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换位思考解读小说中的人物

2020-05-11 05:52武玉丽
考试周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叙述视角换位思考合理

摘 要:本文通过细致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品读人物,对《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的形象有一个基本把握,在此基础上,换位思考、辩证分析人物行为的合理性,认识人性的弱点,并引导学生能对人性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正确看待社会中的冷暖,能够在知己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人格,更理解通过小说叙述视角的安排意图,在于给人希望。

关键词:人物形象;换位思考;合理;叙述视角

教材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的小说作品。主要是通过发生在亲兄弟之间因贫穷而不认兄弟的故事讲述,揭露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以及小人物的辛酸。语言大师莫泊桑的小说“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那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语言精练,追求一个字用得其所的力量。

在课堂准备过程中,按照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去分析一篇小说是一个基本常识,但是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对这篇文章中的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冷漠、勢利、金钱至上、冷酷无情等等长期占据着我的大脑,每一次教到这篇小说时,都如鲠在喉,很压抑,觉得没有把人物说透彻,总觉得很亏欠菲利普夫妇。直到自己家有儿女,生活需要柴米油盐的调和后,也渐渐明白莫泊桑小说中的菲利普夫妇作为小人物的心酸,这个人物需要辩证地去看待,要理解其行为的合理性。直到读了王富仁老师的《简说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怎样感受人物,要教给学生自己去分析,这极大地鼓舞了笔者的信心,设计了这样一堂鉴赏小说的方法的课堂。

笔者在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在初步了解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从一个角度教给学生一点鉴赏小说的方法;交给学生一个辩证看待问题的方法;通过分析莫泊桑笔下的人物菲利普夫妇,认识人性的弱点,并引导学生能对人性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正确看待社会中的冷暖,能够在知己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人格;而根据最能体现作者创作意图的是高潮部分,人物在情节的起伏中各自绽放出性格的火花。主要探究问题如下:

1. 假如你就是菲利普夫妇中的一员,你如何对待这样一位兄弟?

2. 约瑟夫是如何对待这样一位流浪在外的叔叔的?

3. 文章以一个孩子约瑟夫的视角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一、 船上偶遇于勒叔叔——总结菲利普夫妇的形象特征

首先分析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偶遇于勒叔叔后的心理,以此来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可分析的语句有: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由此可见:在我们大家眼里,菲利普夫妇是一对唯利是图、爱慕虚荣的夫妻,他们对于勒叔叔的态度是憎恨的、害怕的、避之不及的。

二、 换位思考探究菲利普夫妇的行为

学生一开始在表达对菲利普夫妇的批判和不满,反问,形成争鸣:“假如你就是当时的菲利普或菲利普夫人,你会如何做?你会跟这个穷困潦倒的兄弟相认吗?”

学生对此问题的分析比老师更加透彻。

有的人同意相认,理由:

首先亲情是第一位的。看到于勒的生活如此不如意,不管之前做了什么,毕竟是自己的亲兄弟,把他带回家。

其次,于勒之前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他现在并不像以前那样坏,他年轻时候挥霍钱财,到了中年,他能自己打拼出一番天地,并且在信中说愿意赔偿自己的哥哥,弥补自己的过失,那个船长说,他原本就是住在哈佛尔,而且还有亲戚,但他不愿回来,因为他欠了他们钱,说明他并不是无赖,他已经知道自己错了,而且是有自尊心的。

再次,面对金钱与亲情的选择,应该把亲情放在首位。钱是人挣的,钱是身外之物,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亲人没了,就永远没有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不管对方会不会回报,自己的心里是快乐的,没有内疚和遗憾的。就这样不相认,回去了,他们也都不会快乐。

最后,一家人的幸福生活靠自己去努力,要建设美好的家庭,过幸福的、有体面的生活,不应该全部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的奋斗去努力,去争取。

有的学生坚持不相认的观点,理由:

首先这是于勒本身的问题。于勒以前就是家中的祸害,他把父亲的遗产挥霍得一干二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跟于勒相认了,给他找了份工作,他就不会缠着自己、拖累自己吗?一切皆有可能。

