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效果对比

2020-05-14 12:25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修补术穿孔开腹

周 炜

(盱眙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 淮安 211700)

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是指由上消化道溃疡所引起的胃穿孔或十二指肠穿孔[1]。此病患者可出现突发性上腹剧痛、面色苍白、出冷汗、肢体发冷、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发生休克。此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及变化快等特点,若治疗不及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过去,临床上主要是采用开腹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用此术式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虽然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但对其造成的手术创伤较大,其术后康复的速度较慢[2]。近年来,临床上采用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本文以近年来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比较对其进行开腹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与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期间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纳入本研究。其病情均符合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诊断标准,均具有进行开腹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或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指征,且其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将这些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OBG组(n=20)与REG组(n=20)。OBG组患者的年龄为25~75岁,平均年龄为(46.58±5.69)岁;其上消化道溃疡的平均病程为(4.24±1.73)年;其中,男女分别有12例(占60%)和8例(占40%);胃溃疡穿孔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分别有18例(占90%)和2例(占10%)。REG组患者的年龄为27~72岁,平均年龄为(46.03±5.45)岁;其上消化道溃疡的平均病程为(4.36±1.85)年;其中,男女分别有14例(占70%)和6例(占30%);胃溃疡穿孔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分别有17例(占85%)和3例(占15%)。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用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对OBG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使其保持平卧位。在其脐下做一个小切口,用气腹针进行穿刺。向其腹腔内注入CO2,建立人工气腹。退出气腹针,置入套管针与腹腔镜。在患者左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下1~2 cm的相交处各做一个小切口,置入套管针与手术器械。在腹腔镜下找到穿孔的位置,观察穿孔的大小和形状。用吸引器将患者腹腔内的积液吸净,对发生粘连的大网膜进行分离。对于发生胃穿孔的患者,将吸引器经穿孔处置入胃内,吸净胃液。剪下穿孔边缘的少量组织,进行快速病理检查。若检查的结果为良性,用2-0号可吸收线对穿孔部位进行缝合,然后将大网膜或肝圆韧带覆盖在穿孔部位上。冲洗患者的腹腔,放置引流管,退出手术器械,缝合其手术切口。用开腹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对REG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使其保持平卧位。在其右侧腹直肌处做一个长约12 cm的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打开其腹腔。找到穿孔的位置,观察穿孔的大小和形状,余下的手术步骤与OBG组患者相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排气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其术后感染(包括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OBG组患者手术的平均时间、术中平均的出血量、术毕至排气的平均时间、术后住院的平均时间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53.25±5.69)min、(246.89±20.58)ml、(20.45±2.11)h、(5.22±1.56)d 与 5%,REG 组患者手术的平均时间、术中平均的出血量、术毕至排气的平均时间、术后住院的平均时间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50.89±6.11)min、(479.26±23.46)ml、(36.42±5.46)h、(12.47±2.44)d与30%。与REG组患者相比,OBG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术毕至排气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其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

3 讨论

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的病情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发展成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可危及其生命。采用何种术式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术后康复的时间,是临床上关注的焦点[4]。近年来,多数研究均认为用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能取得良好的效果[5]。用传统的开腹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与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时,术前的准备工作和术后的处理方法大致相同,但进行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轻,对其腹腔内各脏器造成的干扰更小,能更有效地缩短其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对患者进行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时,若其穿孔较小不易辨认,可用吸引器对其胃窦部或十二指肠进行加压,若看见气泡或胃内容物、肠内容物由胃壁或肠壁流出,可判断此处即为穿孔部位。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与对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进行开腹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相比,对其进行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降低其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缩短其术后康复的时间。

猜你喜欢
修补术穿孔开腹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效果研究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穿孔瓷盘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探讨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1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