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在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渗透策略

2020-05-13 14:14彭江红
家长·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园本课程幼儿园农村

彭江红

摘要: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财富,是园本教育的珍贵文化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儿童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手工制作、创设传统节日教育环境、组织相关游戏活动,将传统节日文化渗透至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中,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节日文化;园本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这是对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定位,并且此定位符合儿童心理和身体发育的规律。在学前课程的设计上,传统文化应是重要要素之一。甘肃庆阳合水县作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具有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可试图将传统节日文化引进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使儿童初步体验节日活动,让儿童的性情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

一、与园本课程结合,使儿童了解传统节日文化

建议从幼儿园孩子的自身条件出发,遵循不同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多层次的教育活动,这也反映了教育的渐进性和层次性。对于小班儿童,幼师可通过幼师讲故事的形式培养儿童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例如,在以“新年”為主题的活动中,幼师以单方面讲授的方式,让儿童初步了解合水县春节的传统民俗,知道贴春联、吃饺子等传统风俗的意义,了解基本的新年祝福语。对于中班儿童,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幼师辅助讲解的方式让儿童了解传统节日习俗,例如,通过播放“端午节的来历”等相关视频,让儿童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合水县端午节的民俗,以及其他地方的端午节的活动形式。对于大班儿童,教师可采用故事会的形式,如举行以“中秋节”为主题的故事会,要求儿童讲述与中秋相关的故事、传说等,增强儿童对承载着传统节日文化的传说的了解,提高儿童对传统节日的喜爱。

二、组织儿童做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能锻炼儿童的动手、动脑能力,也能发掘儿童的创造力,因此将传统节日文化渗透至园本课程中,可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儿童在手工创作中锻炼自身的思维,对传统节日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手工制作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要求儿童独立创作。幼师在在结合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手工制作活动时,需要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以及智力水平、园本课程目标等,选择适合的手工制作项目,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引导儿童用手工展现家乡传统节日文化,以此来提高儿童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如在园本课程“新年心意卡”中,教师可首先用生动的语言向儿童讲述新年的起源、意义、民俗,让儿童在听故事互动的时候丰富对新年的认识,然后可要求儿童在家长的帮助下准备材料,手工制作新年心意卡,应及时对积极制作心意卡的儿童进行表扬,最后还可通过公开展示“新年心意卡”的方式,让儿童通过这样的情景体验提高对节日文化的了解。又如,在园本课程“剪纸——中国娃娃”中,幼师还可以让儿童剪窗花、小动物等,通过手工作品表达儿童的自我体验,更深入地了解节日文化。

三、创设传统节日教育环境

传统节日教育环境即在开展传统节日教育过程中的教育环境的集合,它一方面包括精神环境,另一方面包括物质环境,园内环境之外,还涉及到园外环境。因此在进行节日文化教育的时候,幼师可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使其得以优化配置,进而促进幼儿的素质教育。关于如何创设幼儿园内外教育环境,建议首先提高教育管理部门、幼师、家长等对传统节日文化之于幼儿教育价值的认识,为传统节日文化渗透至幼儿园课程创设合适的精神环境,同时提供一定人力、场地等物资环境,从而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

其次,在节日期间,幼师可在幼儿园教室、操场等儿童经常学习和活动的区域布置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的装饰等,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节日文化的熏陶。

再次,通过生活活动创设节日教育环境。生活活动除了包括儿童日常生理活动外,还包括儿童自发产生的观察、探究性活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过渡过程。上述简单的活动,能够渗透至很多教育内容。因为它对儿童来说,属于隐性课程,也是课程组织以及教学中需要重视的环节。幼师可充分利用生活活动中细微的教育契机,渗透一些节日文化教育内容,让儿童通过接触、观察、讨论等方式获得一些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例如,幼师可以在儿童用餐前后、下午活动前引导儿童唱关于传统节日的歌曲,在节日期间的午点时安排儿童品尝青团、粽子等传统节日食物,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感受到传统节日文化。最后,可通过区域活动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例如,在园本课程“区域活动——彩色木屑画”的教学过程中,幼师可引导儿童制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木屑画,如中秋传说、年的来历等,再挑选一些优秀的木屑画布置主题墙饰,或是创设走廊环境,给儿童营造节日文化氛围,使儿童通过区域活动课程、加深对节日文化的了解。

四、组织游戏活动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采用的常见的教育方式,它除了具备娱乐功能外,还能够给儿童提供丰富的想象、操作、自我表达、交流、探究、学习的空间,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知识积累、培养行为个性以及提升情感教育效果。再者,游戏是幼儿喜爱的生活方式,和幼儿的生活世界有密切联系,让儿童教育以游戏的形式呈现,以游戏活动来体现民俗文化的魅力,能够提高儿童的兴趣。

在组织游戏活动时,幼师应根据园本课程内容的目的和性质来设计游戏程序、安排活动场地、事前准备合适的游戏材料、设置适宜幼儿的游戏规则、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并在游戏中进行的引导,使游戏具有教育价值,让儿童在参加游戏的同时提高对传统节日的了解。

同时,幼师应在坚持让儿童主动参加游戏活动的前提下,对活动过程进行合理的指导,或是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变动游戏内容,进而提升游戏活动的乐趣。如在《玩彩绸》的游戏活动中,幼师首先应了解班级幼儿的智力以及行为发展水平,设计合理的游戏程序和游戏规则,同时可通过与家长沟通,事先准备好与游戏相关的彩绸等道具。在活动过程中,幼师可引导儿童自主探索彩绸的玩法,比如以彩绸装饰彩灯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元宵节氛围,进而了解节日传统文化。

五、结语

传统节日文化作为新的教育资源,给学前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幼师进行园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教育者应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中的教育资源,使幼儿园教育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园本课程幼儿园农村
爱“上”幼儿园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