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和血清ENA抗体检验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价值

2020-05-14 12:25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补体系统性

吴 忠

(福州肺科医院检验科,福建 福州 350008)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疾病。该病患者多为青年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导致患者的皮肤、黏膜发生病变,并可累及其心脏、肾脏、骨骼、肌肉、神经、血液等器官及组织[1]。相关的研究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2-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体内存在多种免疫复合物(如抗核抗体、双链 DNA 及 ENA等致病性自身抗体)。此病患者主要有关节痛、蝶形红斑、发热、皮损、乏力、头痛、体重下降、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多种临床表现。有研究表明,在对此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时易与单纯血液系统性疾病相混淆[4]。对此病进行诊断的方法有生物化学检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学检验、自身抗体检验、血常规检验、尿常规检验等。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和血清ENA抗体检验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福州肺科医院收治的5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5例体检者。将其中5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病例组,将进行健康体检的55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在病例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40例;其年龄为19~70岁,平均年龄为(40.12±3.59)岁。在对照组体检者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41例;其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龄为(39.84±4.01)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符合临床医学伦理学原则,并获得了福州肺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病例组患者的病情经临床病理诊断后,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2)研究对象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研究对象合并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2)研究对象合并有精神病。3)研究对象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1.3 检测方法

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和血清ENA抗体检验,方法是:1)抽取受检者5 mL的清晨空腹静脉血作为检验标本。2)以每分钟3000 r的速度对检验标本进行20 min的离心处理,提取其上层的血清,然后将血清保存在温度为-20℃的冰柜中备用。3)对其进行检验时,先将血清溶化,并将血清放入IMMAGE特种蛋白仪中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检验操作。采用散射比浊法测量血清中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采用免疫斑点法测量血清中的抗ds-DNA、抗Sm、抗nRNP、抗SSA、抗SSB等ENA抗体的含量。4)血清体液免疫指标的正常值是:补体C3的水平为0.80~1.20 μg/mL,补体C4的水平为0.1~ 0.4 μg/mL;IgA 的水平为 0.7~ 3.8 mg/mL,IgG 的水平为7.0~ 17.0 mg/mL,IgM的水平为0.6~ 2.5 mg/mL。

1.4 观察指标

检验后,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血清体液免疫指标及其各项临床指标的阳性检出率。1)患者的血清体液免疫指标包括补体C3、补体C4、IgA、IgG和IgM。2)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补体C3、补体C4、IgA、IgG、IgM、抗ds-DNA、抗Sm、抗nRNP、抗SSA和抗SSB。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验后两组研究对象各项血清体液免疫指标的比较

检验后,与对照组体检者相比,病例组患者补体C3的水平和补体C4的水平均更低,其IgA的水平、IgG的水平和IgM的水平均更高,P<0.05。详见表1。

2.2 检验后两组研究对象各项临床指标阳性检出率的比较

检验后,与对照组体检者相比,病例组患者补体C3、补体C4、IgA、IgG、IgM、抗ds-DNA、抗Sm、抗nRNP、抗SSA、抗SSB的阳性检出率均更高,P<0.05。详见表2。

表1 检验后两组研究对象各项血清体液免疫指标的比较()

表1 检验后两组研究对象各项血清体液免疫指标的比较()

组别 例数 补体C3的平均水平(μg/mL)补体C4的平均水平(μg/mL)IgA的平均水平(mg/mL)IgG的平均水平(mg/mL)IgM的平均水平(mg/mL)病例组 55 0.66±0.18 0.18±0.09 1.85±1.11 21.55±4.48 1.70±0.89对照组 55 1.09±0.11 0.30±0.05 0.94±0.77 10.78±2.54 1.55±0.99 t值 5.336 6.870 6.552 7.331 6.55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检验后两组研究对象各项临床指标阳性检出率的比较[n(%)]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发病缓慢、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具有极大的潜在致命性[5]。年龄为20~40岁的青年女性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高发人群。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发病率是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病率的7~9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易并发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亢进、干燥综合征等疾病[6-7]。有研究表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病情进行早诊断和早治疗,可避免其病情继续发展,改善其预后[8]。相关的研究表明,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各类补体的水平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均会有显著的异常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其T抑制细胞的相关功能逐渐减弱,此情况会使其体内的B淋巴细胞相关刺激因子处于高表达状态,其体内的B 细胞会快速繁殖产生大量的抗体,这些抗体与相关的抗原相结合可形成免疫复合物,不仅会消耗其体内的补体成分,还会降低其肝脏合成补体的能力,致使其机体处于免疫激活状态,其体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加,进而导致其发生组织坏死、急慢性炎症而使多个系统及组织受到损伤[9]。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约有5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有低蛋白血症,约有3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有高球蛋白血症[10-11]。患者自身的抗体和血清炎症因子均是诊断其是否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血清标志物。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进行上述检验后,与对照组体检者相比,病例组患者补体C3的水平和补体C4的水平均更低,其IgA的水平、IgG的水平和IgM的水平均更高,P<0.05。这说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免疫复合物的合成会消耗其体内的补体成分,致使其体内IgA的水平、IgG的水平和IgM的水平明显升高,使其体内补体C3的水平和C4的水平不断降低。秦素娟等[12]的研究表明,与健康人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补体C3的水平和补体C4的水平均更低,其IgA的水平、IgG的水平和IgM的水平均更高。此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自身抗体检验的内容包括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抗dsDNA抗体)检验、抗磷脂抗体检验、抗核抗体(ANA)检验、抗可溶性抗原抗体(抗ENA抗体)检验等。有研究表明,无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病情是否处于活动阶段,其补体C3、补体C4、IgA、IgG、IgM、抗ds-DNA、抗Sm、抗nRNP、抗SSA、抗SSB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增加[13]。相关的研究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的ANA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ANA的特异性较低。因此,可将抗ds-DNA、抗Sm、抗nRNP、抗SSA和抗SSB等指标作为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检验指标[14-15]。

综上所述,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和ENA抗体检验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补体系统性
IL-17、IL-35联合补体C3、C4在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研究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补体系统表达的影响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祛毒汤联合醋酸泼尼松对狼疮样大鼠IL—6、IFN—γ的影响分析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肺纤维化抗补体活性道地药材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