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学生生态位的缺失与重构

2020-05-13 14:18纪小雨刘世格卢俊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缺失移动学习重构

纪小雨 刘世格 卢俊

摘 要:在移动学习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各类移动设备在课堂上的频繁使用,以往单凭教师口述进行教学的手段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的“互联网+”教学手段,在这一过渡过程中,学生的生态位逐渐缺失,需要通过对移动教学课堂环境中各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与探究,以重构学生的生态位,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移动学习;学生生态位;缺失;重构

基金项目:2018年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碎片化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4A+4S”移动微学习新模式探究(项目编号:201811336064);2018年荆楚理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SPOC+雨课堂”翻转课堂的生态化教学模式构建与施用(项目编号:JX2018-101);2019年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教学训赛创”五位一体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生态环境构建(项目编号:KC2019077);2018年湖北省教学改革项目:“SPOC+雨课堂”翻转课堂的生态化教学模式构建与施用(项目编号:2018461)。

生态位原指在大自然中,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也可以说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或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移动学习是指借助移动设备在任何时间及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它与传统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差别。由此可知,当移动设备进入课堂时,整个教学环境(学生、老师……)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本文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与课堂环境及其他因子的关系为突破口,分析移动学习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学生生态位的缺失,以及找出重构学生生态位的方法。

一、学生生态位的缺失

(一)课堂环境的不可适应性

由于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单纯的讲授式,因此教师一直以来都是知识的储备者以及传输者,学生也一直都是知识的接受者和消化者,当新的以移动技术﹑数字化学习为核心的移动学习与大学英语课堂进行整合之后,学生和教师作为课堂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因子,却表现出对新技术的不可适应性。教师作为课堂环境的重要操控者,由于依赖旧的教学模式,且对新的移动电子教学设备等不太熟悉,经常会出现不熟悉或完全不会操作电子设备这种情况,这就会导致课堂节奏中断,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因此分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而学生也可能出于对移动设备的不信任,更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课堂因子发生了变化,教学生态链出现脱节。

(二)师生互动的不平衡性

由于新的教学设备和手段的出现,一部分教师通过练习可以熟练操作课堂上的各种移动设备,在课堂上也会大量使用各类移动设备,但是由于自媒体方便快捷的特点,又拥有海量的资源,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职能发生冲突,过度依赖自媒体的教师可能会遇到生态位重叠的问题,学生如果也过度依赖移动学习设备,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难免就会减少。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会通过向学生布置任务来完成课堂教学,多数任务都是督促学生课后做跟教学内容相关的演示文稿供课上展示交流,这样英语课堂就变成了某些比较活跃的学生的课堂,教师参与度降低,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变少,课堂气氛沉闷。

(三)生生竞争的不良循环性

在移动学习背景下,学生和学生之间依旧是处于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生态位,与传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同,由于新的移动学习设备的出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在课堂教学与开放性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条件下,学生在课堂上共同获取的都是有限的知识,学生与学生的差别就主要体现在课后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的复习以及运用移动设备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了。由于不同学生的觉悟以及自主性不同,课后运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程度也会不同,这样就会出现“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二、学生生态位的重构

(一)调整以适应教学环境

生态系统的变化是不可逆的,所以不能要求环境本身来适应生物,而应该让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生物主动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变化来应对变化,维持生态系统的和谐以及每一个生态位的稳定。学生不应当视移动学习设备为学习道路上可有可无的学习手段,而应该主动进行调整,将移动学习的优点最大化发挥到学习过程中去。生态位不仅包括自己所处的生态环境,也包括自己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在移动学习愈来愈普及的环境下,传统教学模式与移动教学模式相互交融而又相互冲突是大学英语课堂目前所处的生态环境,而追求一个拥有海量的资源、便捷的知识获取途径及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既相互补充又相互促进的教学生态环境则是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所需要的。

移动教学设备交互能力强,资源丰富,搜索能力强大,无论何时都能为原本局限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教师应当熟练掌握操纵英语课堂移动教学设备的方法,将移动教学整合到原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作为对自己教学手段的一种补充。原本的课堂教学知识单纯地进行口头描述,运用了移动设备之后,可以让学生体验试听结合上课的经历,定会让课堂环境更加丰富。学生应该适应移动学习的大环境,既在传统教学方法中获取新知识,又主动接受移动学习为自身学习带来的便利,但同时,要正确对待各种移动学习设备,在借助这些工具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又要避免沉溺于移动设备。

(二)优化以增进师生联系

移动学习手段也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着自己不可否认的优势,也会因为使用不当而造成对课堂教学环境的干扰,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应该携手应对移动学习的“弊”,继续发扬“利”的一面。由于移动教学手段的过度使用,个别老师会过度依赖移动设备进行教学,造成教学环境中的生态位重叠,让教师与移动设备各自的功能在课堂生态系统中的分界线逐渐模糊,这就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以往频繁,交流变少,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不愿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甚至怀疑老师的能力。

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又不能完全脱离于学生群体之外,应当将移动教学视为一种手段和一种补充,而不是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要适度。学生在课堂上要与老师进行积极互动,课后也应该运用移动设备与教师主动进行联系,交流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增进师生关系。

(三)共勉以重塑生生友谊

学生与学生在课堂生物圈里应该是处于合作生态位与竞争生态位共存的关系,而非只有竞争没有合作共勉。自媒体流行的时代,各种英语学习的公众号和英语打卡学习软件层出不穷,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推荐微信公众号一起学习进步,也可以设立奖惩分明的学习规则一起进行扇贝背单词微信打卡活动,利用琐碎的时间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在这一环节中发挥作用,通过在课堂上对某一教学任务进行分组或分配任务等手段,促成“移动APP+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互鉴,让学生之间的竞争变得良性而非恶性。教师还可以通过移动学习设备的支持加强学生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竞争中一起学习进步,促进课堂生态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贾燕.新媒体视域下英语生态教学探究[J].贵州教育,2019(21):33-36.

[2]李金慧.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失衡现象及生态平衡构建研究[J].北极光,2019(06):161-162.

[3]汪凤.对信息技術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位适度性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03):132-134.

[4]袁冲.找准学生的生态位[J].教书育人(教育新概念),2004(07):14.

[5]彭小光,王敏,罗登辉.浅谈生态位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优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1(06):20.

猜你喜欢
缺失移动学习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