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法治教育的尝试

2020-05-13 14:14刘梅荣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5期
关键词:剖析普及整合

刘梅荣

摘要: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机整合课程资源、普及宪法知识、剖析法治案例、构建情境模拟等途径对学生实施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关键词:整合;普及;剖析;情境模拟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政治协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法治意识,指的是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行使合法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可以采取有机整合课程资源、普及宪法知识、构建情境模拟等策略。

一、有机整合课程资源,延伸法治知识

从本质上分析,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所以思想政治教师要将教材之中的知识与各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与掌握法治知识。关于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主要从下述几个层面入手:①以学生的生活基本情况作为立足点,侧重于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合,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绝不能简单地罗列与灌输法治知识。②根据国家法律和新课程标准要求及时整合课程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至学生法治意识培育方面,充分体现法治的强大生命力量。③根据不同的法治主题实现思想政治知识的重构,以教材资源作为支撑,对其他各项资源进行有机融合,使法治知识和法治意识完美融合。

在进行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用时政热点话题,以课内、课外双向联动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把握法治知识。以“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例,具体教学活动如下:①法治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与知识竞赛活动,围绕“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法治与民主的关系,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等知识展开。②以生活逻辑为视角的价值追问。比如引入市政热点话题与案例,引导学生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列举公民参与国家立法的有关路径,具体说明立法修订征求公众意见的科学性与合理性。③课内、课外双向实践活动。邀请人大代表召开座谈会,观看人大会议有关影像资料,并撰写报告等。

懂法、守法是用法的前提。教师在有机整合思想政治教学各项资源时,需要把法治精神融于资源之中,引导学生以法律视角对待、分析现实生活之中的各类事件,进一步帮助学生把握法治知识,使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明辨是非。

二、普及宪法知识,树立法治理念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法治知识,所以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为前提,进一步加大宪法知识的普及力度,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宪法知识,帮助其树立“法律至上”的基本理念。体验式教学是指让学生经过亲身感受获取知识和经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其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与传统教学对比,体验式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核心地位与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全体参与。每年的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教师要以此作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参与多元的宪法教育类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之中学习宪法知识,体会宪法的重要性,并慢慢形成宪法信仰,培养法治精神,从而自觉地捍卫宪法的权威性。例如:在12月4日举行“学习宪法知识”的教育活动,教师可以选择一名学生进行领读,然后其余学生一起跟读,使学生可以了解与记忆宪法知识内容,体会宪法精神;举行“宪法伴我成长”的宣传类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法治知识小讲堂,促进法治知识的传播,积极提倡学生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公民。此外,每周也可举行“学校宪法周”,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宪法知识的学习是无处不在的,每一天皆是“宪法日”,要科学、理性地看待宪法,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学生在亲身参与宪法知识有关活动中,可以进一步体会与感受宪法知识,形成法治理念,真正地懂法、守法、用法,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剖析法治案例,培育法治习惯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需要将学生置于不同的真实环境之中,引领其有深度地质疑、分析、讨论以及反思,然后通过现有知识与经验的整合实现问题的解决。现实版的法治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使其自主地展开分析、思考、探究,然后厘清具体思路,在不同见解、想法的碰撞之下,促进认知的升华,慢慢养成法治意识。

在剖析法治案例过程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情况科学选择现实的法治案例,以吸引学生进一步分析、探究,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其养成法治习惯。以“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为例,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可以选择下述真实的法治案例:某天,一居民楼发生了严重火灾,消防队员经过奋战终于扑灭大火,事后官方宣布本次火灾无人伤亡。但是微信朋友圈有人轉发说此次火灾看到有人受伤从浓烟中跑出来,而且还有小视频,短时间播放量就达到了数千次,转载次数也达到了几百次。后来经过调查发现,朋友圈中所说的事情以及发布的小视频与本次火灾毫无关系,对此民警根据有关信息把此次事件的造谣者抓捕归案。经了解,当事人赵某只是闲来无事随意转发视频的。由于赵某涉嫌虚构事实,恶意扰乱社会秩序,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对其处以行政拘留。在信息时代环境下,学生能够在微博、论坛以及微信朋友圈等不同平台自由发表言论。以剖析现实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深思,怎样发表自己的正确言论,使其深刻意识到言论只有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才具有自由度,而无边界的自由言论必然会扰乱社会秩序。经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促其树立法治意识,养成法治习惯。

四、构建情境模拟,深化法治情感

法治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培育,也与法治国家建设息息相关。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法治教育活动要侧重于情境模拟、法治辩论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根据实际生活情境,积极和学生进行互动。基于此,思想政治教师应该组织多元的情境模拟活动,比如模拟法庭审理案件的主题活动,将法治观点与活动进行有机融合,进一步深化学生法治情感,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养成。

以“某校园暴力事件审理”为例,学生经过讨论、商议,自由编排剧本、设计情节、分配角色,然后根据法庭审理具体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模拟。学生由此可以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有深度的分析与思考,从而深刻地体会到法律的权威性、公正性、严谨性,真正地明白法治是创造美好社会生活的根基。在“庭审”结束之后,学生明确表示十分喜欢此种生动、有趣、形象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树立法治观念,还可以学习到许多法律知识。与此同时,在学习与生活之中,学生也学会了如何化解同学间的隔阂、矛盾,也有效把握了如何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学生通过角色表演可以深刻感受社会成员需要履行的职责和共同使命,进而深化责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升华法治情感。对法庭审理进行情境模拟,是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一种有效路径,其不仅与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特点相符合,而且还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活动之中学生可以尽情地表现自我、展示自己,通过校园暴力事件把注意力转移至法治知识解读层面,从而增强法治意识。

在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法治知识,引导其建立法治理念,慢慢地养成法治习惯,树立法治信仰。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必须循序渐进,切实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从而培育出一批批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剖析普及整合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未来的超市
创作剖析
“角”的常见错解剖析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