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五多”复习法初探

2020-05-12 01:05钟家均
考试与评价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三复习政治课堂

钟家均

【摘 要】 “节奏快、容量大、要求高”是高三政治复习课的特点。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内做到知识掌握、能力培养、觉悟提高呢?加强课内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识的迁移、向课堂要效率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如何上好高三政治复习课,谈几点教学体会。

【关键词】 高三复习  政治课堂  “五多复习法”

一、教学手段多样化

高三的学习任务很繁重,学生的心态是紧张疲劳的。尽管学生们目标明确态度积极,主观上都想做出最大的努力,但出现课堂上犯困,或者精力不集中的情况还是难免的。当一个人无精打采或过于疲劳时,他的注意力往往是分散的。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如果拿起粉笔就上课,即使教师满腹经纶也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不仅要在语言上能抑扬顿挫吸引学生,还应该利用多变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每节课前,教师可安排学生讲述最新的国内外重大新闻或是发生在身边有意义的事情,也可以开展课前小活动,让学生做个游戏,讲个故事或者唱支歌。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的活动、故事、歌曲等应与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有关,自然过渡为该节课的导语,课堂效果将是十分明显的。

二、师生互动多交流

在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学生虽然对高中三年的知识框架有了大致把握,但对高一、高二的基础知识遗忘太多,在回答问题或是做练习时常感觉很茫然。对此,教师应置身于学生的立场,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提问,多与同学老师交流。通过质疑、探索、解疑,归纳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总结解题方法。如:选择题的目的是检验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分析能力。题干中的情境设计和设问多种多样,题肢往往似是而非,迷惑性强,稍一疏忽,就会选错。如何高质量地完成这类题目呢?学生在训练中可通过质疑、解疑,归纳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是牵涉到基础知识更要多质疑、多提问,如工人的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吗?高二哲学常识中讲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两个飞跃是一回事吗?通过质疑、解疑、归纳可以得出在公有制范围内奖金、津贴都是对劳动者工资的补充形式属于按劳分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之一,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升华,这两个阶段也是有别的。诸如此类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渠道来解决,即强化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很容易就发现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得不够,这样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用典型例题加以训练和巩固。

三、联系热点多探究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所在,也是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因此无论是平时教学,还是总复习阶段,政治教学都必须紧密结合时政热点,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理论知识的方式方法,通过运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解答能力。例如:我在讲授科技创新这一专题时,例举了我国安徽的奇瑞汽车公司注重科技创新,最终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发动机ACTECO,成功抢占国内外市场,成为国内乘用车前八强、出口量第一的自主品牌轿车企业。然后问学生:你对奇瑞汽车公司走科技创新之路有哪些思考?学生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角度分别加以阐述。从经济常识角度看,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经济效益,走品牌之路。从哲学常识角度,体现了奇瑞公司善于抓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原理。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说明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通过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进行分析、综合,起到了“一点辐射一片”的作用。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高三政治课总复习,它不但巩固了基礎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巧妙设问多启发

高三复习课容量大,时间紧,教师往往会“填鸭式”的“满堂灌”,从头到尾连连“轰炸”,但师生无碰撞、无交锋的课堂,效果是不理想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积极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精心准备的材料、图表、问题等应积极响应,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答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多设置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争论。鼓励学生讨论、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如果教师不设置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只是给标准答案,那么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则会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这种“不劳而获”的成果在学生思维的空间中印象不深,往往下次再遇到相似题目又一筹莫展。教师应多设置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争论,在争论中使问题更明朗化,结论更多样化,思维的浪花结出了累累硕果。

五、建构体系多综合

在高三的总复习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构架知识体系,不仅要注意学科内框与框、节与节、课与课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与史地之间相关知识的联系,这样做才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高屋建瓴,从细微入手,分析实际问题,防止出现答题思路狭窄,答题要点缺漏等不足。例如:政治常识第二课第二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有三框内容,那么框与框之间关系是怎样的?它与第一节“我国的国家机构”有关系吗?与课标题“我国的国家制度”的关系如何?要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向学生揭示清楚,这样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就能从整体上把握,全面答题。对于教材上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背诵,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各学科间的联系。这样从一个问题中联想到更多的内容,养成善于动脑、善于联想的习惯,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可操作性方法的五点总结。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以上的“五多”原则,精心准备,灵活处理,高三政治复习课一样可以上得生动活泼,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于杰.高中政治在高考复习阶段的教学关键点[J].华夏教师.2018(06).

[2] 陈要娟.“导学诱思”教学模式在高三政治首轮复习中的实践研究——以内乡高中政治教学为例[D].河南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高三复习政治课堂
活用英语新闻报道,提高高三复习备考效率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活”起来
在政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从阅卷情况分析生物高考对学生规范性的要求
讲求阶段侧重,切实提高词汇复习实效性
构建有效的中职高三语文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