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摄影作品《莱茵河Ⅱ》被高价收藏的原因

2020-05-13 01:18徐雪寒
海峡影艺 2020年1期
关键词:莱茵河画廊美术馆

徐雪寒

自从苏富比1971 年在伦敦举行首场影像专场拍卖会以来,摄影作品的投资和收藏价值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认同。2011 年11 月8 日,德国当代摄影艺术家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1955—)的作品《莱茵河Ⅱ》(Rhein II)在纽约佳士得(Christies)拍卖会上以433.85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05 万元)被一个德国收藏家购买,引爆了整个国际摄影界,刷新了半年前辛迪·雪曼(Cindy Sherman,1954—)的作品《无题96 号》(Untitled #96)拍得389 万美元的史上最贵照片记录。《莱茵河Ⅱ》创作于1999 年,描绘的是德国杜塞尔多夫的莱茵河两岸的风貌。画面中没有轮廓的小路、草地、河流和天空几乎形成了完美的水平结构,这种图像性画面,让作品看上去就像一幅抽象画,暮色中又流露出一种苍凉的感觉。当时许多媒体都以“世界上最贵的一张照片”为题介绍了这张作品。这个消息发布的第二天,不少网友表示“不明白这张照片为啥这么值钱!”或许在普通人眼中这只是一张非常平淡的、河岸比较平行的风景摄影作品罢了。各种对于当代摄影作品拍卖和收藏的质疑声不断。有人甚至质疑道:“它的亮点难道是完全平行?”对此,圈内人士有着各自的评价和解释。

佳士得拍卖行是这样解释的:“我们并不希望人们看完这张照片就猜到这是莱茵河的哪块区域,我们希望读者可以欣赏这片‘柏拉图式的水域’。”

电讯报的弗洛伦斯·沃特斯(Florence Waters)客观地写道:“一张照片的诞生可能需要很长的过程,这令古尔斯基的作品拥有独特的价值。这张照片充满活力,美丽且令人记忆深刻——我应该说令人难忘,充满德国风情和受欢迎的主题:浪漫的风光,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评论家肯·罗克韦尔(Ken Rockwell)从技术的角度,认为“这张照片以简洁的内容,展现了摄影师精湛的技艺。20世纪70年代末,摄影作品开始进入画廊,与绘画艺术并列。在这其中,古尔斯基的照片以出众的技术脱颖而出。完成这张照片需要数月的时间,以及大量的数码处理才能得到最终出色的效果。”

《连线》杂志的雅各布·席勒(Jacob Schiller)强调传统胶片摄影的重要性,认为:“如果这张照片不是用胶片拍摄,那么它就也不是艺术。我想不出任何一张用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经典作品。”此外,席勒还提到一位画廊专业人士称:“注意到一种趋势,摄影师正努力重新将自己定位为‘艺术家’。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以高价出售,而非停留在传统的照片市场。”

正因为摄影师也是艺术家,所以他的作品具有可观的艺术价值。佳士得欧洲战后及当代艺术部门主管弗朗西斯·奥切德(Francis Outred)表示这张照片的尺寸和技术,也是考虑其艺术价值的因素之一。他说:“在如此巨大的尺寸上展现出众的冲洗技术,作品的色彩和颗粒无疑对绘画是一种挑战,古尔斯基已经带领一部分艺术家重新定义了今天的艺术媒介。”

一张照片能引起全世界这么多人的议论,它的收藏价值到底在哪里?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莱茵河Ⅱ》(Rhein II)1999

首先,艺术品的价格取决于艺术家在艺术史中的地位和影响,藏家在收藏艺术品的同时也是在收藏艺术家。古尔斯基是当代摄影史上最重要的摄影师,也是当今摄影界中最耀眼的艺术家。我们知道,他的老师贝歇夫妇开创了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对世界的摄影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深刻地影响了无数的后来者。这个学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诞生了很多受到学术界和收藏市场欢迎的摄影艺术家,古尔斯基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吉尔斯基在继承客观主义独特的以无表情技术美学,及与类型学为核心的德式摄影风格的同时,也融合了自我意识,他在艰难的无休止的创作过程中,通过大尺寸照片呈现出的全景式大场面对高科技、快节奏的全球化,进行着“大”规模的“采样”。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创新,他的作品既有日耳曼民族印记又有自己鲜明的个人风格,已然成为德国当代影像文化记忆的一部分。这幅《莱茵河Ⅱ》作为古尔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无比强烈的艺术效果,照片用非常大幅的尺寸展示,给观者震撼的视觉体验和学术性的思想深度。

其次,《莱茵河Ⅱ》的作品尺寸远远超出了一般摄影作品的画幅,让人看到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惊讶。该作品长度385.5 厘米、宽度207 厘米、厚度6.2 厘米,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豪气冲天。这也是古尔斯基的影像标志和他一贯的创作手法——先用大画幅胶片进行拍摄,然后再将作品进行扫描和多底合成,限量印制与巨幅尺寸的展示。大尺寸和电脑技术的参与,表现一种浪漫的景观、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在欣尝摄影师表现景物客观性的基础上怀疑其摄影的“真实性”。古尔斯基通过后期处理技术将莱茵河边的厂房、建筑、行人抹去,画面被修饰得极其干净,最终成为了像抽象作品一样的单纯线条与色块,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作品在延续了古尔斯基大画幅的鲜明个性、及具有古典风景画般的华丽风格和庄严气势的同时,也反映出他近期作品正明显走向抽象化的趋势。不得不承认,古尔斯基善于制作精美的全景彩色照片,并且开创了当代艺术摄影的新纪元和新趋势。在BBC 为他制作的专题片里,他诠释自己的创作意图时说:“什么是人类视角的具象世界?不是你经过河边看到的一些无聊的房屋,破损的电站,赶路的行人,路边的垃圾,这些和‘永恒’没有半点关系,对我而言,只有绿色的河岸、反射为白色的河水和天际才是永恒的本质,至少是‘试图接近本质’的……。我认为我还原了莱茵河的真实面貌,一种本质上的真实。”《莱茵河Ⅱ》经过独具匠心地处理,已经不仅仅是一幅照片,它是一件借助于摄影语言表现的当代艺术作品,把人类的历史、自然和艺术完美地实现融合。