其次,社会环境的原因。整个社会对金钱都是十分看重的,二姐夫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拜金是一种倾向,一种趋势,整个社会的氛围就是这样的,但是在大的社会环境中,人应该有一个是非的判断,不能置亲人于不顾。

再次,是家庭的原因。作为社会底层人的一份子,家庭非常的拮据、贫穷。“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如此省吃俭用的一个人,每天都在为经济而愁云笼罩的母亲,面对女儿的幸福与贫穷的于勒叔叔,她更爱自己的女儿,怎么会为了于勒,而让自己女儿好不容易所获得的幸福就这样付诸东流呢。

最后,菲利普夫妇本身性格的原因。自私、虚荣,冷漠。当有的同学谈到这一点儿时,大家也都形成了換位思考的意识,扪心自问,自己有私心吗?私心,这是人共有的弱点,而不仅仅是菲利普夫妇的问题,但是当自私占了上风,成了一个人生活的主导,自私到只重金钱而置亲情于不顾了,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菲利普夫妇这么做,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人性中这些恶的方面,自己在为人处世中一定要极力避免,一个人、一个家庭,再贫穷也不能置亲情于不顾。同时,我们也要知道菲利普夫妇这样做也有他们不得已的苦衷(家庭贫困,希望过上体面一点的生活等),对于一个挣扎在贫困线上,连女儿都嫁不出去的底层家庭,对于这样的一个小人物,让不让于勒回家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而是生活的两难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应当试着去理解他们的言行举止。

但是,我们能支持这样的行为吗?不能,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他们虽然家庭贫困,虽然自己饱受艰苦,却依然保有了人性的真、善、美。

三、 儿童约瑟夫的叙述视角

故事发展到这里,大家此时的心情是沉重的,或许内心还在为叔叔的遭遇而伤心难过,然而,在哲尔赛旅行快结束时,约瑟夫这个孩子的做法似乎能给我们一丝温暖和安慰,在黑暗中给了我们一点光明。他是如何对待这样一位流浪在外的叔叔的?

“我们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您”“先生”与父母对于勒的称呼完全不同,也写出了“我”对于勒叔叔的发自内心的尊重。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想:“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留下半个法郎给他做小费。

我用坚定的语气说:“我给了半个法郎的小费。”

这些语句都表现出“我”对叔叔的深切同情与关心,表现了我的善良。“我”在用实际行动,力所能及地帮助叔叔。话语的坚定,既肯定了他对叔叔的关心,又传达出他对妈妈做法的不满。

由此看见,约瑟夫同情、关心自己的亲人,是一个善良、纯真、重亲情的孩子。文章以一个孩子约瑟夫的视角来写,使故事显得更真实、亲切,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人之初,性本善,约瑟夫作为一个孩子,他的内心是纯真善良的,像约瑟夫这样的好人多了,慢慢的,社会风气就变了,所以作者让我们从这个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

通过对小说的学习,笔者希望我们能像约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希望社会能更好一点。

希望我们能正视人性的弱点,时时地反省,不断地反省,弃恶扬善。

希望我们珍视所拥有的血浓越水的亲情、和睦、温暖的家庭。

更希望我们能以悲悯的情怀来设身处地感受这些小人物的生活,在失望和批评之外,也许我们还会多一些理解。

也希望学生能利用所学解读小说人物的方法,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理解莫泊桑的另一篇小说《项链》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

参考文献:

[1]张志公.《我的叔叔于勒的》笔法[C].初中语文课文分析集(第五册),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2]卢昆.巨匠的名篇:读《我的叔叔于勒》[C].外国古典名作赏析(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3]王富仁.简说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J].语文学习,2003(5).

[4]姜毅,胡根林.趋于多元化与多样化的经典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综述[J].中学语文教学,2014(5).

[5]王楠楠.《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分析[J].北方文学,2014(1).

作者简介:武玉丽,上海市,上海民办张江集团学校。

猜你喜欢
叙述视角换位思考合理
叙述视角与人物形象
化学课堂教法与学法优化同步探究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换位——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
创造性处理和运用初中化学教材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
中国“换位思考”,日本不会投桃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