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思政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5-13 14:14潘晓亮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政教师现状问题对策

潘晓亮

摘要:近年来,我市在加强思政课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思政课和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与党的要求、学生的诉求和社会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一些差距。因此,认真分析当前我市思政课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和解决,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政教师;现状问题;对策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我市中小学思政工作水平,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全市思政课建设和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保障思政课时、开发配套资源等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我市思政课程建设仍存在学段性差异大、专职教师严重不足等问题。

一、我市思政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现状

1.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经调研,我市目前共有中小学校2273所,中小学生1115275人,中小学教师67199人,现有思政课教师6415人。思政课教师按城乡、专兼职、职称、性别等结构划分如下:

(1)城区教师2027人,占比31.6%;乡镇教师4388人,占比68.4%。

(2)专职教师1841人,占比28.7%;兼职教师4574人,占比71.3%。

(3)高级及以上职称898人,占比14%;中级职称2790人,占比43.5%;初级职称1905人,占比29.7%;尚未定级822人,占比12.8%。

(4)男教师2136人,占比33.7%;女教师4279人,占比66.3%。

2.思政课建设情况

在课程建设方面,我市能够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及政策,按要求开设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建立了明确的、科学的教学常规和学科要求,纳入了正常的教学管理。学校设有中心备课组,为思政課交流学习搭建平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充分发挥了思政课的育人功能,较好地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调研发现,我市许多学校能够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德育活动,在学校党(支)委领导下,校长总负责,由政教处联系班主任和老师、校团委(大队部)联系学生,全面开展学校的思政工作,拓展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延。

(1)结合学校日常工作,做好主题教育,如形式多样的国学经典教育(上宣传板、进课堂、经典诵读、经典吟唱、书画艺术活动等)、核心价值观教育、班会主题教育等活动。

(2)学校常规德育工作,如每月例话、课前一支歌、课前宣誓、国旗下讲话等。

(3)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课后服务,如师生心理咨询、趣味法律探讨、学“习”兴趣组、团(队)课、留守儿童思想座谈,邀请司法所所长、派出所所长、律师等进校园开展法治报告会等。

(4)学校思政工作顺利开展,其中幼儿园每周均能开展一次主题思政教育活动,小学每周至少开展2课时思政专题课,初中七、八年级思政课每周2到3 课时,高中理科每周至少1课时,文科每周至少4课时。

(5)学校均能以思政为方向把思政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察、教师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等活动的一项重要参评依据。

(6)绝大多数学校思政课程开设齐全,思政教师配备完善,学历水平较高,校长书记、班子成员、党员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学。

(7)课程建设成果显著,教科研活动开展务实有效,能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

二、思政课建设和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1.课程管理令人担忧

很多学校在思政课程管理上不到位,特别是高中学段分过文、理科之后,理科思政课几乎没有开展,低学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由于不是考试科目,因此也被放在一种半真空甚至全真空状态,研究、交流、检查、考核不到位。

(1)教研活动开展不足

思政课的教研活动仅仅停留在每周学校的集体备课上,片区教研和县区教研严重不足。有些学校在年度工作计划和教学活动中对思政课程教研活动的开展关注不够,思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到位

特别是高中学段的理科班思政教师和低学段不纳入考试评价范围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他们只是简单浏览一下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或直接下载网络上的课件来上课,没有从学生的品德现状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确定教学目标,也没有拓展课程资源。

(3)课时经常被挪用

在高中学段,理科班级思政课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经常被其他学科教师占用,或者利用思政课去完成本人所承担的其他科目教育教学任务。

2.教师队伍专业边缘化

(1)专职教师不足

高中学段思政课教师年龄偏大,很多又兼任学校行政工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大多数是兼职教师,把思政课当作“副课”来对待。

(2)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兼职教师的兼教学科更换频繁,长期任教思政学科的教师少,本课程成了凑齐教师工作量的“百搭课”。缺专职教师,青年骨干少,教师变动性大,特别是在低学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上表现尤其突出。

(3)专业能力不足,专业知识贫乏

思政课需要教师有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知识储备。思政教师专业能力和课程要求差距很大,个别教师授课方式落后。

(4)教师业务学习不积极或无渠道

教师表示工作任务繁重,没有精力参加思政学科的培训。许多年轻的兼教教师还同时担任班主任以及一门甚至两门“主科”的教学任务,很少去参加思政学科的教研活动。

(5)专业发展受阻

很多思政学科教师在教科研成果和学科荣誉称号获得方面相对语文学科来说机会都偏少,竞争力大,职称晋升受阻。这给思政课教师带来的归属感较弱。

3.教研员队伍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很多县区教研室和市直学校教科室没有思政学科教研员,专职思政课教研员非常少,有些兼职教研员身兼多重职务。行政性的、上传下达的事务占据思政教研员的主要工作时间,且大多数教研员呈现出被动的、按部就班的工作状态,无法满足投入足够精力去扎实且全面地推进教研各项工作的需要。

三、改进策略

1.给政府部门的建言

(1)开展职前教育

教育部要指导各地师范院校在科学测评就业岗位需求量的基础上,合理提高思政教育专业的开设比例,足额输送优秀的本专业毕业生。

(2)完善学科编制

各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与人社、编制等部门加强沟通,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编制核定方案,以便各学校能适度提高思政教师的比例,加大专职教研员的配备力度,大力优化思政学科的教研员及师资队伍结构。

(3)加强业务培训

能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培训的一线教师少,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协调人事、教研、师训等科室职能,既要邀请高水平的外地培训专家,也要把本地区的骨干教师送出去学习,培养一批本地的骨干培训者。

(4)完善教研网络

县区教研部门要指导辖区内各片区、各学校成立教研组,与教研室、名师工作室优势互补。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加强一线教师与教材编者、教学名师、教研员的交流,以便及时掌握本学科的教研动态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5)拓宽晋升通道

在兼教教师大量存在的客观现状下,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人社部门要按照同等标准对待主、兼教学科工作量和教学成果,完善和细化职评及评优标准,以鼓励优秀教师从教思政学科。

2.给学校的提议

(1)优化教师队伍

立足本校實际,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以保障课时不被挪用。兼教教师的兼教学科不要太杂,人员变动不要过频,要配备品质好、业务精的教师从事学科教学。

(2)加强日常管理

要建立学习制度,为教师的理论自修、集中研讨提供便利条件,提升思政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要做好常规检查,加强对思政学科备课、上课、课后实践、教学评价等常规工作的监督管理,保证开足、开齐、开好课程。

参考文献:

[1]陈帅.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27128.

[2]杨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2012(01):130131.

责任编辑:黄大灿 赵潇晗

猜你喜欢
思政教师现状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生信任度
增强思政教师本领意识 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网络点餐现状及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服务的实现途径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教师队伍交流机制构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