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苓桂术甘汤联合倍他司汀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2020-05-14 12:43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供血基底动脉

王 富

(琼海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海南 琼海 571400)

眩晕是由于机体对空间定位产生障碍所引起的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常见于老年人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导致眩晕发生的常见原因。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改变、其颈椎动脉受压等均可导致其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可引发眩晕[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其病情常会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该病的效果不佳。中医认为,VBIV属于“眩晕”的范畴,其病机为气血不足、脑络瘀阻及清窍失养。本研究主要是探讨用苓桂术甘汤联合倍他司汀对老年VBIV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VBIV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中包括男31例,女22例;其年龄为60~83岁,平均年龄为(67.83±4.65)岁;其病程为1个月~14年,平均病程为(2.96±1.03)年。研究组患者中包括男28例,女25例;其年龄为60~85岁,平均年龄为(68.04±4.71)岁;其病程为2个月~13年,平均病程为(2.82±1.1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盐酸倍他司汀片(生产厂家:上海信谊九福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2080,规格:4 mg/片)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该药的用法为:口服,4~8 mg/次,3次/d。采用苓桂术甘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片(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苓桂术甘汤的药物组成及用法为:茯苓、白术各 30 g,桂枝 20 g、炙甘草 10 g。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400 ml的药液,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次服200 ml。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1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其工作与生活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其可正常地工作与生活。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但其工作与生活仍受影响。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未改善或在加重,严重影响其工作与生活。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23(51/5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02%(44/53),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2.2 用药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用药期间,研究组53例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3.21%(7/53)。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口干,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有1例患者出现心悸,有2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对照组53例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7.55%(4/53)。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口干,有1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有1例患者出现出汗。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χ²=0.681,P=0.409。

3 讨论

VBIV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患者存在椎-基底动脉狭窄及痉挛是导致其发生脑血管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脑血管供血不足可引起前庭功能紊乱、脑功能障碍,进而可引发眩晕。VBIV可反复发作,并可引发脑干及枕叶等脑组织梗死。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控制基础疾病、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等方法对VBIV患者进行治疗,以控制其症状,改善其预后。倍他司汀是一种双胺氧化酶抑制剂,对H1受体有弱激动作用,对H3受体有强拮抗作用。该药对H1受体的弱激动作用可增加椎-基底动脉血管的血流量,改善局部微循环,还可扩张毛细血管的前括约肌,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其对H3受体的强拮抗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组胺的反馈机制和神经元的传导,改善患者眩晕的症状。

中医认为,VBIV应归入“眩晕”的范畴。《内经》中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张仲景认为,此病的病机为“痰饮致眩”。陈言认为,“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朱丹溪认为:“头眩夹气并火”。可见,气、血、瘀、风、火均为该病的致病因素。患者先天不足、久病伤肾、饮食劳倦,可使其肝、脾、肾三脏失调,导致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脾失运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进而可导致其发生眩晕。苓桂术甘汤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功效[2]。该药中的茯苓可利水渗湿、益脾和胃;白术可补脾健胃、燥湿利水、散寒解表、温通经脉;炙甘草可润燥化痰、清热解毒。将苓桂术甘汤与倍他司汀联用治疗VBIV,可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苓桂术甘汤联合倍他司汀对老年VBIV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保障其治疗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供血基底动脉
以横动脉及趾底动脉为蒂的Flowthrough游离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辣语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