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法配合颈椎牵引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2020-05-14 12:25张伟夫王子承陶玉坚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椎动脉基底流速

刘 岱,张伟夫,王子承,陶玉坚*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1.针灸科,2.中医科,江苏 扬州 225000)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椎-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所致。该病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1]。该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对其进行治疗的难度较大[2]。本次研究主要是对用针刺法配合颈椎牵引法治疗CSA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收治的80例CSA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患有心功能不全;2)其患有肺部肿瘤、肺结核;3)其对治疗的配合度不高。将其中接受针刺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1组,将其中接受颈椎牵引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2组。在1组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4例;其年龄为26~75岁,平均年龄为(56.3±5.5)岁;其病程为1~9年,平均病程为(5.1±0.5)年。在2组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19例;其年龄为25~70岁,平均年龄为(51.5±4.9)岁;其病程为2~10年,平均病程为(5.2±0.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1组患者进行针刺配合颈椎牵引治疗。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是:指导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使用长为1.5~2寸的毫针对其进行针刺治疗。针刺的穴位是风池穴(双侧)、完骨穴(双侧)、百会穴、翳风穴(双侧)、风府穴、颈夹脊穴(双侧)。刺入的毫针与患者头皮之间的角度为30°。当刺入毫针的阻力变小时,进行平行捻转运针(只捻转不提插),200次/min,持续运针2~3 min后,留针5~10 min,重复操作2~3次。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进行颈椎牵引治疗的方法是:让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对于取坐位的患者,为其佩戴枕颌带,枕颌带的松紧度应适宜。使患者的颈部向前倾10°~30°,指导其放松肩部。对患者的颈部进行间歇性牵引,牵引的重量是患者体重的1/5,牵引的时间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1次/d。进行治疗后,松开患者的枕颌带,为其按摩颈肩部。对于取仰卧位的患者,借助垫枕确保其身体的纵轴在一个水平线上。为患者佩戴枕颌带(枕颌带的松紧度应适宜),对其颈部进行牵引,牵引的重量为3 Kg,30 min/次,3次/d,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2组患者仅进行颈椎牵引治疗。进行颈椎牵引治疗的方法及时间均与1组患者相同。

1.3 疗效判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1)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2)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4)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颈部超声检查,记录其椎动脉、基底动脉中血液的流速。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的流速相比,P>0.05。治疗后,1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2组患者,P<0.05;其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的流速快于2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表2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流速的比较(cm/s,)

表2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流速的比较(cm/s,)

组别 例数 基底动脉血液的流速 椎动脉血液的流速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1 组 40 44.5±4.6 56.4±5.7 25.6±3.1 39.9±4.2 2 组 40 43.8±4.4 48.6±4.9 26.8±3.8 32.1±3.9 t值 0.695 6.563 1.548 8.607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盘可发生退行性病变,其病灶邻近神经的功能可明显受损。CSA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颈椎动脉受到压迫,使该处的血管供血不足所致[3]。CSA患者可出现耳鸣、眩晕、恶心等症状。

中医认为,CSA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肝肾亏虚,风寒湿邪进入经络,阻断气血运行所致。用中医针刺疗法治疗CSA,可疏通经络、避邪祛湿、加快颈椎动脉内血流的速度,进而可减轻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4]。颈椎牵引法适用于治疗各种颈椎疾病。对CSA患者进行颈椎牵引治疗,可限制其颈椎的活动,减少其颈椎动脉受到的刺激和压迫,增大其颈椎间隙和椎间孔,缓解其肌肉痉挛的症状。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针刺法配合颈椎牵引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改善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其椎-基底动脉血液的流速。

猜你喜欢
椎动脉基底流速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保护母亲河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