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理念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对

2020-05-10 10:24郭沛超
关键词:工科新工科汉语

郭沛超

(青岛滨海学院 外国语国际合作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近几年,我国经济进入了调整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家明确提出通过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国家通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等重大战略,带动了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伴随着经济领域里轰轰烈烈的调结构转方式,教育领域里的“新工科”研究和实践也日益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新工科”的本质

2017年2月,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就新经济对工程教育的需求和挑战、综合性大学“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业界一致认为,工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2016年工科本科在校生538万人,毕业生123万人,专业布点17037个,工科在校生约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1/3。但是,我国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清晰,工科教学侧重于理论教学导致理科化,对于通识教育与工程教育的关系认识模糊,对于实践教育与实验教学的区别认识不清,工程教育与行业企业实际脱节太大,工程实习实践基本处于浅层化。工科学生普遍缺乏工科与人文社会学科专业的交叉意识,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方面的缺陷。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要,这就需要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探索形成新的工程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1]。可以说,新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他们不仅在某一学科专业上学业精深,而且还应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同时懂得经济、社会和管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说,新经济对人才提出的新的目标定位与需求为“新工科”提供了契机,新经济的发展呼唤“新工科”。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包信和认为,“新工科”应该是“科学、人文、工程相互交叉,就是复合型、综合性人才的培养”[2],学生要具备整合能力、全球视野、领导能力、实践能力,成为一个人文科学和工程领域的人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在天津大学主办的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对新工科建设的背景、目标、要求和途径等进行了阐述,是目前教育部关于什么是“新工科”、怎样建设“新工科”的权威解读。

由于“新工科”刚刚提出来半年的时间,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也还尚在摸索之中,因此对于什么是“新工科”、怎样建设“新工科”,学界的研究刚刚开始。结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高司函〔2017〕6号)的论述和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当前“新工科”尚不构成大规模的教育实践,现阶段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学科交叉的理念,即“工科+”[3],以为传统工科专业注入精神动力、人文素养和社会视角为手段,打造既懂工程专业知识又具备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和思维的跨界整合复合型人才,实现工科人才的“工文结合、学科嫁接”,避免知识结构上的缺陷。从经济新常态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来看,这应是工学教育的新方向、新思路,反过来也为包括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内的人文社会学科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新理念、新方法。面对“新工科”带来的教育变革浪潮,包括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内的人文社会学科专业要积极应对。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参与“新工科”的路径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相较于过去的对外汉语专业的旧称谓,更准确地概括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一个复合型专业的特征。“汉语”二字既包括古代汉语也包括古代文学,既包括现当代汉语也包括现当代文学。“国际”二字既包括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也包括对海外华人较多国家文化的学习,还包括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教育”二字既包括教育教学的方法,也包括对受众的人文关怀和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更有贯穿始终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科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要明确定位,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拓展路径参与“新工科”教育改革趋势,做好服务国家大局的工作,履行专业的责任担当。

从语言文学的角度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可以和工科专业进行学科交叉和知识嫁接。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工业产品说明书应当就产品的特点、使用要求、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及其他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信息进行书面明示。但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触的很多工业产品说明书或有语法错误,或者表述不清,远远做不到真实性、科学性、条理性、通俗性和实用性,更不用说写得文字优美具有文学性了。这与我们的高校工学教育早早地停上《大学语文》等课程有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当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这一社会责任,和大学语文公共教研部门一起努力,为工科教育提供语言文学的教学服务。

从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角度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可以为工业企业和工科专业的国际化拓展提供助力。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高级副院长托马斯?肯尼认为,工科专业学生毕业时,不只需要理工科知识,他们要成为一个团队、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领袖,就需要去了解政治、哲学、历史和整个世界。例如,近几年随着大量资本境外投资,海外中资企业工地遭遇当地人袭击、海外中资企业产品遭遇抵制乃至打砸焚烧的新闻屡见报端。除了政治因素外,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企业和员工,缺乏对所在国文化的了解,因为隔阂误解导致了文化的冲突和现实中的对立。如果我们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能够突破目前仅限于对出国汉语志愿者和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封闭性,运用我们对于“国际”二字所拥有的世界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将教学对象扩大至所有海外投资企业和出国劳务人员,我们的专业建设将极大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常态、“新工科”,必将走出一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的新路子。

从教育教学和文化推广的角度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可以通过为工科专业乃至工业企业提供教育方法的培训来为“新工科”服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拥有教学方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华传统文化等专业知识,可以通过为工科专业乃至工业企业提供教育方法的培训来提高工业企业内部的“师傅带徒弟”、现代学徒制等管理制度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工科专业乃至工业企业提高传统文化在工业产品中的体现,将一件件工业产品打造成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如同苹果手机承载着美国的商业消费文化一样。同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海外投资企业和出国劳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可以将每一个海外工地、海外车间、海外店铺、出国劳务人员打造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分担孔子学院的教学压力,提高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效率,以传播优秀文化的方式“改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现状”[4],从而助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

