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形成的影响

2020-05-13 14:14努热孜巴·如则
家长·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家庭环境父母人格

努热孜巴·如则

摘要: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人格的塑造性是巨大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人格开始定型,塑造性开始降低。人在儿童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在正常的遗传条件下,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儿童人格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的影响是长期的,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特质有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儿童;人格;家庭环境;父母

人格发展过程中儿童时期具有基础性、可塑性、动力性、稚弱性等特点。儿童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生活经历和教育环境将会对他往后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不适当的生长环境和教育会导致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甚至是畸形人格的形成。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是儿童时期给孩子提供生长环境和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土壤。

一、何谓“人格”

人格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又称个性。人格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ona(面具)。戏剧中演员所戴的特殊面具表现了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份。把面具指义为人格,实际上说明人既有表现于外给人印象的特点,也有某些外部未必显露的东西,这些稳定而又异于他人的特质模式,使人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表现了一个由里及表的、包括身与心在内的、真实的个人——人格。较为综合地说,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这种界说强调了人格的4个方面:全体的人、持久的自我、有特色的个人和社会化的客体。人格是個体由遗传和环境所决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行为模式的总和。家庭环境中的父母双方决定了儿童的遗传因素,而家庭是儿童从出生到青少年阶段接触最密切的环境。所以说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

二、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人格形成的影响

因为父母的工作原因,现在的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带大,老一辈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度包容孩子,使孩子养成自私、霸道、为所欲为的不良品性,不利于儿童人格发展。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现在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棍棒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对儿童人格的形成也是非常不利的。受父母的影响会使孩子养成暴力和攻击手段,或者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的性格,不利于儿童人格发展。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是儿童时期给孩子提供生长环境和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土壤。家庭中能影响儿童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等。

(一)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

家庭的种种因素中,父母作为儿童最信任、最亲近的角色,对儿童的影响是最为直接、深远、长远的。父母本身的人格特点对儿童人格的形成也有比较直观的影响。在这一时期父母作为他们最亲近、最信任的人,父母的一举一动,每一句话,对他们的影响都是重大的。你对一个四五岁的小孩说:“你真是个笨蛋,滚一边去,我怎么生出你这样的废物!”这个孩子的内心马上就会感到一阵难受,他内心的委屈、羞耻、愤怒等情绪马上会被点燃,这是他们从外界受到的精神攻击,因为“精神攻击”本身就是无法规避,所以我们面对一切外界的精神攻击都是没有防御的。精神攻击会撕扯孩子的心理平衡,导致暂时性的“自我破裂”。这时孩子采取的试图调整内,心到舒适状态的手段和方法,慢慢地就会固定下来,成为习惯,并进而成为孩子的一种人格模式。比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批评式教育。动不动就对孩子非打即骂,孩子就想:“不想被他欺负,那我就巴结一下他吧,我让他开心了,他就不会欺负我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讨好是为了终结或避免外界施加给他的攻击,这种模式固定下来,就是讨好型人格。如果儿童将对别人的不满和愤怒放出去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所以就一直压抑,但是表面上却是笑嘻嘻的,这种模式固定下来,就是“被动攻击型人格”。如果儿童内心无比地缺乏自我价值感,迫切地希望得到认可,于是故意制造戏剧化的场景,做出戏剧化的举止以获得别人的注意,或是在这种“扮演某种角色”的过程中获得自我价值感,这种模式固化下来,就是“表演型人格”。

(二)家庭结构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

夫妻离婚、分居或配偶一方死亡或出走,未婚先孕等原因形成的单亲家庭结构或多或少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一般来说,在正常家庭里面父亲和母亲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在单亲家庭中因为有一方的缺失,孩子多会出现恐惧,缺乏安全感,抑郁,自卑,暴躁、易怒,内心脆弱、敏感等心理,长此以往对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有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重组家庭。重组家庭是指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寻找和自己境遇相似的另一半组成的一个新的家庭。重组家庭一般是从单亲家庭演变而来的,重组家庭的家庭关系复杂,家庭关系敏感,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人格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

(三)家庭氛围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

良好的父母关系、夫妻关系对孩子人格发展的良好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不好的夫妻关系、父母关系比单亲离异家庭对孩子人格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更甚。家庭中的夫妻吵架、家庭暴力、冷暴力等是影响儿童人格健康发展的常见因素。

父母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常常激烈地争吵和吵架,甚至动用器械导致轻度伤害。对抗时,有的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发泄的工具,殴打孩子。这样的家庭氛围对孩子人格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在这样的家庭生活的孩子容易养成畸形人格,性格可能出现偏激,多疑,固执,易怒,自卑,胆小等特征。还有一种家庭看似平静,父母双方没有争吵,但他们在心理和情绪上相互敌对,彼此很少说话,但一张口就是讽刺、挖苦,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在这种沉闷的家庭氛围中生长的儿童往往会有心理抑郁,对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

三、塑造儿童健全人格的对策

(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良好的道德品德,充满着爱的安定环境和丰富充实的生活使儿童获得良好的人格发展。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二)父母提高自身的素养,科学教养儿童

父母作为儿童最信任、最亲近的角色,对儿童的影响是最为直接、深远、长远的。父母本身的人格特点对儿童人格的形成也有比较直观的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也受到父母自身素养的高低的影响。儿童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是为人父母者,应当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提高自身素养,对孩子起到榜样作用。科学地教养孩子,引导孩子塑造健康的人格。

(三)注重儿童的人格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人已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人格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儿童人格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人格教育是品德教育,是智慧教育,是爱国教育。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儿童教育中人格教育应当受到重视。

四、结语

从教育顺序来说,儿童接受的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后才是学校教育。而且在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接触最多的是家庭教育,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环境。因此,家庭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因为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和家庭结构的不同,塑造了孩子不同的人格特质。即使是在同样的家庭中也因为出生顺序,具体生活经历,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等原因养成不同的人格特质,不同的人格特质对儿童一生的生活都有深远的影响。儿童不能选择自己的家庭环境,但是父母有责任为孩子优化家庭环境,重视儿童的人格教育。

猜你喜欢
家庭环境父母人格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去除“父母”的身份,他们是怎样的人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不幸的家庭,曲折的成长
年过六旬再做“父母”,不幸孩子串起8000人的家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