养人才,加快适应建筑现代化产业发展速度,是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的客观要求。

三、基于建筑产业升级的高职专业群设置

(一)建筑业产业升级目标分析

住建部编制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建筑业发展的四大目标:市场规模、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绿色节能等。提出了体制机制改革、产业工人队伍、质量安全水平、国际市场开拓、行业服务自律等多项任务,并将其中关于体制改革、行业自律、市场监管等简政放权类任务剔除,形成了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如下几个目标:全寿命周期咨询服务;新型管理组织模式;智能化和装配式建筑;绿色节能建筑。

(二)高职专业群设置方向及选择

高职教育实施专业群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教深度融合的外部需求,也是集成优势、节约资源、提高规模、提升办学竞争力的内在变革。[2]通过“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专业群服务行业发展、专业群助推技术进步、专业群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和建筑业现代化转型升级需求的对接。[3]根據建筑业转型升级目标,我们将高职土建类专业群定位四个方向:全过程咨询服务专业群、智慧建造一体化专业群、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群和装配式建筑专业群,详见图1。

职业教育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因此不同类型院校的专业群方向设置选择也有所差别。高职院校布局专业群要围绕两个要素:一是学校重点服务产业链;二是学校现有专业基础。通常行业类院校(如建设、水利、交通等)土建类专业设置全,则更有利土建专业的深度化精细化发展,专业集群效应多样化且全覆盖,形成建筑(水利、交通)行业全产业链;而综合类院校土建类专业设置少,但具有利于跨行业综合化发展的优势,专业集群效应具体化且与区域经济协调,形成符合地方的特色产业链。高职院校应结合地区行业发展、学校特色等因素,从四个发展方向中选择一个和多个方向去实现。

四、土建类专业群创新设计

进行专业群设计时需要进一步分析产业背景、服务面向,分析各专业群之间的内在联系,专业群中的专业构成方式,选择和确认核心(龙头)专业,以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建筑产业升级使得前期规划、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运维服务等多阶段或建筑、装修、市政、机电、市政等多专业融合、交叉、共享成为必须。

(一)全过程咨询服务专业群

目前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咨询服务模式包括投资咨询、勘察设计、招标代理、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监理)等。随着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工程建设项目在项目投资决策、项目建设管理、项目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对综合化、全过程、多专业、一体化的咨询服务需求日趋旺盛,而现行制度下单一的服务供给模式与之相悖。因此,发展工程咨询服务的全过程模式成为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的新态势,全过程咨询服务专业群也就孕育而生。全过程咨询服务专业群将项目前期决策、工程实施管理、项目后期运维三阶段业务与专业类(专业)进行跨专业匹配融合设计,创新培养满足项目建设全过程咨询的人才,详见图2。

(二)智慧建造一体化专业群

目前工程建造领域中建造一体化包括管理组织、工程设计、制造安装、项目施工等多个环节工作任务。传统的建筑业发展依靠大量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粗放单一的管理和劳动密集型施工,这与人民群众对一体化设计、数字化制造、大数据组织、云平台管理等期望相距甚远。因此,利用BIM、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讯、智能化技术等实现优化设计、数字施工、灵敏感知、自动控制、精准识别的智慧建造应运而生。智慧建造一体化专业群将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施工制造等工作任务与专业类(专业)进行跨专业匹配融合设计,创新培养满足项目智慧建造一体化的人才,详见图3。

(三)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群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项目建筑节能绿色标准偏低,标准执行差,能源消耗大,绿色建筑总量规模偏少,可再生能源应用形式单一,绿色节能建筑材料使用率低。建筑业升级转型新时期,应该以提高建筑项目节能标准,促进绿色建筑全面发展,在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环节加强技术创新。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群将绿色规划、绿色设计施工、绿色运维等工作任务与专业类(专业)进行跨专业匹配融合设计,创新培养满足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人才,详见图4。

(四)装配式建筑专业群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项目仍旧以现场砌(浇)筑方式为主,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现场“粗放”作业、工期进度长、质量监控难、建筑垃圾多、环境污染严重,同时建筑工人越来越少,人工成本越来越大。因此,建筑现代化的实现要推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及组合结构建筑体系。[4]装配式建筑专业群将装配式建筑设计、装配加工、装配施工、整体装修和验收管理等工作任务与专业类(专业)进行跨专业匹配融合设计,创新培养满足装配式建筑专业群人才,详见下图5。

五、土建类专业群实施要点

职业教育发展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相融合,土建类专业群应对接区域建筑产业链升级,进而形成具有不同区域特征、不同学校特色的土建类专业群。

专业群实施过程中,要对教学组织、实施、管理、监控、反馈全过程进行改革创新。在教学组织上,应着重在优化专业群(专业)布局、构建配套群课程体系及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配置等方面下功夫;在管理模式上,应着重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搭建校企深度融合技术服务平台、对外培训服务和鉴定等。[5]

(一)专业群结构优化调整

专业群有着明确的服务产业链,应当以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和核心岗位,确定群内各专业组合。专业群内各专业仍保持单元化人才培养系统,但各专业必须以同一产业链服务为目标,并且各专业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选择辐射性好或者基础条件好的专业为核心专业,聚焦建筑产业升级核心,实现专业群全面发展。

(二)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

专业群课程体系应当围绕服务的产业链,以核心专业为依托,以共性需求、统一认知为原则开发课程平台,构建专业群内各专业要求一致的共享课、对应专业领域内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专业核心课、跟踪产业发展不断优化调整的专业选修课,实现从“宽基础”的知识技能共享、“精技能”的核心技术掌握、“融交叉”的拓展创新规划三个层次课程体系。

(三)专业群资源共建共享

1.校企合作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实施课程的必要且直接的条件,专业群教学资源建设必须以产业链为核心,利益相关方(包括企业、协会、学校、政府等)共建相互衔接教学资源库。土建类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应当利用“BIM+”技术,形成全寿命周期实施数据资源(即各门课程资源),形成聚焦于服务企业的技术资源(即创新技术资源)。

2.专兼结合教师团队。以专业群内各专业教师的专业结构和专业群服务的职业岗位为基准,“专、兼、聘”结合,创新形成结构化的师资队伍。[6]打破专业壁垒,选择同一服务方向教师形成创新团队,发挥团队协作优势,能够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和服务行业。

3.多样开放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必须与实训教学项目相匹配、相吻合,实训教学项目的选择与设计必须根据产业链中的新法规、新技术、新标准及时优化调整。[7][8]因此实训基地要开拓出多元化发展道路,实现以专业技能型基地培养技术骨干、以综合技能型基地保证高素质人才输出,以公共技能型基地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以创新型和生产性基地促进建筑发展新态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建市[2017]98号,2017-4-26.

[2]  周桂瑾.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技术教育,2017(29):24-27.

[3]  李红.适应产业需求专业群无缝对接产业鏈[N].中国教育报,2017-12-19(7).

[4]  吴国雄,苟寒梅,董莉莉,王维.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专业集群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8(32):25-28.

[5]  吴升刚,郭庆志.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重点任务[J].现代教育管理,2019(06):101-105.

[6]  谭任绩,王悠.高职专业群建设的五个环节及其特质[J].职教通讯,2018(02):22-26.

[7]  傅新民,罗政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偏差及规避策略[J].职教通讯,2018(08):15-20.

[8] 张俊贵,赵惠莲,温新苗.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现实路径选择——以张家口学院为例[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9,35(01):105-109.

猜你喜欢
建筑业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俄建筑业工作对女性开放
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2018年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3.8万亿元
3600万建筑业农民工纳入工伤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