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消除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

2020-05-11 06:13段巍
校园英语·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西方文化英语教学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加以调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举例说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表现并分析其成因,介绍了中西方教育教学模式的差异,提出了英语教学中消除中西文化差异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西方文化;冲击与调试

【作者简介】段巍(1981-),女,汉族,黑龙江鸡西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本科,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化。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与原因

1.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1)个人隐私。对隐私的认识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具体表现。西方社会中,公民个人的隐私不愿被人公开和干预,如年龄、收入、婚姻等,这些在英语的日常交流中很少涉及。我国的社会文化是关怀式的,彼此关心和互相帮助是一种美德,与别人分享生活琐事和讨论工作也是一种友善的行为。

(2)感情表达。社会文化的形成受到当地民族、风俗、礼仪和交流方式的影响,表现出不尽相同的特点。在表达感情方面,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也很明显。西方人坦诚直率,中国人谦虚谨慎。中国人认为与人交往要谨言慎行、谦虚礼貌,交流过程中会注重委婉和含蓄。比如当别人对自己表示感谢或赞扬时,我们一般会说“不客气”“没事”等,这是谦虚谨慎的表现。但在西方文化中,谦虚的表达会引起对方的误解。比如在英语交流中,如果对方说“你的英语很流利”,按照中国文化的理解会回答“我讲得非常一般”,如果对方是西方人会认为这种回答是对他判断力的质疑。

(3)交流称呼。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对他人的称呼会根据两人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比如对家人不会直呼其名,工作中的交流会使用“姓+职务”的方式来突出对方的社会地位,表达尊敬之情等。但在西方文化中,较为熟悉的人彼此之间的称呼一般使用对方的名字,在正式场合或书面则使用对方的“Mr/Mrs+头衔的方式”。

2.造成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探究。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形态、思想意识、历史背景都是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要想在英语教学中深入理解西方文化的冲击并加以调节,就必须认识到文化冲突现象产生的原因。

(1)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冲突的主要成因。西方文化对逻辑思维较为认可,习惯用理性的思维来分析和处理事务;中国文化讲究中庸之道,思维方式更倾向于感性,交流过程中要考虑对方的立场。思维方式不同就会导致为人处世方式的不同,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思维方式的转变,防止出现“中国式英语”。比如要表达“好好学習,天天向上”不应使用“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而是“Study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2)社会行为规范的差异。社会制度、法律、民族、宗教等社会行为规范都会造成文化的差异。中西方的社会制度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也不同,因此会产生较大的文化差异。比如在中国轻拍儿童头部是一种表示友好的行为,但在西方社会这是对儿童的不尊重,会引起对方父母或其他家人的愤怒。在西方,人们的家庭观念不强,就算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也要给对方留有一定独立的空间,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是相对自由和宽松的,亲属之间的交往也较少;但在中国,亲戚之间的交往频率和亲疏远近直接挂钩,社会提倡大家庭之间的互敬互爱和彼此依靠。这些都是由于社会行为规范而造成的文化差异。

(3)价值取向的差异。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是私有制,保护公民个人的利益,提倡个人的价值。西方文化认为社会的生产力和人的生活水平都取决于个体的能力,有个人才有社会整体,个人高于社会整体。中国文化恰恰相反,更加注重社会的整体进步,强调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认为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价值取向的差异会导致文化冲突的出现,中国文化认为个体应该谦虚谨慎、随遇而安,否则会被“枪打出头鸟”,正所谓“行高于众,人必非之”,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和谐思想;但在西方文化中,“随遇而安”被认为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代表着懒惰与无能,人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二、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具体表现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就会导致教育形式的差异。中西方教育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材编写和培养目标等多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首先是班级容量的设定,国内常见班级容量是50-60人,欧美学校普遍采取20人左右的小班上课,这两种班额的课堂活跃度是完全不同的。其次,中国教育的课堂氛围相对固化,以教学为中心,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西方教育的课堂氛围较为随意,教师讲授环节的时间较短,一节课的主旨内容讲完后,学生会进行集中讨论,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探索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导向,因材施教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中外学者对大学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有各自的见解,也在不断交流中取长补短。西方教育学认为,大学阶段的学习就是一群年轻人在一起发挥创造力和产生能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智慧的过程。他们认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年轻人创造一种更加高效的激发智慧和创造力的环境。中国的大学教学工作与西方差异较大,沿袭着以传播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做好笔记写好作业,考试取得好成绩,毕业取得文凭找工作或升学。这是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一般模式。中西方的大学教育模式差异是在文化背景、社会制度以及社会生产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中国的大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创造力和创新意识;西方的大学生追求创造力,但同时也普遍存在自由散漫地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中西方文化和教育模式的差异,不能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也不能无视西方文化的差异,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英语能力提升为教学目标,消除西方文化的冲击并加以调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三、英语教学中消除中西文化差异的几点建议

英语教学中消除中西文化差异,关键是要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明确西方文化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生活习惯等,然后换位思考,从而利用英语传递信息,这样才能将语言工具运用得更加得当。

1.结合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渗透西方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史。历史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了解西方社会的历史可以有效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的了解,可以有效避免文化误解和偏见。比如在学习西方节日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拓展一些节日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故事或神话故事,包括圣诞节与基督教的关系,圣经中记载的宗教故事等。学生在了解圣经故事后,对一些文章中出现的单词就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如Jesus(耶稣,圣经人物)、Christ(基督,圣经人物)、Chirsmas(庆祝耶稣的降生日,罗马神话)、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五月花号船的故事)等。这些根据圣经故事或历史事件而形成的节日,都是西方文化传承的代表。了解这些故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对比我国春节的一些民间习俗(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年夜饭等)的由来和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虽然有差异,但人们在节日中的情感是相通的,中国人过春节是为了辞旧迎新,代表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西方人过圣诞节和感恩节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从表达心情的词汇就可以看出,如“full of joy”“andgaiety”“love and laughter”等。学生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加以调试后,教材中这些词汇和语句就很容易理解了。

2.鼓励学生提高知识储备。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观看影视作品、利用网络获取相关资料等,以求达到加深对西方文化认识的目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前和课后安排课外读物和科普资料给学生阅读,如外文小说、诗词、散文、电影、歌剧等。这些课外资料形象生动,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去了解西方社会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和生活习惯,这些都是有效消除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手段。比如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有很多有关颜色的衍生词汇用法都是作者独创的,如in the red(负债)、white lie(善意的谎言)等。这些词汇都是莎士比亚本人独创的,如果不了解他的作品和历史背景,是无法理解这些衍生词的使用方法的。在中国文化中,也有一些词汇是在某个历史时期或影视作品中出现后才形成的,如小强(蟑螂)、学霸(学习成绩好的人)等。这些课外读物和媒体作品都可以帮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加深对英语发展历史背景的认识。另外,英语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报刊、电视、网络中会不断派生出新的词汇,如walk on air(非常高兴)、on the ball(勤奋)等,这些也需要学生在不断接触外文资料的过程中去掌握。

参考文献:

[1]贾丽霞.在英语教学中有效渗透文化意识教育[J].文学教育(上), 2019(11):180-181.

[2]付君.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迫切性及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9):216-217.

猜你喜欢
西方文化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设计——词汇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探究提升高中学术历史课堂有效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大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