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

2020-05-13 14:14夏楠楠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5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美术教学

夏楠楠

摘要:当下,美术在整个小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主要是教师简单演示、学生进行学习与演练的方式,缺乏情感元素,导致学生所绘制的作品缺乏韵味。面对此类问题,本文就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展开了分析与研究,旨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水平,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创作美术作品,让作品更具价值与魅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情感教育

素质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实现了全面的改革,教学理念发生了质的转变,由传统的以文化课为重点逐步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向转变,旨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主要是把情感思想与理念逐步渗透到课堂教育活动之中,其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情愫,便于达到思想启迪与情感丰富的目的。就目前小学美术教学实施情况来看,传统美术教学未重视对情感的培养,导致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受到限制,这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

现如今,我国教育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对小学美术教育提出了高度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绘制技巧,还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去抒发自身情感,促进人与人的密切沟通、交流,便于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应发挥好自身的榜样作用,全面推行情感教育,充分锻炼学生的审美观、情感观与价值观,促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达到情感的逐步升华。小学属于基础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便于增强学生对美的感悟、净化孩子的心灵,让学生向往美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美术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有效结合,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高尚、乐观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措施

1.强调师生互动

将情感教育渗透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师生间进行密切的互动与交流是必需的。教师应找准情感教育渗透的时机,以便增强学生的审美观与情感观。

例如,可以在“万花筒”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每种色彩的情感内涵,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们,你们见过万花筒吗?万花筒怎么玩?万花筒有什么特点?”在学生七嘴八舌进行陈述之后,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万花筒,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给每组一个万花筒,再问:“同学们,万花筒的每一种色彩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观察完万花筒后,发现其图形呈现相互对称的现象,且色彩各异。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一种颜色一种颜色去观察,感受每种颜色给人的感觉:蓝色给人以冷静、寂静之感,红色给人以热情、积极之感……

2.创设趣味情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为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性与高效性,教师不可过度拘泥于传统教学方法,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接受情感教育的动力与热情。创设趣味情境,并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情境之中,能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美术的情感意境。借助趣味情境来开展美术教学,便于学生体会绘画作品的美感,调动学生学习美术作品、接受情感教育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在“回家的路上”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主题来创设趣味性、生活化的情境,问道:“同学们,我们回家的路上可以观察到哪些事物?”学生们都纷纷进行讨论,争先恐后地说:“马路、花草、树木、建筑……”听到学生们的回答,教师可以继续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生活中常见的树木?”听到教师的提问,学生们均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在脑海里回想树木的颜色、纹路等。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来展示树木成长的过程,将不同时期树木的形态予以呈现,引导着学生绘制初发芽阶段的树、枝繁叶茂的树与落叶之后的树,让学生根据自己内心所想进行创作,并在作品中表现自己对树木的认知。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线条和纹理创作的指导,指出线条、纹理创作的要点,让学生利用线条和纹理来表现树木的或沧桑或生机勃勃之感。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大胆创造。另外,借助“画树”,教师还可以引出“环保”这一话题,让学生意识到树木对于现代环保的重要性,进而学生会更加保护树木。

3.积极开展美术手工活动

美术课程教学体系中,不仅仅有绘画,还包含诸多的手工艺品,如剪纸、雕刻、刺绣等。在手工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开展想象来制作形状、色彩不同的手工艺品,便于学生审美情绪与情感的自我表达。对此,教师应对各类手工活动进行罗列,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意愿来选择活动类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而获得更具情感元素、设计性的美工作品。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保护文物”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平台来向学生展示各类文物的形状、样式与色彩,让学生感受这些文物之中所蕴含的古典文化气息,学生可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物造型,使用橡皮泥进行捏造。学生在将自己捏造的文物造型与实际文物造型进行比对的过程中,感受古代工匠艺人的高超技艺,也能充分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值所在。通过对古代文物的了解,学生意识到文物与国家文化间的关联,我们要保护好这些文物,保护这些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这一手工活动的开展,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既能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还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情感教育具有漫長性、系统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将其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求教师及时优化与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推行实践性教学,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交流,要时刻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日常的美术教育中。

参考文献:

[1]李文慧.寓画于情 以情动人——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华少年,2017(32):165166.

[2]蒋陆斌.怎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J].考试与评价,2017(11):95.

[3]潘红芹.小学美术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10):59.

[4]张超.情动辞发,披文入情——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6(11):187.

[5]郭燕,徐辉仁.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6(50):181.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小学美术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