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中药封包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探讨

2020-05-14 12:39马鸿政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封包椎动脉病程

梁 俊,朱 进,马鸿政

(广南县中医医院,云南 广南 663300)

椎 动 脉 型 颈 椎 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tebral Artery Type,CSA)又叫眩晕型颈椎病,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患者的椎动脉受到刺激或压迫,致使其椎动脉发生狭窄或折曲,进而导致其出现眩晕、头痛、颈部疼痛、视力模糊等症状的一种颈椎病[1]。CSA属于中医学中“眩晕”的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督脉受损、气血瘀滞、经络痹阻。近年来,临床上对CSA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以120例CSA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探讨用针刺联合中药封包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广南县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CSA患者。其病情均符合CSA的诊断标准,具有进行针刺治疗和中药封包治疗的指征,且其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排除患有骨肿瘤或骨结核、病历资料缺失及中途退出本研究的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中药封包组、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中药封包组患者的年龄为25~78岁,平均年龄为(45.24±5.67)岁;其病程为3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61±1.05)年;其中,男女分别有21例和19例。针刺组患者的年龄为27~75岁,平均年龄为(46.39±5.28)岁;其病程为5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3.45±1.23)年;其中,男女分别有22例和18例。联合组患者的年龄为26~76岁,平均年龄为(46.04±5.51)岁;其病程为6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3.62±1.39)年;其中,男女各有20例。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用针刺疗法对针刺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选择患者双侧的太阳穴、风池穴和3~5对颈夹脊穴作为主穴。对于存在气血亏虚证的患者,选择其足三里穴(双侧)和气海穴作为配穴;对于存在肝肾不足证的患者,选择其双侧的三阴交穴和太溪穴作为配穴;对于存在瘀血阻络证的患者,选择其双侧的膈俞穴和血海穴作为配穴;对于存在痰湿中阻证的患者,选择其双侧的足三里穴和丰隆穴作为配穴。用一次性毫针对其上述穴位进行针刺。对于存在虚证的患者,采用补法运针;对于存在实证的患者,采用泻法运针[2]。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0 d。用中药封包疗法对中药封包组患者进行治疗。进行中药封包治疗所用的药物有:生黄芪30 g、当归15 g、骨碎补 15 g、姜黄 20 g、乳香 30 g、没药 30 g、鸡血藤 20 g。将上述中药材研磨成粉末状,用黄酒调匀,并装于纱布袋中。将该药包贴敷于患者的第三颈椎至第七颈椎间,外用纱布固定。每天贴敷1次,每次贴敷6 h,连续治疗10 d。用针刺联合中药封包疗法对联合组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进行中药封包治疗的方法与中药封包组患者相同,对其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与针刺组患者相同)。每天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1 h后对其实施中药封包治疗。连续治疗10 d。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估其疗效)。显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眩晕、头痛、颈部疼痛、视力模糊等)明显减轻。有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减轻。在治疗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总分为29分)评估三组患者颈椎的功能。患者的JOA评分越高,表示其颈椎的功能越好[3]。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患者与中药封包组患者,P<0.05。中药封包组患者与针刺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2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JOA评分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JOA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中药封包组患者与针刺组患者,P<0.05。治疗后,针刺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中药封包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JOA评分(分,)

表2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JOA评分(分,)

注:*与中药封包组、针刺组相比,P<0.05;#与中药封包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的JOA评分 治疗后的JOA评分中药封包组 40 5.53±1.02 9.65±2.13针刺组 40 5.71±1.24 12.89±2.55#联合组 40 5.90±1.57 16.92±3.74*

3 讨论

西医认为,CSA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的颈椎发生病变(如颈椎间盘突出、增生性颈椎炎等),使其椎动脉受到刺激和压迫,导致其椎动脉的供血出现障碍,进而使其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目前,西医常采用血管扩张剂治疗此病,但疗效欠佳。CSA属于中医学中“眩晕”的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督脉受损、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中医主张从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等方面着手治疗此病。针刺疗法和中药封包疗法均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通过对CSA患者的颈夹脊穴、太阳穴和风池穴等穴位进行针刺,可疏解经气、清利头目,缓解其椎基底动脉痉挛的情况,增加其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进而可显著缓解其临床症状[4]。本研究中,在对联合组患者进行中药封包治疗时所用的中药有生黄芪、当归、骨碎补、姜黄、乳香、没药和鸡血藤。其中,生黄芪可升阳固表、利水消肿,当归可活血化瘀、调经止痛,骨碎补可补肾强骨、续伤止痛,姜黄可活血驱寒,乳香可通经止痛,没药可活血止痛、散血祛瘀,鸡血藤可补血、活血、通络。上述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之功。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针刺联合中药封包疗法对CSA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其颈椎的功能。

猜你喜欢
封包椎动脉病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封包在急诊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护肤 巧用保鲜膜
一种无人机回收系统的安全优化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