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参与“新工科”的这三条路径并非离经叛道脱离了专业本分。教育发达国家已经走在了学科交叉、知识嫁接的前列。斯坦福大学的做法是学工程也需要理解哲学,学习一点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工程运行,商科生和文科生也要做工程试验了解一点自然科学。北京大学卢晓东研究员介绍斯坦福大学本科“新工科”10个计算机科学交叉专业中有8个与语言文学历史文化相交叉[5](见表1),这无疑是切中了新经济的脉搏。

表1 斯坦福大学本科“新工科”专业

信息化、脑认知、芯片、精准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既需要工科知识也需要文科知识,俞敏洪将新东方外语教学做成了产业流水线和工业产品,社会上很多语言类、作文类培训班已经工业化、流水线化,以《盗墓笔记》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已被影视工业高度IP化,难以判断它是工科还是文科。经济转型和创新业态催生大学教育转型,传统的理工科和文科的划分已不足以应对时代变革,对于传统工科专业和传统文科专业我们要重构专业认知和核心知识。

应当认识到,国家经济领域里正在进行调结构转方式的经济转型,教育领域里教育部推出的“新工科”研究和实践是为这一转型服务的,不管是工科专业还是文科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在更广泛的专业交叉和融合中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当具有这样敏锐的眼光尽早地开始将本专业的教学服务与国家“新工科”研究和实践结合起来,早起步早动手才能早受益。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的新思路

在“新工科”理念的引导下,工科专业要积极地融会人文社会学科专业,人文社会学科专业也要积极地为工科专业服务,并在为工科专业服务过程中通过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完成专业的悄然转型。教育部高教司张大良司长指出:“新工科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6],这一思路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对“新工科”教育变革带来的问题同样适用。基于上述认识,必须开阔视野、调整思路,将专业教学融入“新工科”的研究和实践中,在教育部主导的这一改革新动向中占得先机。具体到专业建设,可以运用新思路,走出新天地。

在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方面,可以考虑学习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明确要求学生跨学科选课,将了解一点工科知识作为专业要求。推进学分制改革,增设与“新工科”相关的课程,例如要求必修工学类课程几个学分,与工科类院系进行学分互认。鼓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主修文学学位的同时,学有余力的可以去辅修工学学位,实行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培养过程中渗透“新工科”理念。

在实验教学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除了少数的几门课程,例如《心理学基础》《教育心理学》可以做实验之外,更多地可以运用实践教学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在校内,可以考虑学习青岛滨海学院建设的中国馆,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装饰其中,营造一个专业的汉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专业实践教学中心。在校外,可以走进工业企业、厂矿车间、工程工地,将对工科专业学生和企业员工的汉语教学、国际化培训、教育教学方法培训、文化传播与工作场所结合起来,将现场作为专业实践教学中心,实现社会服务的属地化。

在教材方面,除了传统的语言文化类、教育教学类教材,要围绕“新工科”的大局,可以邀请服务密切的工业企业参与教材编写,共同开发适合为工科专业乃至工业企业的汉语教学、国际化培训、教育教学方法培训、文化传播等方面的跨学科跨专业教材,力争实现某些为工科专业乃至工业企业服务的课程教材手册化。

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是“新工科专业人才至关重要的能力”[7],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同样应当投身于创新创业大潮中。要积极引导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正视“新工科”这一时代潮流,有条件的将工文专业知识交叉发展。李彦宏、龚海燕、黄怒波、戴威毕业于文科类专业,但是依然能取得创办百度、世纪佳缘、中坤投资、ofo小黄车等成就。所以,如果我们按照“新工科”理念培养学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完全可以走出一条路子。

在教学考核方面,除了常规的语言文化类卷面考试,可以考虑将日常作业、期末考试与工文交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考核,督促学生除了语言文化知识,一定要了解“新工科”的时代要求,懂一点工科知识。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新工科”服务的能力。

在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方面,教师应当走出从校门毕业又走入校门教学的封闭性,主动了解“新工科”,主动去听工科类专业的课程,主动走进工矿企业将专业教学与工业实际结合起来,主动进行“新工科”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如何交叉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融入教学,推动教学改革走向深入。

在社会服务方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要主动融入“新工科”,并为其服务。如前所述,可以登上工科专业的课堂讲授汉语写作,可以教授工业流程中的商务文案,可以为海外中资企业进行出国前跨文化交际培训,可以为工业企业内的现代学徒制的师傅们进行教学方法培训。学生实习时也可以拓宽思路,不要局限于一定要去中小学教语文,完全可以走入工业企业、厂矿车间进行实习,体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综合性、复合型、杂家的特点。

结语

如前所述,“新工科”目前更多的是一种学科交叉的教育理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其综合性、复合型、杂家的特点完全可以投身其中为“新工科”服务,为国家的转型发展大局服务,承担专业的社会责任。做到了这一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可能像教育部倡导的“新工科”那样,变身为“新文科”,为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专业应对“新工科”趋势做出示范,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高等教育改革大潮中。

猜你喜欢
工科新工科汉语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学汉语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