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浙地区高度近视眼人群进行MYOC基因突变的调查

2020-05-14 12:59章立新夏建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眼轴外显子致病性

章立新,洪 楠,叶 蓓,夏建华,沈 晔*

(1.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3)

目前,对高度近视(HM)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的困难较大。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高度近视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常同时存在。高度近视人群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比例是非高度近视人群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7倍[1-2]。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近视率远高于非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人群的近视率[3]。本次研究主要是调查江浙地区高度近视眼人群 MYOC基因突变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74例浙江籍近视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无青光眼疾病。2)患者无青光眼疾病家族史。将这74例患者分为高度近视眼组(n=41)和非高度近视眼组(n=33)。在高度近视眼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21患者例;其平均年龄为(56.87±8.12)岁;其近视度数均大于900度;其眼轴长度均大于27 mm。在非高度近视眼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7例;其平均年龄为(60.13±6.05)岁;其近视度数均小于300度;其眼轴长度均小于25 m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这两组患者均进行DNA提取、引物合成、PCR扩增及MYOC基因测序,方法是:采集研究对象5 ml的外周静脉血作为血液标本。将此血液标本放入含抗凝剂的试管中,然后将其放到-20 ℃的冰箱中保存。在实验室对血液标本进行DNA提取、引物合成及PCR扩增。然后,将血液标本送至北京信诺佰世医学检验所,采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对血液标本进行MYOC基因的启动子、外显子和内含子测序。分别利用GenBank、dbSNP、ENCODE、ClinVar、ESP外显子组数据库和WWW.Myocilin.com等公共数据库对本次研究的测序结果进行MYOC基因突变点及致病情况的分析。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对两组患者MYOC基因突变点及致病性进行检测的结果。本研究中的临床指标主要包括两组患者等效球镜度数、眼轴长度及眼内压。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等效球镜度数、眼轴长度及眼内压的比较

高度近视组眼患者的等效球镜度数低于非高度近视眼组患者,其眼轴长度大于非高度近视眼组患者,其眼内压高于非高度近视眼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等效球镜度数、眼轴长度及眼内压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等效球镜度数、眼轴长度及眼内压的比较()

组别 例数 等效球镜度数(D)眼轴长度(mm) 眼内压(mmHg)高度近视眼组 41 -16.36±6.01 28.59±4.19 16.19±3.47非高度近视眼组 33 -0.21±1.91 22.77±0.87 14.78±3.51 t值 27.51 14.59 2.96 P值 0.00 0.00 0.03

2.2 对两组患者MYOC基因的突变点及致病性进行检测的结果

对两组患者MYOC基因的突变点及致病性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高度近视眼组患者MYOC基因的致病性突变率高于非高度近视眼组患者,且其致病性突变发生在1号外显子多于发生在3号外显子。详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者MYOC基因的突变点及致病性进行检测的结果

3 讨论

高度近视又被称为病理性近视、进展性近视和变性性近视。高度近视人群眼底后极部发生变性改变的几率较高且危害较大。青光眼是一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层发生进行性病理改变的眼部综合征。青光眼患者可发生特征性视野缺损和视神经萎缩。青光眼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其视野全部丧失。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4]。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前部视神经常发生进展性病变,且常伴有视盘凹陷、视神经萎缩及视野缺损等情况。部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并不高,即使其处在严重青光眼性视神经结构功能损害的阶段,其眼压仍处于正常的范围内[5]。在对合并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度近视眼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时,常发生以下几种情况,导致临床医师无法对其病情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1)患者的眼压处于正常的范围内。2)高度近视眼患者的视杯较大,也可发生视盘凹陷[6]。3)高度近视眼患者的近视弧较大,可导致其视网膜脉络膜发生萎缩,使临床医师无法正确判断其发生视盘苍白及萎缩的原因。4)患者的巩膜、脉络膜组织在鼻侧发生过度牵引,导致其颞侧视网膜血管变直,进而使其血管发生移位[7]。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高度近视眼患者均会导致其近视程度加深,这使高度近视患者放松了对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警惕性,导致很多合并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度近视眼患者的病情未得到准确的早期诊断。近年来,临床上对合并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度近视眼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8-9]。但目前的诊断技术还无法准确地筛查出未来可能发展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人群。因此,本次研究对江浙地区高度近视眼人群进行MYOC基因突变的调查,可从其基因分子水平上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致病基因位点,以便更好地认识该病的发病机制,提高我国早期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准确性。截至目前,临床上已经发现至少20个遗传片段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关,其中17个基因片段被人类基因组组织(www.genenames.org)命名委员会命名。在这些基因片段中,MYOC基因是最早被发现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致病基因之一[10-11]。MYOC基因位于染色体1q24.3–q25.2上,具有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和一个启动子。近年来,关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遗传相关基因的研究较多,但仍存在很多问题:1)目前只发现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相关的基因,但这些相关的基因在导致患者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机制中尚无定论。2)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种族的人群存在遗传背景差异。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有印度地区的Mukhopadh等[12]、日本地区的Ikezoe等[13]、摩洛哥地区的Melki等[14]、澳大利亚地区的Mackey等[15]、中国洛阳家系的王凤云等[16]、中国徐州家系的孔琛柯等[17]、中国南方地区家系的魏雁涛等[18]学者。目前,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基因突变的研究仅局限在一部分区域,缺乏全面性及针对性,不能代表普遍现象[19]。中国江浙地区人群MYOC基因突变位点未见报道。考虑到人群的差异,可能还有部分的中国人群特异的基因位点有待发现[20]。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高度近视眼组患者的等效球镜度数低于非高度近视眼组患者,其眼轴长度大于非高度近视眼组患者,其眼内压高于非高度近视眼组患者,P<0.05。对两组患者MYOC基因突变点及致病性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高度近视眼组患者MYOC基因的致病性突变率高于非高度近视眼组患者,且其致病性突变发生在1号外显子多于发生在3号外显子。这与周晓敏[21]的研究结果(高度近视眼患者存在200多个MYOC基因序列改变,其中约40%为致病性突变,约90%的致病性突变发生在3号外显子)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中国江浙地区高度近视眼人群MYOC基因的致病性突变率远高于非高度近视眼人群,且其致病性突变发生在1号外显子多于发生在3号外显子。

猜你喜欢
眼轴外显子致病性
高致病性FAdV-4分离株fiber2结构蛋白表达和细胞内定位的分析
低色温光源为预防近视提供新方法
眼轴测量监控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效果观察
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凸吗?
客观评价眼轴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鸡大肠杆菌的血清抗性与致病性检验
台湾地区及多国发生禽流感,以色列发生新城疫
人类组成型和可变外显子的密码子偏性及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