第三,辨析艺术作品的价值不能只拿出一幅作品来分析,而是要放到摄影师的所有作品中观看,成功的摄影作品一方面要是摄影师独特风格的极致,另一方面要体现普遍的审美价值。古尔斯基用超大尺寸的作品、巨观的视野、精致的细节、无限延续的场景,来表现他心中的西方现代文明社会及时代精神,这已成为他作品宏大的美学特质。2007 年在伦敦苏富比,古尔斯基的《99 美分Ⅱ》《99 Cent Ⅱ》就以334.6 万美元成交,创下了当时摄影作品拍卖价格的全球新高,让当代艺术家们羡慕不已。这幅作品也是巨幅尺寸,将超市里重复排列的商品、货架及促销标志,浓缩成鲜艳的红、黄、蓝,并被极其精细的表现出来,这需要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技能。纽约现代美术馆策展人朱莉恩·利维(Julien Levy)认为:“仅将一张简单的底片放大,置于巨大的空间还要保持照片的趣味性,这是困难的;而且危险也随之而来,因为如果摄影师不能够对照片的每个微小的细节有所控制,只是单纯靠它尺幅的独特和放大之后的戏剧性来获胜,那你的每个缺点也都被同时放大了。”古尔斯基在摄影创作中的确有神奇的功夫,他的很多作品都有着近乎完美的细节,这种完美的“品相”也保证了他的市场价格可以一直坚挺。

第四,艺术品的价格还取决于它的稀缺性。古尔斯基的《莱茵河Ⅱ》一共制作了六个版本。其中有三个位于公共美术馆中,分别是: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和慕尼黑现代美术馆(Munich Museum of Modern Art),一个位于全世界最大的私人博物馆——美国马里兰州格兰斯通艺术博物馆(Glenstone Museum)中。只有两个被私人收藏家收藏,这次拍卖的就是其中之一。这一点充分说明了此幅作品的稀缺性。同时,被谁收藏过也会直接影响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一般收藏家缺少眼光和实力收藏昂贵的艺术品,《莱茵河Ⅱ》已有四个版本已被世界著名的美术馆收藏,足以说明它潜在的艺术价值。在西方如果藏家对艺术品的定价有疑问,画商不会直接回答藏家的质疑,而是会阐述一番艺术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列举出同样收藏这个艺术家作品的大牌美术馆的名字。被世界上最顶级的美术馆收藏之后,必然会把古尔斯基同系列作品的价格推上更高的价位。

第五,艺术品价格要靠背后的推手和画廊的运作。有些艺术家水平很高,但是价格始终走不上高位,就是因为市面上的作品太少,没有人愿意操盘。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少了,就缺少艺术上的比较,在市场上也就失去了竞亊力。也许古尔斯基在美学价值上来说,不一定是有史以来最高段位的摄影大师。但是有些摄影大师已经逝世,他们只有不多的遗作在市场上流通,不能引起市场足够的重视,也并不具备操盘的价值,所以没有人把他们的价格往上推。另外,画廊的等级也决定艺术品的价格。同一水平的作品,超级画廊的定价是一般画廊的3-4 倍。全世界营业额最大、分店最多的高古轩画廊(Gagosian Gallery)和最权威的当代艺术场馆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都曾举办过古尔斯基的回顾展,无形中把古尔斯基的作品推向高位。搜索一下目前摄影作品拍卖纪录前十位,很多都属于同一家画廊——高古轩,这就是高级画廊的效应。高古轩画廊除了摄影,代理或合作的艺术家还有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杰夫·昆斯 (Jeff Koons)、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弗朗茨·魏斯特(Franz West)、曾梵志等。这些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经过媒体的宣传与画廊的操作,他们的作品拍卖价格都是百万或千万美金。这说明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价格的确跟画廊、经纪人的运作等有着密切关系,这就是艺术市场的游戏规则。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莱茵河II》这幅作品之所以被高价收藏,与艺术家的艺术地位、作品的艺术价值、同类作品的价格标准,及作品本身的稀缺性、作品尺幅、作品的保存性、人为炒作等因素均有一定的关系。这也是当代艺术价格、艺术市场和收藏市场复杂与混乱的原因之一。当摄影师在现实生活中用艺术家的眼光看待社会、历史、自然,才能自信地走进艺术市场,他的作品才能被收藏家所认可。正如英国摄影师兼评论家格里·巴杰(Gerry Badger)所著的《摄影的精神》中所言:“摄影师的摄影产生于实际问题,艺术家的摄影产生伦理问题。”对比纪实的自然摄影和艺术家创造的图像,古尔斯基似乎更像一个艺术家而不是一位摄影师,他在试图探索摄影作为艺术创作的工具,其活动的空间究竟有多大,在当代艺术中所处的地位有多高。也许《莱茵河II》这幅作品具体描述的是哪条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古尔斯基预借此来表达有关生命、人生的意义和事物的本质,并因此产生巨大的史无前列的影响。

(本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2016SJD760026)

徐雪寒 三江学院艺术学院绘画系摄影教研室主任讲师

猜你喜欢
莱茵河画廊美术馆
仁·社区美术馆
治黄的挑战和对策:来自欧美治河史的启示
穿紫河:常德的“莱茵河”
美术馆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画廊
画廊
画廊
加州美术馆
莱茵河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