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2020-05-12 01:05洪文辉
考试与评价 2020年4期
关键词:趣味实验关键能力教学内容

洪文辉

【摘 要】 核心素养能力,即学生接受相应教育时逐步形成的满足社会与个人发展需求的品格与能力。化学课堂教学时复习作为总结性课程,旨在梳理前期所学知识点,使得学生全面掌握这部分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化学“物质的构成”单元复习时,教师要重新选择切入点,落实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要求,制定合适的复习目标,提升单元复习质量。文中以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为着手点,联系“物质的构成”单元知识点,提升单元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 关键能力  教学内容  趣味实验

一、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化学语言及表征能力

新课标中强调“物质的构成”教学。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初步了解这部分内容,但这种了解停留在知识层面,不了解物质组成认识与研究组成的方法,结合新课标与学情分析,这部分教学内容为:夯实化学式表示含义、认识物质组成视角与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例如铅笔中的碳和钻石中的碳有什么关系,它们又是如何形成这不同的表达形式的。又或者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我们呼吸的氧气和臭氧层都会含有氧元素,它们二者又有什么联系等等。

此外,教师在讲述到氧气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做一个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教师随机挑选一名学生,让其上前利用镊子夹取木炭并利用酒精灯点燃,随后将点燃的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到集气瓶中,同时向集气瓶内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让过学生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然后把点燃的木炭放在空气中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比较它们的不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两者会不同。在这观察、思考与表述的过程中学生对现象语言表征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二、选择合适问题,提升化学的微观想象能力

化学课堂上教师提问时要选择合适实际,并保持平和的态度,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问题问题,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并增强师生互动频率。学生会在不知不觉的时间中掌握相关知识,教师据此设置合适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实现培养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全面落实课堂新课程改革要求,提升化学课堂问题的有效性。具体到这堂课上,教师可以实验联系起来,利用实验现象设置具体问题,提升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化学课堂的趣味性。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神奇魔术—神奇棉花图。(实验装置如图中所示,将5个棉花图案间隔绑在钢丝条上,教师将酚酞试液滴在上面4个棉花团上,实验开始后将装置底下的橡皮塞下来,将浓氨水滴在最下面的棉花团上,随后将大试管塞紧即可。)同学们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设计目的:借助课堂上充满趣味性的化学实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得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思考为什么棉花团颜色逐渐改变,颜色变化顺序有什么内涵吗?通过这种模式奠定微粒基本性质教学的基础。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模型认知的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青蒿素可以有效治疗疟疾,治病原理是什么?

学生依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最终给出青蒿素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通过设计这部分內容,让学生掌握“性质通过用途反映、物质性质则由结构决定”的化学核心素养观念)。

教师继续提问:由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依据化学式可以获得哪些相关信息?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果:化学式表示青蒿素,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经过计算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学生通过这些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出每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等数据。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通过青蒿素化学式获得的信息能否划分成几个组?依据什么划分小组?学生:通过交流分析并汇报相关结果。

经过教师引导得出:可以从三个层面分析化学式的含义:(1)宏观层面。代表一种物质及该物质的组成元素;(2)微观角度。表示相应物质的分子组成,单个分子;(3)量的意义。直接体现出各原子个数在物质分子中的组成;表现物质中各元素质量比。

(这部分设计,有助于学科素养的培养)

四、重视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初三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甚至并没有超过2个月,因此没有形成微粒观念。化学教师要突破这个难点,联系生活现象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思考问题,探究微观层面的原因。这种模式考虑到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与认知规律,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微粒观念。化学知识点的学习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兴趣,落实与培养学生各项能力。仅通过化学教材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无法满足序曲,需要与实验结合起来,实现同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思维的目的。

化学知识点繁杂且彼此联系不紧密,学生学习时容易出现遗忘情况,看到教材上慢慢的理论知识点,就会出现头痛现象。同时,生物学科上存在很多专业名词,如果不能深入理解与记忆,就会使得知识成为负担,无法提升生物学习质量与效率。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塑造一个知识框架体系,课堂教学时多引用图片、框架等形象方式,利用图形将原本枯燥的知识展现出来,方便学生记忆。通过实验形式培养学生微粒意识,搭建合适的模型。考虑到初三学生年龄问题,无法正确认知微粒,利用多媒体模仿微粒状态变化,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知,明白物质固液体物理变化过程本身并不会影响到微粒状性质,仅仅对微粒状缝隙进行改变。

总结:

学科关键能力就要转换教学的思维,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就是发散性思维的拓展。如何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适当增加习题练习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内容的印象,促进单元复习质量的提升,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参考文献

[1] 张苗.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57+60.

[2] 赵永军.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学周刊,2019(23):42.

猜你喜欢
趣味实验关键能力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
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教学法探讨
浅析初中化学趣味实验的设计及应用
鸡蛋在稀盐酸中沉浮实验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