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脑室镜辅助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对比

2020-05-14 12:25冉光辉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脑室开颅肿块

冉光辉

(贵州省职工医院,贵州 花溪 550025)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该病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如未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可导致其死亡。目前,临床上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有研究表明,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常规开颅手术,对其造成的创伤较大,不利于其术后的恢复[1]。本次研究主要是对比用脑室镜辅助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贵州省职工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2)患者在入院后,其血压的水平处于明显升高的状态。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疾病。2)患者存有凝血障碍。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在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其年龄为42~87岁,平均年龄为(56.34±3.45)岁;其脑出血量为21~100 ml,平均脑出血量为(45.24±3.33)ml。在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其年龄为43~88岁,平均年龄为(56.35±3.46)岁;其脑出血量为22~101 ml,平均脑出血量为(45.25±3.34)ml。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开颅手术,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对其进行全身麻醉。2)在患者的头部做一个弧形切口,剪开其硬脑膜,找到血肿腔后,对血肿进行清理。3)对患者进行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其手术切口[2]。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脑室镜辅助手术,方法是:1)术前,对患者进行CT定位,将出血量最大的CT层面与其头皮最近处定位为靶点。2)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3)在患者头部的靶点处切开皮肤、骨膜、肌层,用牵引器暴露其颅骨后钻孔,切开其硬脑膜后,用脑针穿刺定位血肿块的位置。4)经穿刺针的通道置入脑室镜,在脑室镜下清除患者的血肿块。5)对患者进行彻底止血后取出脑室镜,并为其留置引流管进行引流[3]。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各项临床指标。1)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有效、好转和无效三个等级。⑴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其残级分级为0级。⑵好转: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其残级分级为1~3级。⑶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有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进行手术的时间、术后日常生活质量(ADL)的评分、术后血肿量和神经功能损失程度的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ADL的评分更高,其进行手术的时间更短,其血肿量更少,其神经功能损失程度的评分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组别 例数 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min)神经功能损失程度的平均评分(分)对照组 30 83.23±5.72 83.24±6.23 8.21±1.4315.64±3.23观察组 30 60.34±5.23 95.34±7.12 4.63±1.2313.02±1.34 t值 16.1760 7.0051 10.3956 4.1036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1 ADL的平均评分(分)平均血肿量(ml)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男性群体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发病人群,其中年龄在50周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患者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最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长时间处于较高的状态,可导致其颅内小血管壁的强度下降,极易使其脑血管发生突发性破裂。目前,临床上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原则是彻底清除其脑内的血肿块,降低其颅内压的水平,促进其神经元的恢复。有研究表明,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的早期,彻底清除其脑内的血肿块,可有效地减少血肿块给其脑组织带来的损伤,避免其脑自主神经的功能发生紊乱[4]。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脑室镜辅助手术的优势是:1)脑室镜具有很好的照明效果。在脑室镜的辅助下可有效地清除患者脑内死角处的血肿块,提高其治疗效果。2)脑室镜具有视野分辨率高的特点。通过脑室镜可清晰地观察到患者脑血肿块周围的血管,不会造成新的出血点,手术的安全性高。3)通过脑室镜可准确地观察到患者脑内的活动性血管,可有效地为其止血[5]。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与进行常规开颅手术相比,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脑室镜辅助手术的效果更好,可明显缩短其治疗的时间,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脑室开颅肿块
成人幕上脑胶质瘤切除术中进入脑室相关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机器人医生”,手速比人类医生快50倍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